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2018-11-30 08:56:43)
高粱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农业知识网 2008-10-27
1、高粱红条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
高粱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苗期发病的植株受害最重,症状因品种不同而有所变化。初期心叶基部叶脉间出现褪绿条点,断续相连成行,后扩展到整个叶片,产生淡绿色、黄色条纹。有时条纹变红,出现紫红色梭条状坏死斑,病斑扩展受粗叶脉限制。严重时全叶紫红干枯。叶鞘、茎杆和花梗也出现紫红色斑驳。通常病株矮小,苗期被侵染的病株株高是健株的1/3~1/2,不能抽穗,提早枯死;拔节至孕穗期被侵染的病株株高为健株的1/2~4/5,穗数,穗长,穗粒数和粒重都有所减少;抽穗后被侵染的,株高基本正常。
病原病毒依靠蚜虫、病株汁液摩擦和带毒种子而传毒。在自然条件下,由蚜虫以非持久方式为主传播。防治高粱红条病毒病应采用种植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和药剂治蚜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在栽培方面,要适期播种,增施有机肥,即使中耕除草,培土保墒。在春季蚜虫由杂草向高粱迁飞期,要抓紧喷药治蚜。
2、高粱炭疽病的识别与防治?
炭疽病发生于高粱的各个生育阶段,危害叶片、叶鞘、茎基部和穗部。叶片和叶鞘症状最常见,叶片上产生近圆形、椭圆形小病斑,一般长2~4毫米,宽1~2毫米,病斑中部黄褐色,边缘紫红色、黄褐色或褐色。病斑上生出黑色的刺毛状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严重发生时,多数病斑汇合,致使叶片大片变褐枯死,密生黑色小粒点。病株多由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严重时叶片逐层枯死。单个叶片,则多由叶片端部开始发病,向叶片基部扩展。叶鞘上病斑椭圆形至长形,红色、紫色或黑褐色,因品种而异,病斑上也产生多数刺毛状黑色小粒点。在有些地区,炭疽病还造成苗枯、茎腐和穗腐。苗期发病可引起幼苗胚轴和叶片病变,严重的造成立枯和死苗。茎腐发生于近成熟期,茎基部节间初现水浸状变色,后形成中部红褐色、边缘紫红色的斑状,严重的茎基部开裂,茎杆内部也变色腐烂。病原菌还侵染穗颈、小穗梗和籽粒,使之腐烂变色。
可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0.5%的药量拌种;或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0.2%~0.3%的药量拌种。在流行年份还可进行田间喷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7~10天后再喷第二次,共喷2~3次。
3、高粱大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大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产生叶斑和叶枯,使叶片逐层枯死,早期发病可造成严重减产。高粱各生育阶段都可被侵染。苗期叶片上生淡红色或黄褐色小病斑,扩大后汇合成淡紫色、紫褐色斑块,病叶枯萎。成株期叶斑长梭形或长椭圆形,中部淡褐色至褐色,边缘紫红色,病斑内也常有紫红色斑纹。病斑大型,一般长2~6
cm,宽0.5~1
cm,有的更长、更大。潮湿时病斑两面生黑色霉状物。即病原体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汇合引起叶片枯死。
常用以下方法进行防治: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亩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亩用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亩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亩用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喷雾;亩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亩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亩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亩用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3 000~5
000倍液喷雾;亩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1
0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药一次,共防治2~3次。
4、高粱纹枯病的识别与防治?
高粱纹枯病分布广泛,可引起茎杆、叶鞘、叶片腐烂。病株基部1~2节叶鞘和叶片上初生水浸状灰绿色病斑,后变为椭圆形、不规则形大斑,边缘紫褐色、红褐色,中部灰白色、黄褐色。数个病斑汇合,形成云纹状斑块。得病叶鞘、叶片、茎杆腐烂坏死。严重发生时,发病部位上移到植株中上部。
防治高粱纹枯病的首选药物为井岗霉素,其余还有多菌灵、托布津、退菌特、粉绣宁和禾枯灵等。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100~150毫升,或50%纹枯利乳剂500倍液、50%退菌特50克,兑水50千克喷施防治。
5、高粱丝黑穗病的识别?
丝黑穗病主要危害穗部,整个穗子变成菌瘿,不结实。病株在5~6片叶时明显比健株矮小,叶色浓绿。孕穗期旗叶直挺,剥开苞叶可见白色棒状物,俗称“乌米”。乌米初期小,指状,逐渐膨大为圆柱形,较坚硬,内部组织由白变黑。以后乌米从苞叶中外伸,表面有白色薄膜。薄膜破裂后散出黑粉状物,残留一束束黑色丝状物。有的品种叶片上形成椭圆形隆起的小瘤,或紫红色长条状病斑,破裂后均散出黑色粉末状物。
6、高粱散黑穗病的识别?
散黑穗病的病株比健株矮小,病穗的籽粒被病原菌破坏,变成一个一个的椭圆形或圆筒形小“灰包”。小灰包比健粒稍大,伸出颖壳之外,外面包被暗灰色薄膜,内部充满病原菌的黑粉状冬孢子。薄膜易破裂,散出黑粉,露出长而突出的中柱,为寄主组织的残余部分。一般全穗发病,但仍保持原来的穗形,但也有病穗仅部分籽粒被害,变成灰包,其余籽粒照常结实。
7、高粱坚黑穗病的识别?
抽穗前病株与健株无明显区别,抽穗后病穗籽粒变为灰白色,露出颖壳之外。穗形不变,内外颖很少被害。灰包圆筒形,比健粒稍大,内部充满病原菌的黑粉状冬孢子。外被灰白色薄膜,薄膜较坚硬,不易破裂。破裂时,又顶部裂开小口,露出典型中轴的尖端。病穗全部或大多数籽粒被害,但有时也残留一些健粒。
8、高粱花黑穗病的识别?
危害穗部,病部的一部分小穗发病,其余健康。病小穗多位于穗的下部,靠近旗叶叶鞘的部位。有的还混生在高粱丝黑穗病、散黑穗病的病穗上。受害子房白色,多从一侧开始膨大,形成隆起的疱斑(菌瘿),逐渐扩展到整个子房并突出颖外。菌瘿外膜灰白色,不规则开裂,露出黑粉状冬孢子。
9、高粱长粒黑穗病的识别?
主要危害穗部,通常仅部分小穗发病。染病小穗的子房变为稍弯曲的长角状菌瘿,突出于护颖之外,外膜灰白色,颖片正常。菌瘿顶端破裂,散出黑色粉状冬孢子球。黑粉散落后,无中柱,仅剩下8~10根黑色丝状物,即残留的维管束组织。
10、高粱黑穗病(丝、坚、散、花、长粒黑穗病)的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与非寄主植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秋季深翻灭茬,消除病残体。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在乌米出现后但尚未破裂前及时拔除病株,集中深埋或销毁。种子处理。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干拌种子,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12%~0.15%;1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12%~0.16%。
11、高粱穗腐病的识别与防治?
穗腐病菌可侵染穗子的各部位,有的侵染穗轴和小穗梗,影响籽粒灌浆;有的从小穗顶部侵染颖片、籽粒等;有的病原菌仅浸染果皮(种皮),有的胚乳、胚也被侵染,甚至腐烂变质。在潮湿条件下,穗上生出不同颜色和形态的霉状物。
防治方法:种植抗病品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合理施肥,防止后期脱肥,促进早熟。必要时在抽穗期或初花期喷施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12、高粱条螟的防治?
高粱条螟初孵幼虫极为活跃,迅速爬至叶腋,再向上钻入心叶内,群集危害。初孵幼虫啃食心叶叶肉,残留透明表皮,稍大后咬成不规则小孔。在心叶危害10天左右发育成3龄,在原咬食的叶腋间蛀入茎内。在高粱扬花前后、灌浆初期防治两次,药剂选用对高粱安全的1.5%蔬丹可湿性粉剂每亩50克;或科诺千胜每亩50克;或18%杀虫双水剂每亩200~250毫升,加10%吡虫啉10~15克,兑水40~60千克喷雾防治。高粱对药剂敏感,用药时应慎重。
13、高粱镰刀菌茎腐病的识别?
茎腐病菌侵染引起根腐、茎腐等症状,植株生长不良,灌浆不饱满,易倒伏,花梗易折断,发病田一般减产5%~10%,严重时减产100%。此外,病原菌还造成种腐、苗枯,以致缺苗断条,严重时甚至毁种。感病植株根部会形成大小、形状不同的褐色病斑,由皮层向内腐烂,直至维管素。茎基部腐烂从基部第一节开始向上发展,多在第二节或第三节茎节和节间形成红褐色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发展成淡红色至暗紫色斑块,病部生有白色粉状霉层。病茎髓部变红褐色、淡红色腐烂。由于根部、茎基部腐烂,阻滞水分、养分输导,叶片失水青枯或黄枯,穗部也失去光泽。在生育后期,常见叶鞘产生红色、紫红色坏死斑块。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