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番茄低温冷害识别及防治

(2019-01-16 07:37:11)
分类: 防治病虫兽害

 
                 番茄低温冷害识别及防治
                 黑土农技网  玄武星  2011-4-1
    番茄在生产过程中,经常遭受低温冷害,尤其是在保护地条件下,更容易造成落花落果,果实畸形,降低品质和经济效益。冷害易和病害相混,应及时识别,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一但误治或乱用农药,会增加农药污染,错过防治时机。
    一、番茄低温冷害症状  
    番茄遇到低温,轻者表现生长迟缓,苗弱叶片皱缩,茎叶变紫,叶绿素减少,或出现黄白色花斑或呈黄化状态,严重时叶片呈水浸状,萎蔫干枯,全株死亡。子叶展开期遇低温,表现为子叶小或胚轴短,子叶上举或叶背向上反卷。花芽分化期遇低温,真叶小,暗淡无光,色较深,形成畸形花。定植期遇低温叶片呈掌状,叶色浓绿,根系生长受抑,易形成畸形果或果实着色不良。如果低温持续时间长,茎叶会缩小,着花不良,花器官发育变态,极易发育成畸形花、畸形果,花和果的形状和颜色不正常,坐果率低,果实出现斑点,朽住不长,或变形裂成几个小果。出现畸形花时几乎不能座果,或大量的落花、落果,减产严重。往往到出现症状时,损失已经无可挽回了。在田间经常看到,番茄移栽本田后,受低温影响,在出现第一果穗前后会出现自封顶症状,一般地块出现率3%—20%不等,会造成直接减产。低温在诱发生理病害出现同时,或加重某些低温型病害的发生,如猝倒病、根腐病、灰霉病、菌核病、叶枯病等。
    二、发生规律  
    番茄虽然比较耐寒,苗期温度低于15则生长缓慢,影响植株的花芽分化,易形成畸形花和落花落果。低温使开花期延迟,花粉生活力和座果率下降,花粉萌发速度减慢,花粉管伸长迟缓,减数分裂期是花粉形成对低温最敏感时期,花粉生活力和座果率呈明显正相关。温度降到10时,植株停止生长。番茄苗期在3—4片真叶花芽分化时,如果棚温持续低于10摄氏度时,其自封顶和畸形花、畸形果就会加重。长时间5以下的低温能引起低温危害。-2~1可导致番茄死亡。花期遇上连阴天,出现持续低温的条件下,或在棚温较高时浇冷水漫灌,放风不当,会造成大量的落花、落果现象。在果实膨大过程中,番茄着色与萝卜素、茄红素形成快慢有关,低于16胡萝卜素形成慢,低于24茄红素形成受抑,造成番茄不易着色。地温以20~23最适,当地温低于13时,生长迟缓。低于8根毛受抑,低于6根系停止生长。同时,低温影响根系对磷的吸收,妨碍对钙、钾、镁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使叶片黄化加剧。早在70年代,Lyons等提出细胞膜系是低温冷害的首要部位。他们认为植物细胞膜在低温下由膜液晶状态转变成凝胶状态,膜收缩,这种变化引致细胞膜透性降低及系膜酶和酶系功能改变,导致细胞代谢的变化和功能紊乱,引起低温生理病和冷害。
    三、防治措施  
    1、选用耐寒品种,如粉冠二号、红冠一号。近些年国内育出了一批既抗病毒病又耐低温弱光的早熟品种,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如江苏番茄2号、3号、晋番茄1号、河南5号、浙杂7号、早杂1号、吉农早丰、霞粉、兰优早红、夏星、粤红玉、津粉65、绿丹番茄、青岛早红、早霞、长春早粉、长春4号等。  
    2、番茄对低温的抵抗能力与苗期是否经过低温锻炼有关。经过低温锻炼的壮苗,遇到短时间的-2~-1低温时,对其影响不大,因此,定植前低温炼苗十分重要。一般在播种后要提高温度,出苗后要适当降温,避免苗子徒长,提高苗子的抗寒能力;分苗后再次升温,促使新根生长;定植本田前再次降温炼苗,提高苗子的抗寒性。  
    3、改善棚室的保温设施,提高保温能力。苗期一定要保持棚温稳定,防止持续低温状况出现,需要放风调温时,一定要做到缓慢放风,控制好温度。寒流到来之前采取保温措施,如地膜覆盖、植株上盖报纸,增加补温措施等。番茄苗在3片真叶前后时,正是其花芽分化期,要提高夜间温度,使棚温保持在15摄氏度左右,最低不能低于12摄氏度,预防自封顶和畸形花、畸形果的发生。  
    4、在降温前喷洒植物抗寒剂,或植物动力2003,每667平方米200毫升,每毫升对水1公斤。叶面喷洒500ppm链霉素、300倍巴姆兰营养液,可减轻低温危害。  
    5、加强栽培管理,特别是水分、养分管理。在做好控温的同时,防止用冷水漫灌,每次施肥一定要适量。番茄受冻害后要注意缓慢升温,避免强光直射,可适当采取报纸或草帘遮光,使植株生理机能缓慢恢复。

    番茄低温冷害识别及防治 

    番茄低温冷害

   番茄低温冷害识别及防治
         番茄受冻害裂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猪苓栽培技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