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恶苗病的防治(图)

分类: 防治病虫兽害 |
水稻恶苗病又称水稻徒长病。苗期病株多表现为纤细、瘦弱、叶鞘拉长,比健株高出近1/3,色淡,叶片较窄,根系发育不良。少数病株比健株矮小。大部分病株在苗期即枯死,少数病株移栽后25天内枯死。本田期有3种类型病株:徒长型、普通型、早穗型。
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子。采取小苗带土移栽。实行轮作倒茬,杜绝带病残体入田,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集中烧毁或深埋。带病稻草应及早作燃料烧掉,或堆沤肥料,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严禁用病稻草催芽、扎秧把、覆盖秧床,也不要将病稻草堆放在水稻田边。采用适氮、高钾的肥水管理方法。
3.化学防治。在旱育秧的秧苗针叶期,用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喷雾。田间发现病株后,每亩用25%施宝克乳油4毫升对水喷雾。在制种田,母本齐穗至始花期每亩用25%咪鲜胺乳油7毫升加25%三唑酮乳油3毫升,对水50千克喷雾。另外,还可以选用3.2%噁霉·甲霜水剂3~4克/亩,或30%多·福可湿性粉剂600~1000毫克/千克,或,或45%福·酮可湿性粉剂750~1500毫克/千克,或50%多·硫·杀螟可湿性粉剂800~1000毫克/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