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按:上海为了抗疫,一封近两个月。经历了这段时光以后,许多上海人有了自己最深的体会与感受。最近几天,上海疫情有了好转,曙光似乎就在前头。于是,我的朋友们开始有感而发,写了不少独特的文字。如:原华师大一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陆继椿的《沪上三首》,原虹口区教育局局长王立强的《十六字令三首》,原虹口区教科文卫体工委副主任刘祖年的《七律:九十抒怀》,还有一些喜欢文学的上海人,如今天在我的博客里转发的张建平女士的《我的时段解封感悟》(为便于理解,题目稍有改动),都是一些有真情实感,热爱生活,能够打动人心的文学作品。从今天起,让我们一道慢慢分享。
我的时段解封感悟
——张建平
诗人普希金曾说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今天的日历已翻到了2022年的5月22日。而今天下午的1点至5点钟也是我们小区居民封闭两个月来第一次走出小区大门的好日子。
因家中近期拼团抢购来的物资已经囤积的太多太多。故在这“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宝贵时刻,我无心去超市扎堆。手持这张放行四小时的出门证,我只想去阔别两个月之久的家门口公园看看。想去用脚步丈量我曾时常徜徉于此中的幽静小路。想去那里重逢曾开放在一个个角落里的各种花儿。
更想去找寻一块阳光充沛的草地晒晒太阳。
下午的一点钟到了。怀揣鸟儿放飞般的欣喜,我迈出了尘封多日的小区大门,向着距家近在咫尺的公园,我疾奔而来了。
空旷无人的大公园里呈现一派“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的景象。今天的阳光正好,微风不燥。碧穹之下,白云慢飘。绿荫环抱的公园小径上,看到有相邻小区捷足先登的三三两两稀疏人群在边散步边欢笑,人到之处,一树树隐栖枝头的鸟儿惊飞而去,也摇落了一片片缓缓坠下的黄叶与红残。眼前浮现的这一幕幕,已然令人微醺。
公园漫游了一遭以后,选择了一块草地坐下,我便肆意地观赏着远近一大片的绿野及点缀在其中的一簇簇姹紫嫣红。感受着安谧宁静的微风拂过面颊时的温馨。心底不由升腾起一种被大自然温柔以待的美好情愫来。
身边偶过路人,便与这位互不相识且和我有着相同内心寻求的她相互帮拍了几张与这苍翠葳蕤的大自然亲密接触的风景照。心里想着就将此作为这个特殊时期的珍藏吧。
不想破坏这久违了的氛围,随后又静坐草地,一个人悠闲自得地享受着眼前这宛若山涧小溪从身边缓缓流淌而过的时光。
悦目的绿野,纯净的大自然,令人触景生情。打开手机,聆听着里面播放的一首自己往日很喜欢的一首老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曲过后,视频号滚动到一首配乐配文美篇中。听着听着,我的内心情感被深深拨动了!
《谢谢你拯救过上海》:
“谢谢素昧平生的你来救过上海,谢谢所有在危难中帮助过这个城市,帮助过2500万上海人的你们。…”
“我在小区的检测点前见过你…我在送来的菜米粮油中见过你…我在涌动的关心加油中见过你…虽然我无法在这些人群里看清你的面容…”。
一遍又一遍地聆听着这些动情的谢辞。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虚构的煽情,只有来自疫情下的人倍能感同身受的真实感恩心境。
回顾已过去两个多月的日子,它在我们每个身处疫情下的上海居民心中都刻下了深入骨髓的人生记忆。记得在这些最艰难的日子里,这个城市的居民面临着缺菜少粮的压力,面临着看病难的压力,面临着有班不能上,有课不能上的困锢。但面临着的更大压力却是来自于精神层面:内心深处都在默默承受着压抑、困惑、等待等一系列焦虑。对何时能回归规律的生活急切期盼。
朗读还在缓缓道来:“谢谢你们,从救身边的每一个邻居朋友开始,救这个城市…我们一起见证了历史,一起改变了历史。”
是啊,怎么忘记这段亲身见证的历史!想起自己在那些最担忧的日子里,每天都只能独自一人闭户守家,默默承受着最期盼的事:盼望疫情早日过去。盼望身边所有人都平安无恙。盼望每天都能在小区自发的拼团里抢购到自己生活的急需品。盼望上海早日解封。盼望儿孙们能畅行地来家聚聚。然而,最多的时候就是独自伫立窗前,看着小区外方寸之地的景象发呆,若偶尔看见有快递小哥和车辆经过,都会伸头注目张望一会,以满足一下走出户外的内在欲望。
“劫后余生,无心庆祝,唯有谢意!谢谢你们,拯救过一个人,拯救过大上海…。这深情感恩的朗读声在我耳畔久久回荡着…。
我们将铭记:在那些承载了拯救这个城市的平凡人名册中,有上海人,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你。
只有经历过,才会更加懂得与珍惜太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此刻,被深深触动的我在心中默默念叨:感恩拯救!珍惜人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平凡生活吧!特别是对于我们每一个经历过这场劫难余生的人!
不知不觉,时间已近5点。结束放行的时间快到了。该收游兴了。就让我的这篇《时段解封感悟》到此搁笔吧。也让它作为我所经历的历史瞬间中难忘的一份记忆吧。
2022.2.23.写于上海家中




本文作者:张建平。以上图片都是张建平提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