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正心之子
正心之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953
  • 关注人气: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蹲下身去与学生交流——鲁迅初中张亚昀老师一瞥

(2023-01-25 22:49:43)
标签:

教育

分类: 美好回忆

蹲下身去与学生交流——鲁迅初中张亚昀老师一瞥  

 

顾志跃是原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在上海滩上是知名专家。顾院长于2012516日参加了虹口区教育局举办的白玉兰论坛,在这个论坛上,他对虹口区的四位上台交流的教师分别做了点评。其中,他对张亚昀老师是这样评价的:张亚昀老师是很大胆的,把一个教材课标当中没有规定的东西,做出了自己的东西。她做的非常有效,她的规定是符合孩子写作能力发展的,现在我们没有写进课标,也许将来会把张老师的经验写进课标。所以老师的创造性非常重要,老师不是一个简单照本宣科的角色,我们既要关注教材课标的要求,更要关注我们所教的学生实际。这个评价是很高的。顾院长为什么这么说?还是请各位读一下我的博客中张亚昀老师的交流文章吧,读后,就可以理解了。

记得是2010年下半年吧,虹口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一批专家去鲁迅初中参加三年发展规划评审。在这次评审中,我认识了张亚昀老师,并同她进行了较长时间的交流。从交谈中,我感到张老师是一个很有思想、很有悟性的语文老师,她对初中作文教学有自己的见解,一些教学方法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对写作很有兴趣。我在鼓励张老师继续探索的同时,也希望学校领导为她创造比较和谐的工作环境。2012314日,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局派了一批两名(名校长、名教师)工程老师,到虹口区教育局来交流。我没有让天津的教育同行去虹口区的窗口学校听课,而是让他们到鲁迅初中去听张亚昀老师和另外一位老师的课。后来,天津的教育同行对鲁迅初中两位老师的课很欣赏。

 作为教育督导人,我们经常深入课堂、深入基层。因此,我们也经常能碰到一些好的教师。张亚昀老师仅是其中一位。虹口区教育系统还有不少有思想、有爱心、有底蕴、有创意的教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希望他们也有合适的机会脱颖而出。

 

蹲下身去与学生交流,构建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

上海市鲁迅初级中学  张亚昀

各位尊敬的领导、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

我是上海市鲁迅初中的张亚昀。首先,想和大家分享一个营销学中的经典案例:乔治是一家玩具店的老板,他发现每天进店的客人不少,就是生意不好,家长带着孩子转一圈后,往往什么都不买就离开了。后来乔治学心理学的儿子把所有的玩具都放在地上,然后忽然蹲下去,四处张望,之后就蹲着将一件一件的玩具重新放到货架上;接着又半蹲着将另一些玩具一件一件放到货架高一点的位置。面对一脸诧异的乔治,儿子解释说:您把玩具都按照您的习惯分类摆放,却没有注意到有一些小孩子根本看不到放在高高的货架上的玩具,我蹲下去,是为了模拟孩子的身高,了解孩子视线能够达到的高度。果然,之后,这家玩具店的生意好了很多。

我们做老师的,是不是也实实在在了解了学生的需求呢?他们的学习能力到底有多少?他们的学习兴趣到底有多大?他们的学习困难到底是什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乔治的儿子那样蹲下身子,用学生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呢?

我认为蹲下身与学生交流,根本上是对学生作为平等的人的尊重;是教师用学生的视角对学生需求的关注;是寻找一种真正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心态;是最本质的和谐师生关系。

蹲下身去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在科学的教学方式下养成学习的能力。

所谓蹲下身去与学生交流,其实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业基础,注重学生的学业需求,寻找适切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科学的教学方式下养成学习的能力。

作为母语教学,语文教学承担着除知识传授之外的人格的塑造。我常常自问:语文教学的出路在哪里?如果仅仅是迫于升学应试的要求而进行语文教学,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所教出来的就只能是记录知识、应付考试的机器,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最基本的目标是让学生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所谓言之为语书之为文,写作是人表达自己的最常见的方式,但遗憾的是:纵观整个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是被教材边缘化的教学内容。整套语文书没有专门的写作训练的单元,也没有关于写作教学的内容,更没有精心设计的作文命题,当然也就谈不上初中四年作文教学的体系。

于是,教师们各自为政,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设计作文题目,进行作文教学。正是因为作文教学在教材中的无章可依的现状,使得教师害怕教作文,学生害怕写作文。可是,按照课程标准,初中学生四年有三万字的写作要求,所以,老师不得不进行写作教学与写作训练。学生在无知(对写作知识基本没有掌握)、无奈、无语(没有可以落笔成文的材料)的情况下被迫作文,课堂师生关系必然变得紧张。

我认为,科学的写作教学首先应该是有一个从小学到高中的序列,然后再按照年段的要求设计合适的作文年段写作序列。

小学的作文应该是我手写我口,即能把发生的事情说清楚、记下来;初中的作文应该是我手写我心,即在能把发生的事情说清楚的基础上表达一定的个人情感与认知;高中的作文应该是我手写我思,即能够在自己的文章中表达个人对事件、对人生、甚至客观世界的思考。

而初中的写作教学及写作训练我是这样将其分段的:六年级写小短文,就是让学生进行每天不间断的随笔短文写作训练,养成学生天天动笔的好习惯;七年级写放胆文,就是不给学生以既定的作文框框,让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作,写他们喜欢的内容,甚至是童话、科幻都可以;八年级写叙事文,就是通过叙述、描写等方式把事情写清楚,并能表达一定的个人认知;九年级写应试文,就是按照中考写作的评分标准给学生一定的中考应试作文的规范。

蹲下身去与学生交流,我寻找到了一个科学合理的写作教学的序列,让学生可以在科学的写作教学方式下养成学习的能力。

有人也许会问:有了写作教学序列,学生也许确实提高了写作能力,但是学生就会喜欢写作文了吗?你说六年级每天不间断的随笔训练学生不害怕、不厌烦吗?课堂师生关系会和谐吗?

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一个问题了:

蹲下身去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在合理的学业负担下获得学业的成就。

蹲下生与学生交流,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合理的学业负担,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帮助他们获得学业的成就感。这样的课堂师生关系一定会是和谐的。

我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写作学习的调查,样本覆盖了多所初级中学,我得到了一组让我触目惊心的数据:喜欢写作的人数是1.34%,而怕写作的人数达到了32.57%;认为没有写作素材的人数是14.11%,认为写来写去就这几件事的人数是42.16%;作文总是写不到规定字数的人数有0.94%,作文凑字数的人数则占了36.14%。对于希望考试能取消写作这一命题居然有73.21%的学的生回答是希望

面对这样的调查数据,有的老师不免又要为我刚才提到的六年级学生每天不间断的随笔训练担心了。其实不然,学生学习必然应该有学业负担,只是这个负担必须是合理、合适的,所以,我设计的六年级随笔训练的理念是化整为零、小步快跑。如果将大块的作文先分解成小块的随笔,学生落起笔来就会容易很多。

我的六年级写作教学要求是这样安排的:除了期中期末考试,整个学年不写大作文,以每天完成50字的随笔作为写作作业,字数可以略多,但不能超过100字。一周按照5天计算。

对于这个要求六的学生是积极欢迎的,当他们听到可以不写大作文,每天只要50个字,而且不可以多写的时候,很多学生是报以欢呼的,因为在他们五年的学生生涯中,从来没有一个老师不准作文多写的。一项学生乐于接受的任务是一定会得到学生的认真完成的。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的基础就有了。

如果仅仅是让学生每天写50——100字的随笔,是很难保持他们的新鲜感的,同时也很难保证写作的质量。所以,随笔的主题是我规定的。

一般我是这样操作的,第一第二周写妈妈,如果平时不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的,可以选择身边最熟悉的一位女性来写。

学生一开始很高兴,觉得很容易,从小到大不知道写过多少次妈妈了,有的学生甚至会从作文书上去摘录,到百度中去查找。第一周的五篇还马马虎虎可以应付,到了第二周,学生开始觉得遇到了困难,能写的内容都写了,能抄的也抄的差不多了,这时候学生迫切希望得到老师的援助与指导。于是,我让学生看我的手,我告诉他们,从事不同的职业的妈妈会有不同的手,比如我是老师,天天跟粉笔打交道,所以手上的皮肤就比较干燥和粗糙。学生恍然大悟,原来,从妈妈的手里可以看出妈妈的职业。

第二天很多学生就写了妈妈的手,而且写得很好。可是手写完了,怎么办呢?我指导学生看看妈妈的眼睛、妈妈的服饰,甚至妈妈的发型……有一个学生甚至写到了妈妈的鞋,他说他发现妈妈为了每天帮他背着书包送他上学时走得快一点,早晨从来不穿高跟鞋,他从妈妈的鞋读出了母爱。

两周过去了,学生往往对写妈妈还意犹未尽,我却不让他们写了,第三周开始我们写爸爸,也是要求写两周共十篇。有的学生开始用写妈妈的方法写爸爸,却发现并不行得通,因为父亲和母亲在生活中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于是我指导他们从父亲细小的动作中体会父爱,体会父亲的内心世界。

春天,我让学生每人种一个大蒜头,每天观察它的生长,然后写大蒜宝宝成长日记,第一天大蒜没有变化,学生把蒜头描写了一番;第二天,大蒜还是没有变化,学生只能更加细致的观察,然后就大蒜头上的一个细部进行描写;第三天,大蒜头还是没有发芽的迹象,学生转而关注到了大蒜的根部开始长出根须;第四天,大蒜头依然没有发芽,有的学生就联想到自己小的时候,父母会不会因为自己总是不长大儿焦急;第五天、第六天大蒜开始慢慢地爆出芽儿了,有的学生就会写自己欣喜的心情……

我曾经让他们观察过路边的小摊贩,看他们的动作、神态和举止,也曾经让他们关注上学路上经过路口的交通警察,当然还让他们写过他们最熟悉的老师。学生在随笔中如数家珍地写着老师的一言一行,可爱的沉思的动作、一本正经的口头禅……他们在随笔中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关爱,我也在他们的随笔中看到了学生对老师的亲近,这样的课堂师生关系难道会不和谐吗?

我设计的随笔主题总是让学生有一种挑战的感觉,在他们无法战胜的时候再给他们以提示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一种茅塞顿开的喜悦。

学生写随笔的本子格式我是有严格要求的:在本子的三分之一处划线,三分之二的空间给学生写随笔,三分之一的空间给我写评语。每一天每一篇我都写评语,我用我的实际行动告诉学生:你的随笔我很关注。基本上每一篇我都挑选他的优点评价,即使一篇随笔只有一点点可取之处,我都会在属于我的三分之一的空间里给予他表扬,因为我相信表扬随笔中的优点就是巩固写作中的长处;随笔中的缺点我总是用商量、探讨的口气表达。我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就是想暗示学生:你写的随笔是很棒的。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

长期的随笔训练,学生的作文不再是空洞无物,空发议论,泛泛而谈。他们学会了观察,懂得了描写,明白了想象与联想,写作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整整一年,我们班级没有写过一篇大作文,但是按照人均75字每天来计算,一个学期算16周,学生的写作总量已经达到了12000字,超过了《课程标准》中初中四年写作总量3万字的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学生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这些写作量的,学年结束的时候帮他们回顾一年的写作量,学生们自己都禁不住为自己鼓掌。

蹲下身去与学生交流,设计适合学生的学业负担,让学生在合理的学业负担下获得了学业的成就感。

 

我用化整为零、小步快跑理念设计的阅读教学,同样一个学年以16周计,学生可以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完成100篇左右的文言文短篇阅读,同时完成近15万字的现代文阅读总量。另外走出去(每年设计一节到教室外上的语文课)、引进来(把好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带到课堂中)的课堂教学也是我实践中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教师只要蹲下身,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就一定会设计出很多适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好的教学方法;就一定会受到学生的喜爱,就一定能构建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

 

蹲下身去与学生交流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心态,教师的这一蹲,表现出了教师对于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尊重,表现出了教师对于教育教学本质的认知;教师的这一蹲,蹲出了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更蹲出了一个温馨的课堂。


 蹲下身去与学生交流——鲁迅初中张亚昀老师一瞥

上海市鲁迅初级中学语文老师张亚昀在上海市白玉兰论坛上介绍自己的教书育人体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