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丰系列大豆品种介绍
黑土农技网汇编
2009年3月29日
1、北丰9号
品种来源
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北安农管局农科所以合丰25为母本,北80-4083-9-6为父本杂交育成,原代号北86-19。1995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增产效果
1990-1991年参加农场总局组织的品种试验,33点次平均公顷产量2290.1公斤,较对照品种九丰1号增产15.2%,1992年生产试验13点平均公顷产量2242.2公斤,较对照九丰1号增产12.8%。
特征特性
亚有限结荚习性,幼茎绿色,长叶,白花,灰色茸毛。株高80厘米左右,茎秆粗壮,节短、节多,英密,结荚均匀,并以三、四粒荚为主,荚熟后呈褐色,着生灰色茸毛。籽粒浓黄色,圆形有光泽,百粒重18克左右。籽粒含蛋白质40.32%,脂肪18.53%。需活动积温2300左右,生育日数约117天。具有较好的耐旱性和耐湿性。适应性较好,对肥水条件要求不严格,有较好的增产潜力。灰斑病接种鉴定为中抗。
栽培要点
播种期5月1日-10日,种植密度25?30万株/公顷,亩施纯量N6P9肥。
适用地区
黑龙江省西部、北部第三积温带下限,第四积温带上限。
2、北丰11号
品种来源
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北安农管局农科所以合丰25为母本,北69-1483为父本杂交育成,原代号北87-9。1995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增产效果
1991-1992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457.8公斤,较对照品种黑河5号增产10.1%,1993-1994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3125.1公斤,较对照品种黑河5号、黑河9号增产9.23%。
特征特性
亚有限结荚习性,幼茎绿色,长叶,白花,灰色茸毛。主茎粗壮,略具短分枝,主茎节间短,荚密,且多三、四粒荚。株高80厘米左右,籽粒黄色,圆形,有光泽。百粒重18克左右,含蛋白质40.08%。脂肪20.11%。茎秆强韧抗倒伏,喜肥,有较好的增产潜力。灰斑病接种鉴定为中抗类型。需活动积温2208.7,生育日数121天左右。
栽培要点
适宜播期5月10日-15日,栽培密度为30万株/公顷,亩施纯量N6P9肥。
适用地区
黑龙江省西部、北部第三、四积温带。
3、北丰13号
品种来源
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北安农管局农科所以北丰3号为母本,合丰2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原代号"北89-1"。1996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增产效果
1993-1995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536.7公斤,较对照品种北丰3号增产9.3%。1995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086.5公斤,较对照品种北丰3号增产13.5%。
特征特性
长叶,白花,灰毛,生育日数108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017左右,百粒重21克,蛋白质含量40.25%,脂肪含量20.03%。
栽培要点
适宜地区5月5日?5月10日播种,种植密度为35万株/公顷为宜,亩施肥量纯氮6公斤,五氧化二磷9公斤。
适用地区
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
4、北丰14号
品种来源
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北安农管局农科所以合丰25为母本,北丰8为父本杂交育成,原代号北87-19。1997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增产效果
1991-1994年省区域试验及农场总局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009.4公斤,较对照品种垦农1号,九丰1号,黑河9号等增产9.15%,1995年总局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323.5公斤,较对照品种黑河9号增产7.7%。
特征特性
株高80厘米左右,长叶,紫花,生育日数115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300左右。籽粒蛋白质含量43.06%,脂脂含量18.36%。
栽培要点
适宜播期5月5日至10日,在第三积温带或肥水条件较差的条件下,公顷保苗30-35万株为宜,在第四积温带或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公顷保苗25-30万株为宜,亩施纯量N6P9肥。
适用地区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第四积温带上限。
5、北丰15号
品种来源
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北安农管局农科所以北87-16为母本,北丰7为父本杂交育成,原代号"北9288"。1998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增产效果
1995-1996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642.1公斤,较对照品种北丰3号增产14.4%,1997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560.3公斤,较对照品种北丰3号增产9.0%。
特征特性
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0厘米左右,长叶,白花,灰毛,生育日数110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130,籽粒蛋白质含量40.16%,含脂肪19.05%。
栽培要点
5月5日-10日播种,公顷保苗30-50万株,适应中等以上土壤肥力,亩施磷酸二铵10公斤,尿素2-3公斤为宜。
适用地区
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上限
6、大豆新品种北丰16号
北安分局科研所经过近十年的研究,成功的育成了适应黑龙江省三积温带种植的高产、稳产、质佳、抗病、适应性广的大豆新品种北丰16号。
选育过程
1989年用北丰8号为母本,合81-1069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当年组合号为8938,1990年F1代淘汰伪杂种,1991(F2)-1996(F7)年经系谱选择,决选代号为北9703,1997-1998年产量鉴定,1999-2000年在省三积温带参加区域试验,2001年生产试验,2002年3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定名为北丰16号。
产量表现1997-1998年在所内及异地鉴定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676.9公斤,比对照北丰9号增产12.8%。1999-2000年参加黑龙江省三积温带区域试验,1999年平均公顷产量2102.38公斤,比对照北丰9号平均增产11.5%;2000年平均公顷产量1739.8公斤,比对照北丰9号平均增产12.2%,两年平均公顷产量1937.6公斤,比对照北丰9号平均增产11.82%。生产试验:2001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151.5公斤,比对照北丰9号平均增产11.2%。
特征特性 主要特征
该品种白花,长叶,亚有限扇形分枝类型,株高75-80厘米左右,杆极强抗倒伏,株型收敛,挂荚匀,三、四粒荚多,百粒重20克左右,籽粒浓黄,有光泽,蛋白质含量41.4%,脂肪含量20.35%。经接种抗灰斑病鉴定,属于抗病类型。在三积温带生育日数112天,所需活动积温2236以上,该品种属水肥型,前期发苗快,后期脱水快,底荚高,适合机械收获,适应我省第三积温带种植。
主要特点(1)、高产稳产。扇形分枝,充分利用空间,株形收敛,利于通风透光,且功能叶的寿命长,便于形成籽粒产量,构成了高产稳产的基础。(2)、喜肥水,杆强不倒,底荚高,适宜机械化收获。(3)、抗灰斑病,叶部病害轻,虫食率低。(4)、耐涝耐寒性强,后期脱水快,承受低温能力强。
适应区域:该品种适应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
栽培要点:(1)、选地:适宜中等或中等偏上肥力的地块种植。(2)、播期: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的适宜播期为5月上、中旬播种效果最好,用种衣剂拌种。(3)、密度:在三垅栽培条件下,每公顷保苗25—30万株。(4)、施肥:一般公顷施二铵150公斤,尿素30-40公斤,钾肥40公斤分层深施。(5)、田间管理:要求深松,三铲三趟,或使用化学除草剂。(6)、适时收获:九月下旬成熟,十月上旬收获。
7、大豆新品种北丰17号
品种特征特性:生长习性:亚有限结荚习性。植株(含幼苗及根、茎、叶、花等)性状:主茎类型,株形收敛,杆强,节短,株高70cm左右,白花、长叶、灰色茸毛。
穗(荚、果实)性状:荚密,三四粒荚多,上下结荚匀,籽粒黄圆,有光泽,商品性好,百粒重20-22g。
品质及抗病性:粗蛋白含量39.12%,粗脂肪含量21.47%。经接种抗灰斑病鉴定,属中抗至感病类型。
抗逆性:杆强抗倒伏,耐涝性好。
熟期类型、生育日数及所需活动积温:在六积温带种植,生育日数105天,所需活动积温1860。
其它特征:该品种较喜肥水。
栽培要点:播种、育苗、定植期:5月上旬播种,用种衣剂拌种。
适宜种植方式与栽培密度:三垄栽培公顷保苗35-40万株。或大垄密栽培,
施肥水平及选地:选中等以上肥力地块,每亩施N、P、K纯量比例684,分层深施。花,荚期追肥。
田间管理及收获:及时铲趟、灭草,8月上旬喷药灭食心虫,适时收获。
注意事项:杂交种的亲本繁殖、及关键的制种技术及方法:
8、北疆96-711
疆丰96-711是由北安分局科研所与北安华疆种业公司合作育成。
选育方法:1991年选用北丰11号×北丰8号,杂交组合号9125,采用有性杂交,系谱法,1996年F5代决选,系谱号9125-711,决选代号北疆96-711,1997-1999年鉴定试验,2000-2001年区试。
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系生育期112天,需要活动积温2200,紫花尖叶,灰毛,分枝类型,荚皮深褐色,三四粒荚多,百粒重18-20克,籽粒圆型浓黄光泽,杆强,韧性好,株型收敛,株高80-90厘米,结荚高度15-20厘米,适合机械化收获,蛋白质含量36.83%,
脂肪含量21.13%,经接种抗灰斑病鉴定属中抗至感病类型,抗旱耐涝、高产稳产适应性强.
产量表现及应用情况:1997-1998年两年鉴定试验平均公顷产量3044.8公斤,比对照品种九丰7号增产13.1
00-2001年区域试验,两年14点平均公顷产量2814.5公斤,比对照品种九丰7号增产7.68%。虽居各参试品种之首位,但因未达到10%,主要原因是区试两年都是严重干旱年份,影响了品种潜力发挥,育种者放弃了继续试验,而各区试点则将该品系继续繁殖,不推自广,据不完全统计至2002年推广面积已达到130.4万亩,2001-2002年累计推广种植面积170.1万亩,以成为黑龙江省北部四、五积温带之间及内蒙呼盟地区的主栽品种之一,在各地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强,一般亩产400斤左右,品质良好,蛋白质含量36.83%,脂肪含量21.13%,2002年是北安局农业部高油大豆基地的主栽品种,也是内蒙古自治区50万亩农业部高油大豆基地的主栽品种。北疆96-711在内蒙呼盟大面积种植,2002年达到80万亩,已经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命名为疆莫豆1号。
适应区域及栽培要点:适应区黑龙江省北部地第五积温带南部、四积温带北部地区种植,播种期5月5—10日,三垄栽培条件下,公顷保苗30万株,
亩施肥量纯量N6P6K4斤。
9、北疆95-171
疆丰95-171是由北安分局科研所与北安华疆种业公司合作育成。
选育方法:1991年选用北丰8号×北丰10号,杂交组合号9132,采用有性杂交,系谱法,1996年F5代决选,系谱号9132-171,决选号北疆95-171,1996-1998年鉴定试验,1999-2000年区试。
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系生育期116天,需要活动积温2260,紫花尖叶,灰毛,分枝类型,荚皮深褐色,三四粒荚多,百粒重20克,籽粒圆型浓黄光泽,杆强,韧性好,株型收敛,株高80-90厘米,适合机械化收获.,蛋白质含量38.93%,
脂肪含量21.43%, 经接种抗灰斑病鉴定属中抗类型.,抗旱耐涝、高产稳产适应性强。
产量表现及应用情况:北疆95-171于1999年参加西部黑土区区域试验,6点平均公顷产量2612.8公斤,比对照品种九丰7号增产11.6%,居12个参试品种之首位,2000年严重干旱,影响了品种潜力的发挥,特别是主茎、喜肥水类型品种受影响更大,多表现为减产,对照品种九丰7号为较繁茂的分枝类型,干旱年份有一定优势,北疆95-171在严重旱灾条件下,6点平均公顷产量2328.88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4.1%,居首位。在灾害年份北疆95-171两年区试平均公顷产量2470.8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7.85%,育种者放弃了继续试验,而各区试点则将该品系继续繁殖,不推自广,据不完全统计至2002年推广面积已达到96.2万亩,在各地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强,品质良好,1999年据总局种子管理局测定,北疆95-171在九三局四个农场脂肪含量在21.07-22.09%之间,四场平均脂肪含量21.6%,蛋白质含量40.55%。
适应区域及栽培要点:适应区黑龙江省北部四积温带种植,播种期5月5—10日,三垄栽培条件下,公顷保苗30万株,
亩施肥量纯量N6P6K4斤。
10、北疆94-384
疆丰94-384是由北安分局科研所与北安华疆种业公司合作育成。
选育方法:1991年选用北丰8号×北丰9号,杂交组合号9123,采用有性杂交,南繁加代,系谱法,1994年F4代决选,系谱号9123-384,决选编号94-384,1995-1996年参加鉴定,1997-1998年参加省区试,1999年参加省第八区生产试验。
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系生育期117天,需要活动积温2250,紫花尖叶,灰毛,分枝类型,荚皮深褐色,三四粒荚多,百粒重18-20克,籽粒浓黄有光泽,杆强,韧性好,株型收敛,株高80-100厘米,结荚高度18-22厘米,适合机械化收获,脂肪含量20.58%,蛋白质含量39.92%,经接种抗灰斑病鉴定,发病四级,属感病类型,适应第三积温区种植。
产量表现:1995-1996年两年鉴定试验平均公顷产量3232.1公斤,比对照品种丰收22号增产14.9%.1997-1998年区域试验两年10点次,有9点增产、1点平产,平均公顷产量2446.0公斤,比对照品种北丰14号增产9.6%。1999年生产试验5点全增产,平均公顷产量2156.2公斤,比对照品种北丰14号增产11.2%。
适应区域及栽培要点
适应黑龙江省三积温带种植,播种期5月5—10日,三垄栽培条件下,公顷保苗28-30万株,亩施肥量纯量N6P6K4斤。
11、疆丰98-151
疆丰98-151是由北安分局科研所与北安华疆种业公司合作育成。
选育方法:1992年选用北丰8号为母本,北丰11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选择,于1998年F6代决选,系谱号9223-151,决选代号为疆丰98-151,1999-2000年鉴定试验,2001-2002年区试,2002年生产试验。
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系生育期115天,需要活动积温2230,紫花尖叶,灰毛,分枝类型,荚皮深褐色,三四粒荚多,百粒重18-20克,籽粒圆型浓黄光泽,杆强,韧性好,株型收敛,株高80-100厘米,结荚高度18-22厘米,适合机械化收获,蛋白质含量37.4%,
脂肪含量22.05%,经接种抗灰斑病鉴定属中抗类型.,抗旱耐涝、高产稳产适应性强。适应第四积温区种植.
产量表现:1999-2000年两年鉴定试验平均公顷产量3134.1公斤,比对照品种九丰7号增产14.7%。
2001年西部黑土区试6点,5点增产1点平产,平均公顷产量2516.2公斤,比对照品种九丰7号增产6.5%。2002年在西部黑土区、松嫩平原区跨区试13点全增产,13点平均公顷产量2705.5公斤,比对照品种九丰7号增产9.97%,同年参加省第九区区试,5点全增产,5点平均公顷产量2828.2公斤,比对照品种黑河18号增产11.5%。2002年生产试验5点,点点增产,平均公顷产量2331.8公斤,比对照品种九丰7号增产9.1%。
疆丰98-151在黑龙江省北部多区、多点试验、示范,表现干产稳产、适应性强。区、生试两年29点与对照品种九丰7号、黑河18相比,28点增产,1点平产;2001-2002年在九三、克山、北安、三江等地示范种植,产量突出,一般条件下亩产400斤左右。
疆丰98-151高产、稳产,品质优良,脂肪含量22-22.5%,商品属性好,该品种的育成,缓解了大豆高产与优质的矛盾,可填补黑龙江省北部高油大豆的空白,为农业部高油大豆基地提优良品种,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
适应区域及栽培要点:适应区黑龙江省北部地四积温带种植,播种期5月5—10日,三垄栽培条件下,公顷保苗28-30万株,
亩施肥量纯量N6P6K4斤。
黑土农技网汇编 2009年3月29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