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水稻品种介绍(六龙稻)
黑土农技网汇编
2009年4月6日
1、龙稻1号
该品种是以日本彩和藤系144杂交,由黑龙江省农科院栽培所水稻育种室于1993年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日数128-130天,需活动积温2420。株高92厘米,穗长17.5厘米,平均每穗粒数85粒,千粒重27.5克,主茎叶片12片,谷草比1.2,经济产量高,抗冷,分蘖能力强,抗稻瘟病性强,活秆成熟。
品质分析:糙米率83.2%,整精率74.9%,垩白大小10%,直链淀粉含量10.88%,粗蛋白8.3%,胶稠度68.5mm,米粒长宽比1.6。
产量水平:8600公斤/公顷。
栽培要点:公顷施纯氮90公斤,纯磷50公斤、纯钾50公斤。氮肥、钾肥的一半,磷肥的全部做底肥施入,其余做追肥施用。插秧规格9寸×3寸×3株/穴为宜。
适应区域:适宜我省第二、三积温带插秧栽培。
2、龙稻2号
黑龙江省农科院栽培所水稻育种室育成。原代号哈98-86,2000年黑龙江省良种化工程中标为优质水稻新品种,2002年审定推广。
特征特性:粳稻,生育日数120天,需活动积温2100,株高90厘米左右,穗长16厘米,平均每穗粒数75粒,米粒偏长,空秕率低,无芒。抗冷,分蘖能力强,抗病能力中等偏上。
产量水平:7400千克/公顷。
品质分析:整精率68.2%、垩白米率1.0%,直链淀粉含量15.57%,蛋白质含量7.88%,胶稠度68.7mm,米粒长宽比1.8,食味评分84分;透明度1级。
栽培要点:公顷施纯氮90公斤,纯磷50公斤、纯钾50公斤。氮肥、钾肥的一半,磷肥的全部做底肥施入,其余做追肥施用,插秧规格30×13厘米。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插秧栽培。
3、龙稻3号
品种来源:原品系代号哈99-88,黑龙江省农科院栽培所水稻育种室以上育397/(牡丹江19×中国91)杂交选育而成。2002年在省良种化工程中中标,2004年审定推广,2005年黑龙江省良种化工程中标成果转化中再次中标,2006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特征特性:粳稻,生育日数130-132天,需活动积温2501左右。株高95厘米,穗长18厘米,平均每穗粒数95粒,千粒重26.5克,主茎叶片12片,分蘖能力强,较抗倒伏,耐冷抗病,空秕率低于6.7%。
品质分析:糙米率81.8%,精米率73.6%,整精米率71.5%,长宽比2.0,垩白米率3.0%,垩白度0.2%,胶稠度74.9mm,直链淀粉含量17.03%,粗蛋白质8.02%,食味评分84分。
产量潜力:8800公斤/公顷。
栽培要点:每公顷施纯氮120公斤,纯磷70公斤,纯钾60公斤,氮肥施用以硫酸铵为主,底肥施入氮肥全量的1/3至1/2,全部磷肥及钾肥的一半,其余氮肥及钾肥做追肥。插秧规格30×13厘米,每穴插3株为宜。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下限及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
4、龙稻4号
品种来源:原品系代号哈99-85,黑龙江省农科院栽培所水稻育种室以上育397/(牡丹江19×中国91)杂交育成。2001年在省良种化工程中中标,2005年审定推广。
特征特性:粳稻,生育日数128天,需活动积温2450左右。株高96厘米,穗长17厘米,每穗粒数89个,千粒重25.7克,结实率高,空秕率低,散穗,分蘖能力强,抗倒伏,抗病,耐盐碱。
品质分析:糙米率82.9%,精米率74.3%,整精米率71.7%,长宽比2.0,垩白度0.1%,胶稠度83.5mm,直链淀粉含量15.46%,粗蛋白质7.75%,食味评分88分。
产量潜力:8600公斤/公顷。
栽培要点:每公顷施纯氮120公斤,纯磷70公斤,纯钾60公斤。底肥施入氮肥的1/3,磷肥全部,钾肥一半,其余做追肥,化肥以酸性肥料为主。插秧规格30×13厘米,每穴插3株。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
5、龙稻5号
品种来源:原品系代号哈99-774,黑龙江省农科院栽培所水稻育种室以牡丹江22为母本,龙粳8为父本杂交育成。2005年完成国家超级稻验收,2006年审定推广。
特征特性:粳稻,生育日数132天,所需活动积温2530左右。株高94厘米,株型收敛,剑叶上举,穗长15.7厘米,棒状穗,每穗平均粒数100粒左右,最多可达130粒,分蘖能力强,抗冷性强,高抗倒伏,抗稻瘟病、纹枯病。
品质分析:糙米率82%,整精米率68%,垩白度0.5%,直链淀粉17%,粗蛋白7.9%,胶稠度71mm,长宽比1.7。
产量潜力:10500公斤/公顷。
栽培要点:每公顷施纯氮120公斤,纯磷70公斤,纯钾60公斤,氮肥以硫酸铵为主,底肥施入氮肥全量的1/3至1/2,全部磷肥及钾肥的一半,其余氮肥及钾肥作追肥。插秧规格30×13厘米×3株/穴。
适应区域:适合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种植。
6、龙稻6号
品种来源:原品系代号哈99-245,由黑龙江省农科院耕作栽培所水稻育种室以牡交96-1为母本,上育397为父本杂交育成。2006年审定推广。
特征特性:生育日数128天,需活动积温2480,株高93厘米,穗长16厘米,每穗105粒,半棒状穗。千粒重26.5克,籽粒椭圆形,长宽比1.8,抗稻瘟病,抗倒伏,分蘖能力较强,
品质分析:糙米率83%,整精米率70.4%,垩白度0.4%,直链淀粉含量17.5%,粗蛋白7.9%,外观好。
产量潜力:8700公斤/公顷。
栽培要点:每公顷施纯氮120公斤,纯磷70公斤,纯钾60公斤,氮肥以硫酸铵为主,底肥施入氮肥全量的1/3至1/2,全部磷肥及钾肥的一半,其余氮肥及钾肥作追肥。插秧规格9寸×3寸×3株/穴为宜。
适应区域:适宜我省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
7、龙稻7号
龙稻7号(哈02-220)是从五优稻1号中系选而成。
特征特性:该品种的生育日数为137天,需要活动积温2500。株高95cm-100cm,穗长18cm,每穗平均粒数95粒,千粒重为26.5克,主茎叶片12片,散穗,分蘖能力强,抗倒伏,耐冷抗病,米质优良。
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连续四年的品质化验分析结果为:糙米率为81.3-83.2%,精米率为73.2-74.9%,平均结果为74.0%;整精米率为69.8-72.5%,平均结果为71.1%;粒长为5.0-5.5mm,平均为5.3mm;粒宽为2.7-2.9mm,平均为2.8mm;长宽比为1.9:1,恶白大小为7.1-11.4%,平均为8.5%;恶白米率为1.0-5.0%,平均为2.1%;碱消值为7级,胶稠度为71.0-82.8%,平均为78.0mm。食味评分为77-90分,平均分为85.3
分。
产量水平:2002年预备试验的结果为6999.9kg/hm2,与对照品种牡丹江25比较,增产2.8%。2003年区域试验的平均结果为7381.1kg/hm2,与对照品种垦稻10号相比,平均增产6.1%。2004年区域试验的平均结果为7789.3kg/hm2,与对照品种垦稻10号相比,平均增产7.1%。两年区域试验的平均结果为7585.2kg/hm2,与对照品种垦稻10号相比,平均增产6.6%。2005年生产试验的平均结果为8100.2kg/hm2,与对照品种垦稻10号相比,平均增产10.1%。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平均结果为7842.7kg/hm2,与对照品种垦稻10号相比,平均增产8.4%。
栽培要点:播种期每年的4月10日-20日,育苗期为4月10日-5月20日,插秧期为5月15日-25日。插秧规格为30×13cm或26×13cm。在培育壮苗的基础上,增施农家肥,N、P、K配合施用。每公顷施纯氮120kg,纯磷50kg,纯钾50kg,氮肥的一半、磷肥的全部、钾肥的一半做底肥施用,其余的用做追肥施用。施足底肥,提早追肥,浅灌水,抢前施药除草。9月20日-30日收获。
适应区域:适合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插秧种植。
8、龙香稻1号
品种来源:原品系代号白香粳,由黑龙江省农科院耕作栽培所水稻育种室以延边引入的龙青4号与746杂交选育而成。2002年审定推广。
特征特性:香粳稻,生育期135天,需活动积温2620。株高95厘米,穗长16.5厘米,穗粒数95个,半棒状穗,植株繁茂,籽粒椭圆型,有紫色稃尖,千粒重26克,分蘖能力中等偏上,每穴有效穗数25个左右,耐肥,抗倒伏,抗稻瘟病。
品质分析:糙米率80.7%,精米率72.1%,整精米率68.3%,垩白大小9.2%,垩白米率12.2%,垩白度1.1%,碱消值7.0级,胶稠度72.0mm,直链淀粉含量16.1%,粗蛋白质7.5%。米型等同于一般大米,米有浓香味。
产量潜力:
8500公斤/公顷。
栽培要点:注意氮、磷、钾结合施用,多施农家肥。化肥公顷施纯氮100公斤、纯磷70公斤、纯钾60公斤,插秧规格为30×13厘米。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种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