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吉单品种介绍(一)
黑土农技网 2010-3-20
一、玉米新品种吉单77号
品种来源:吉单77是吉林省原四平农科院玉米所1996年以外引系合344为母本,自选系B317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单交种。1997~1999年参加院内和异地多点试验,2000~2001年参加吉林省早熟组区域试验,2001年参加吉林省早熟组生产试验,1999~2000年经过吉林省的抗病鉴定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吉单77是一个高产、稳产、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的早熟优良杂交种。2002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1、种子性状:黄褐色、硬粒、圆形,百粒重25克左右。
2、植株性状:幼苗绿色拱土力强,早发性好,叶鞘浅紫色。株高260厘米,穗位96厘米,成株叶片20片,雄穗分枝中等,花药黄色,花丝粉红色。
3、果穗性状:果穗筒型,穗长20.5厘米,14~16行,穗轴粉色,单穗粒重189克,容重760克/升。
4、籽粒性状:籽粒黄色,近硬粒型,百粒重32克。
5、生育日数:出苗至成熟115天,需≥10活动积温2330。
6、抗逆性:自然生长条件下高抗丝黑穗病和叶斑病,抗茎腐病和中抗玉米螟,抗倒伏。
产量:2000~2001两年省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093.3公斤,平均比对照四早11增产11.1%。2001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945.4公斤,比对照平均增产5.2%。
栽培技术要点:1、适应区域:吉林省东部山区、半山区。2、栽培密度:一般清种每公顷保苗5.5~6.0万株。3、施肥:施足农家肥,每公顷施口肥二铵200公斤,追硝铵400公斤。
二、玉米吉单88号
选育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母本吉046(来源于丹9046),父本丹598(引自丹东农科院)杂交育成。2006年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8005。
特征特性:东北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30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6厘米,穗位高
127厘米,成株叶片数23片。花丝红色,果穗长筒型,穗长19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桔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5.8克。经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玉米螟,抗大斑病、丝黑穗病和灰斑病,感茎腐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04克/升,粗蛋白含量10.80%,粗脂肪含量4.28%,粗淀粉含量71.56%。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22.2千克,比对照增产7.4%。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2.7千克,比对照增产5.1%。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500株左右。注意防治茎腐病。
该品种适宜在吉林中晚熟区、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中晚熟区、辽宁和陕西延安地区春播种植。注意防治茎腐病。
三、玉米吉单137
吉单137于2003年3月25日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品种保护权。公告号:CNA000805E。经接种鉴定,高抗玉米大斑病,抗弯孢菌叶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中抗玉米螟虫。耐高温干旱能力较强,适应性广。适宜吉林省晚熟区和中晚熟区土壤肥沃地种植。
四、优质高产饲用玉米新品种吉单185
吉单185是吉林省农科院玉米所培育的优质高产饲用青贮玉米新品种。该品种一般生物产量85~100t/hm2。生育日数134d(公主岭)左右,需≥10积温2850左右。全株粗蛋白含量7.06%;粗脂肪含量3.82%;粗纤维含量17.91%;无氮浸出物60.05%。籽粒粗蛋白含量11.63%;粗脂肪含量5.22%;粗淀粉含量68.4%。该品种高抗玉米大斑病、茎腐病、丝黑穗病、玉米螟;中抗弯孢叶斑病和灰斑病,抗倒伏。适宜吉林省南部晚熟区种植。2004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
五、玉米吉单196
选育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品种来源:2001年以自选系吉D185(以Mo17×L105为基础材料)为母本,外引系599-20-1为父本杂交育成。
特征特性:中晚熟品种,出苗至成熟128天,需≥10积温2700左右。种子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28.0克。幼苗叶片绿色,叶鞘紫色,株高275厘米,穗位122厘米,成株叶片21片,雄穗分枝6-8个,花药黄色,花丝浅粉色。果穗长筒型,穗长23.7厘米,穗行数14-16,穗轴红色,单穗粒重240.0
克,出籽率78.8%。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8.2克。人工接种鉴定,中抗丝黑穗病、高抗茎腐病、中抗大斑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中抗玉米螟。
品质分析:籽粒含粗蛋白10.55%,粗脂肪4.58%,粗淀粉71.60%,赖氨酸0.33%,容重772克/升。
产量结果:2005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574.3公斤,比对照品种
吉单180增产8.1%;2006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1074.7公斤,比对照品种吉单180增产13.5%;两年区域试验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1.1%。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735.7公斤,比对照品种吉单180增产12.8%;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0759.8公斤,比对照品种吉单180增产15.9%;两年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4.4%。
栽培要点:播期一般4月中下旬播种。
清种公顷保苗4.5万株。施足农家肥,底肥施用磷酸二铵200公斤/公顷、硫酸钾50-100公斤/公顷,追 肥尿素300公斤/公顷。
制种技术,父母本同期播种,行比1:4,公顷保苗6.0万株。
适应区域:吉林省玉米中晚熟区。
六、玉米吉单198
玉米新品种吉单198是在1997年以自交系D185为母本,D183为父本杂交育成。2003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品种特性:幼苗紫绿色,叶鞘紫色,叶缘绿色。株高260厘米,穗位110厘米,成株叶片21片,花药黄色,花丝黄色。果穗筒型,穗长23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粉色,单穗粒重250克。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40克。籽粒含粗蛋白质9.77%,粗脂肪3.93%,粗淀粉72.34%,抗逆性强,抗大斑病,抗弯孢菌叶斑病、高抗灰斑病,抗丝黑穗病,高抗茎腐病,出苗至成熟125天,需≥10积温2550。
产量结果:2000年预备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343.8千克,比对照四单19增产1.6%;2001-2002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912.9千克,比对照四单19增产7.6%;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112.7千克,比对照四单19增产5.0%。吉单198一般公顷产量10000千克,2003-2004年播种22.13万hm2,生产玉米19.9亿千克,增产粮食9957万千克,增加经济效益7965.6万元。预计每年可推广面积20-26.67万hm2,可生产优质玉米18-24亿千克,增产粮食9000-12000万千克,增加经济效益7200-9600万元。
栽培要点:一般4月下旬播种;清种公顷保苗4.5-5万株;间种公顷保苗5.5万株。施足农家肥,种肥每公顷施用磷酸二铵200千克及尿素50千克,追硝铵400千克;或一次性玉米复合肥550千克。
适用区域:东北春玉米种植区。
七、玉米吉单257
吉单257于2002年7月1日获国家植物新品种品种保护权。品种权号:CNA20010045.9。经接种鉴定,高抗玉米大斑病、茎腐病,抗丝黑穗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虫。耐高温干旱能力较强,适应性广。适宜在吉林省晚熟区和中晚熟区土壤肥沃地种植。
八、玉米吉单259
吉单259于2003年3月25日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品种保护权。公告号:CNA000806E。经接种鉴定,高抗玉米大斑病、黑粉病,抗丝黑穗病、茎腐病和弯孢菌叶斑病,抗玉米螟虫。抗倒伏能力强,适应性广。适宜在吉林省中晚-晚熟区种植。
九、玉米吉单261
选育单位: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W9706,来源为(Mo17×U8112)×Mo17;父本吉853,来源为330×黄早四
省级审定情况:2004年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04001。
特征特性:在东北地区生育期126天,比对照四单19晚3天,与对照本玉9相同。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株型紧凑,株高300厘米,穗位120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药黄色,花丝红色,果穗筒形,穗长21.2厘米,穗行数14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半马齿型,百粒重40.9克。
经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丝黑穗病、黑粉病,抗大斑病和茎腐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感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41克/升,粗蛋白含量9.64%,粗脂肪含量4.45%,粗淀粉含量72.61%,赖氨酸含量0.25%。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粗蛋白含量9.32%,粗脂肪含量4.80%,粗淀粉含量72.91%,赖氨酸含量0.24%。
产量表现:2002-2003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2点次增产,3点次减产,平均亩产734.5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10.9%,比对照本玉9号增产11.6%;2003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6.6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14.2%。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3300-3600株/亩。注意防治玉米螟。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通辽和赤峰地区本玉9号品种种植区域种植。
十、玉米吉单264
吉单264于2005年1月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品种保护权。经接种鉴定,高抗玉米黑粉病、茎腐病、弯孢菌叶斑病,抗大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高抗玉米螟虫。适应性广。适宜在吉林省中晚-晚熟区种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