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大豆品种简介
黑土农技网汇编
2009年3月27日
1.东农44号
东农44品种由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于1992年—2000年用有性杂交的方法选育而成。母本为北丰3号,父本为呼丰5号。1994年决选代号93-2481,1995-1996年品系产量鉴定和异地鉴定,产量表现突出。1997年以东农代号93F-2参加省区域试验,增产显著,2000年审定定名为东农44。
主要特征特性:白花,尖叶,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90厘米左右,生育期95天,百粒重20克。脂肪含量21.34%,蛋白质含量43.61%。
适宜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一般亩产150公斤,高产地块可达250公斤以上。
2.大豆新品种东农45
东农45号是大兴安岭农科所与东北农业大学大豆所合作选育的超早熟高油、高蛋白大豆新品种。
品种特征特性
东农45为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第十积温区的早熟大豆新品种,适应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地区和黑河地区,在适应区生育日数为87天左右,全生育季节需活动积温1800。
东农45大豆为紫花,园叶,棕色茸毛。植株高度为90厘米左右,无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杆强不倒。底部结荚高度10厘米,三、四粒荚多,耐寒性强,不炸荚。
东农45大豆苗期耐低温性强,营养体生长迅速,灌浆成熟快。成熟荚皮为深褐色,种粒内外品质优良,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白色,百粒重17克左右;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1.99%,脂肪含量平均为21.47%。是脂肪含量较高的大豆品种。
栽培要点:东农45适宜在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地区第六积温带种植,适合于65厘米垄距的垄上双行及45厘米行距的垄上单行种植,每亩保苗2.5万株左右,30厘米垄距平播时应加大密度至3.5万株。在适应区一般在5月下旬播种,8月末或9月初收获。适宜在平地山坡地的中等及中上等肥力的土地上种植。亩施用磷酸二铵10公斤,尿素2公斤,硫酸钾3公斤,一般可获亩产150公斤以上产量,高产年份或地块可获亩产200公斤以上高产。在适应区种植时,因生育期短,应力争做到三铲三趟,提高地温促进前期营养体生长繁茂是提高产量的关键。作为我省南部地区救灾品种使用时,一般密度3万株左右。(大兴安岭农林科学院)
3.大豆品种东农46号
特征特性:平均公顷产量2800.9公斤。生育日数115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350—2450。蛋白质含量37.17%,脂肪含量23.32%。灰斑病为中抗类型。
栽培要点:一般在5月初播种,公顷保苗22万株,用种52.5公斤。窄行平播公顷密度以30—35万株为宜。一般公顷施磷酸二铵、尿素和硫酸钾75公斤、37.5公斤、37.5公斤即可。注意防治蚜虫,8月上旬防治食心虫。
适应区域:第二积温区下限和第三积温区上限。(牡丹江农业信息网)
4.高油大豆品种东农47号
东北农业大学培育东农47号大豆,是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第六试验区的中熟大豆新品系,生育期114天,需积温2383.6,略早于合丰25,适合于黑龙江省南部第三积温带及吉林省北部山区种植。2004年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已经申报植物品种权保护。
无限结荚习性,长叶、白花、灰毛,主茎发达,有分枝,节间峪长,荚皮黄白色,多四粒荚,含油率23%,年际间变异在1个百分点,经过正规品种区域试验条件下检验,两年(1995、1996)、在5个地点以上试验,表现稳定、一致。东农163中抗灰斑病。东农163苗期耐旱能力较强,营养体生长迅速,灌浆成熟快。成熟时荚皮为黄白色,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无色,百粒重20克左右。
栽培要点:东农163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及吉林省北部地区种植,适合垄距65厘米垄上双行或单行种植,亩保苗1.7万株。在适应区一般在5月初播种,9月下旬收获。由于耐旱、耐瘠能力较强,适应性好。
应用范围:适合于黑龙江省南部第三积温带及吉林省北部山区种植。(黑龙江农垦信息网)
5.东农48大豆
优质高产、高蛋白大豆新品种东农48号。紫花,尖叶,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5厘米,主茎增产型。百粒重22-23克。蛋白质含量46.30%,脂肪含量20.11%,蛋白脂肪总量66.41%。
生育期115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387。抗花叶病毒病。
适应区一般亩产200公斤左右,高产地块可达每亩250公斤以上,公顷保苗22-30万株。(黑龙江农垦信息网)
6.东大1号
育成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大兴安岭区农科所
品种来源:北丰14×东农2481
增产效果:1998-2000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146.2公斤,较对照品种东农40增产18.9%;2001年生产试验均公顷产量2259公斤,较对照品种东农40增产14.2%。
特征特性:适应区生育期86天,需积温1880,略早于东农40,适合于黑龙江省北部第六积温带及黑龙江省南部地区及吉林省以南的省份和地区作为复种种植。
东农96-12大豆为紫花,尖叶,灰色茸毛,亚有限结荚习性。正常年份植株高度为90厘米左右,个别年份或地块可达110厘米,属于中等植株类型,极抗倒伏。主茎增产为主。底部结荚高度10厘米左右。
东农96-12抗病毒病和霜霉病,中抗灰斑病。
东农96-12苗期耐旱能力较强,营养体生长迅速,灌浆成熟快。成熟时荚皮为黑褐色,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无色,百粒重18克。
栽培要点:东农96-12适宜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及黑龙江省南部地区及吉林省以南的省份和地区作为复种种植。适合垄距60厘米垄上双行或垄距45厘米单行种植,亩保苗2.5万株。在适应区一般在5月末播种,8月末9月初收获。由于抗倒伏,耐旱、耐瘠能力强,适应性好。亩使用磷酸二铵10公斤,尿素2公斤,硫酸钾3公斤,一般可获亩产150公斤,高产年份或地块可获220公斤以上高产。生育季节做到三铲(或化学除草)三趟,及时收获。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
7.东大2号
品系来源及选育过程:东大2号原代号东农95018,是由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采用有性杂交的方法选育而成。母本为东农41;父本是东农2481。1993年组配杂交组合,当年去海南岛加代。1995年F5代决选品系,1997年进行产量鉴定,产量比东农41增产16.2%,
呼玛县农科所异地鉴定产量表现突出,增产15.1%,1998年提请参加省第六积温带第10生态区的省区域试验。1999年区试增产15.1%,2000年区试增产13.1%,2001年区试增产16.9%,平均增产15.5%;2002年生试增产13.45%;区试、生试总平均增产14.48%,四年4次分析结果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3.22%,脂肪含量18.96%,蛋脂总量62.18%。
品系特征特性:东农95018是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第12生态试验区的超早熟大豆新品系,生育期82天,需积温1800,略早于东农41,适合于黑龙江省北部第六积温带及黑龙江省南部地区及吉林省以南的省份和地区作为复种种植。东农95018大豆为紫花,尖叶,灰色茸毛,亚有限结荚习性。正常年份植株高度为85厘米左右,个别年份或地块可达110厘米,属于中等植株类型,极抗倒伏。主茎增产为主。底部结荚高度10厘米左右。东农95018抗病毒病和霜霉病,中抗灰斑病。东农95018苗期耐旱能力较强,营养体生长迅速,灌浆成熟快。成熟时荚皮为褐色,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无色,百粒重17-18克。
品系蛋白、脂肪含量:东农95018大豆3次品质分析结果分别为:2000年3月2日蛋白42.37%;脂肪19.76%;蛋脂总量62.13%。
2000年12月8日蛋白45.82%;脂肪17.78%;蛋脂总量63.60%。2001年12月28日蛋白41.99%,脂肪18.32%;蛋脂总量60.31%。2002年11月9日蛋白42.70%,脂肪19.99%;蛋脂总量62.69%。四年4次分析结果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3.22%,
脂肪含量18.96%,蛋脂总量62.18%。
品系栽培要点:东农95018适宜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及黑龙江省南部地区及吉林省以南的省份和地区作为复种种植。适合垄距60厘米垄上双行或垄距45厘米单行种植,亩保苗2.5万株。在适应区一般在5月末播种,8月末9月初收获。由于抗倒伏,耐旱、耐瘠能力强,适应性好。亩使用磷酸二铵10公斤,尿素2公斤,硫酸钾3公斤,一般可获亩产150公斤,高产年份或地块可获220公斤以上高产。生育季节做到三铲(或化学除草)三趟,及时收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