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的感动
—— 张建平
清晨醒来,卷起窗帘,仰望着天空。感觉今天的上海天气不是很晴朗。只见天空一片片阴云在无声无息地飘移着。再低头看着小区门口熟悉而又空荡荡的马路,家住小区大门旁的我,此刻除了听到窗外树上偶尔传来一两声的鸟鸣,感觉不到外界还有其他任何声息的存在。
小区外围一片死寂。往日这个时候,外面早已是一片喧嚣,可今天却听不到窗外马路上汽车一呼而过时那种熟悉的压辙声响。看不到、也听不到往日早起去公园散步的三三两两行人中互道早安的问候声。耳膜里仿佛只有一股万籁俱寂的嘶嘶声。
看着我身边 这个2022年窗外的春天,心中油然升起一种莫名的落寂感。隔着窗棱,忽然看到小区楼下的玉兰花,海棠花,丁香花儿等都开满了枝头。这姹紫嫣红的春色,煞是令人不忍移目。我下意识地打开窗户玻璃,闭上眼睛,臆想着微风拂过,似乎能嗅到那阵阵沁香袭来的味道……。
闭上眼睛,我的思绪却又怔怔地转入了自己刚从朦胧中醒来的梳理中,蓦然间,我一下子清醒地意识到:今天是我们浦东区域的居民区封闭后再做核酸检测开始的第一天。一时间,市政府率领全民防控疫情的一幕幕情景又在我的记忆中清晰浮现:
自三月初以来,上海进入了一个疫情防疫的至高点。市政府防疫办公室连续采用网格化的切片方案为上海居民做了六次核酸检测。但疫情还是不肯退去。昨晚市民们又在手机上收到上海发布的紧急通知:即上海以黄浦江为界,再进行一轮浦东浦西分别封闭式的核酸检测。因此我们居住在浦东区域的居民区从今天凌晨五点起又将迎来新一轮的严格居家封闭。
对于目前的这种居家封闭式的抗疫情措施,我们老百姓都很配合。理解这也是市政府采取的一种以保护市民为本,抑制病毒泛滥,众志护城的重要举措。
楼下志愿者熟悉的大喇叭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居民朋友们,请大家按楼号顺序下楼排队做核酸了!…”我一看时间正好是上午八点整。经历了一次次的核酸检测程序,大家都有了经验。我们闻风而动,戴好口罩,拿起下载好二维码的手机迅速下楼,配合志愿者在自己家的楼号大门旁,有序地排起了一列列十人一组的队伍,然后由志愿者带领我们走向检测站桌前,依次进行扫码,再让另一桌前穿着臃肿防护服、我们心中可敬可爱的大白姑娘们为我们做核酸检测。
我家是1号楼,按顺序最先做好了检测。做好后我随及回到家里,继续站在窗口俯视着楼下做核酸的队伍。
看到排队的居民越来越多了,检测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这冗长的队伍中,最让人醒目的是一个个身着显眼志愿者服装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着、忙碌着。
你看,我们小区里那位平时就很乐于助人的老王师傅和气质温文儒雅的张师傅,尽管年龄都已70挂几了,但每次都会出现在志愿者的队伍里。
再看1号楼的楼组长阿姨及几位其他楼道里的志愿者阿姨们,她们也都是享受退休待遇的老人了,在协助居民做核酸检测的时候,她们在楼道里跑上跑下地敲门,不厌其烦地为排队居民解释着,指导着做核酸的要领与程序。在前几次检测中,她们也是这样,风里来,雨里去……
还有很多我平时不认识的年轻人,他们自觉地做小区志愿者,为维护小区居民的核酸检测安全,不停地忙碌着。
小区大门口的保安人员,这些天也很辛苦。我从窗口看到他们在有人进出大门的时候,不停地提示着人们要出示出入证,对每一个外来的人员严格查询。除此而外,他们还毫无怨言地坐在寒风露天里,为居民们照管着门前的快递包裹。
这些平凡的普通人中,有身着白色防护服的医务人员,有身着红色、蓝色外衣的男女志愿者们,还有身着统一深色服装的保安人员……,正是这些令人悦目的色彩在这次疫情中默默地保护着我们,使我们居住的小区有了一片晴朗而洁净的天空,给我们心中留下难以忘怀的温暖记忆。
此时此刻,我感觉他们在我的眼帘中比楼下盛开的花朵更好看,比姹紫嫣红的春色更炫目动人。他们就是这个春天里最温暖,最艳丽的那一抹散发香气的春色。内心很想对他(她)们由衷地说一声:感谢你们了!
看着窗前的一幕幕,泪水忽然润湿了我的双眼…从这个窗口,我触及到了心底里那一片蓝天下最温暖的世界。回顾曾经经历的一场场防疫中的情景,感慨之情油然而生:有这么多高素质的居民齐心协力,我坚信上海一定会战胜疫情,一定会很快回到安居乐业的正常轨道上来!
——2022年3月28日写于浦江家中

本文作者:张建平

做好核酸检测后,回到家里,站在窗口,俯看楼下。人们有序地排起了一列列十人一组的队伍。

这些平凡的普通人中,有医务人员、男女志愿者和保安人员......

在这个最艳丽的春天里,有这么多高素质居民齐心协力,我们坚信上海一定会战胜疫情,一定会很快回到安居乐业的正常轨道上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