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类炭疽病识别与防治
黑土农技网 玄武星 2010-5-6
瓜类炭疽病在我国南北菜区普遍发生,以黄瓜、丝瓜、冬瓜、节瓜、南瓜发生较多,甜瓜、西瓜也受害较重。病害流行时,可使瓜类中下部叶片枯干,或全株凋萎。果实感染病斑,在贮运销售期间可继续为害,严重时可使瓜果腐烂。
一、发病症状
在瓜类全生长期,植株各部位都可受害。苗期染病,在子叶的边缘出现半圆形黄褐色的病斑,潮湿时长出黑色小粒点,可使子叶枯干。或使幼苗近地表的茎基部产生黑褐色病斑,瓜苗缢折倒(非猝倒病)。成株期染病,在叶片上先出现湿润状小斑点,逐渐扩大成淡褐色至深褐色近圆形的病斑,大小可达10-20毫米,病斑周围有一圈约1-2毫米宽的黄晕,这是识别炭疽病的一个重要特征。不同瓜类病斑颜色稍有差异,黄瓜红褐色、冬瓜和南瓜黄褐色、西瓜黑褐色。潮湿时病斑上长出黑色小粒点,潮湿时其上有粉红色粘质物,是病菌的粘分生孢子团。天气干燥时病斑中部易破裂穿孔,许多病斑相连时可使叶片早枯。叶柄、茎蔓受害,产生黑褐色梭形或短条状稍凹陷的病斑,其上亦长出黑色小粒点,若病斑环绕叶柄或茎蔓一周,可使病部萎缩,叶片或全株凋萎。瓜果染病产生油渍状近圆形凹陷病斑,严重时可使幼果变黑皱缩腐烂。此病瓜果在贮运销售期间可继续为害。

瓜类炭疽病1冬瓜

瓜类炭疽病2西瓜

瓜类炭疽病3黄瓜受害状

瓜类炭疽病4甜瓜

瓜类炭疽病5南瓜
二、病原物
瓜类炭疽病的病原是葫芦科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 (Pass.) Ell. et
Halst.],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病部所见黑色小粒点是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盘似浅盘碟状,有很多黑色刚毛,长约90-120微米,有2-3个横隔膜,孢子盘基部长出短杆状分生孢子梗,上长出大量长圆形、无色、单细胞的分生孢子,内有1-2个油球,分生孢子大小约14-20×4.0-6.0微米。

瓜类炭疽病6刺盘孢菌

瓜类炭疽病病原孢子
三、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次年长出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溅散,或昆虫和人畜活动传播。在适宜条件下,分生孢子萌发,长出芽管进行初次侵染。若种子带菌,播种出苗后即可引起子叶发病。初次侵染发病后可产生大量新的分生孢子,传播扩散,进行再侵染。温度在10-30范围内均可发病。在24最适温下,空气相对湿度为87-95%,病菌从侵入到显症仅需3天。温度高于28发病轻。在适宜温度下,多雨、潮湿的天气对炭疽菌的生长有利,对分生孢子的形成、萌发、侵染有利,极易发生和流行。瓜类作物连作或邻作,病菌来源多;瓜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湿度高;种植密度过大,通风不好;土壤瘦瘠、施肥不足或偏施氮肥等,都有利于诱发炭疽病。
四、防治方法
1、选种抗病品种,选优质无病瓜采种。
2、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或搞水旱轮作。
3、施足优质有机底肥,增施磷、钾肥,结瓜期及时补充追肥。搞好田间排水,棚室要注意通风降湿。
4、种子消毒。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浸种30分钟,或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1小时,或用150倍农用链霉素浸种15分钟,取出用清水洗净后再催芽播种。嫁接苗也要在嫁接前2~3天喷洒大生M-45或甲基托布津等药剂消毒和预防。
5、注意及时清除田间中心病株及病残体。结瓜后,在瓜下加垫,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6、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喷洒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50%炭疽福美500倍液等,隔7-10天喷一次,轮换药剂,连续喷2-3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