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我的百合

标签:
教育 |
啊,我的百合
博主按:今天是2019年8月30日,早上去街上走走,见到上海的中小学都在做着开学的准备工作。上午,我转载了一篇文章——“致家长:新学期,请善待每位严厉的老师,别逼老师放弃你的孩子”,得到了不少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点赞。我的一位老同学给我发信息说:“大多老师是对学生负责的,你一定是个很棒的老师。”我回复说:“那是一定的。”
我做学校的老师,时间实在太短了,5年的安徽省凤阳师范(中师)教师,3年的上海虹口区教育学院师范部(幼师)老师,再往后就是到虹口区教育学院教研室做语文教研员,1999年到2001年在一所高中做行政管理干部,2003年以后,到2017年,我一直都在虹口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工作,从此再也没有机会去做一名班主任和老师。
虽然我做教师只有8年时间,但是在这8年时间里,我是尽了力的。尤其是在安徽省凤阳师范学校期间,我自认为自己还是一个不错的老师。
1995年,当时上海曾经有一份报纸叫《上海教育报》,搞了一次教师节征文比赛。我也写了一篇文章参加,结果得了个优秀奖。文章在《上海教育报》刊登,给我一阵惊喜。
后来他们出版了一本书——《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又把我的这篇文章收了进去。自己感觉,这篇文章在提炼上还有些问题,如果说本文有什么长处的话,那就是浓浓的师生情意表达得比较好。
在第35届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把这篇文章放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上,以此纪念自己曾有的教师教学生涯。
啊,百合,我的百合,每当我见到你的时候,心中便会涌起火一般的热情。虽然,你的花朵并不艳丽,香味也不太浓郁,但我喜欢的还是你。因为你是我当了园丁以后,精心培育出来的第一朵鲜花。
还记得一九八四年的秋天吗?我当了凤阳师范三(3)班的班主任。于是我用一切机会熟悉班里的学生,并发誓要把这个班里的学生都培养成祖国需要的合格师范生。也正是从那天起,一颗百合的种子便播下了。
每天早晨,我和生龙活虎般的同学一起跑步,我为每位学生配备了一把哨子,让他们都有领操、带队的机会。每天晚上,我要去班级或寝室和同学谈心。
我们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有篮球队、排球队、武术队,有音乐组、美术组、写作组等,每位同学在班上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
学校的运动会开幕了,哪里有我们班同学的比赛,哪里就有我们班男女同学的呐喊助威声。在我们班里,集体的荣誉高于一切。
还记得我们秋游蚂蚁山吗?那次我们全班同学跋涉二十多里山路,才来到据说是伯牙与子期会面的地方。我们在山坡上燃起了簿火,吃着自备的干粮。为了拎一桶水上山,我们常常要跑一二里山路,但是仍然有许多男女同学争着要去。后来,我们在山上拍照,在山上游戏,那一串串青春的笑声,至今想起来还那么富有魅力。夕阳西下,我们兴尽而归。当我走回来的时候,腿累得差一点迈不进门槛了。啊,累得好快活!
噢,那个时候,凤阳师范还没有舞蹈教师,学生中也没有一个会跳舞的。每次周末,生活单调得不得了。听了大家的意见,我决心改变这种状况。我先请校内的教师家属来教女学生跳舞。后来,我同事的未婚妻从大学来到了凤阳师范,她很喜欢跳舞。真是天赐良机啊,我硬是动员了班上所有的女同学和想跳舞的男同学跟她学跳集体舞。
一个半小时以后,我又强迫命令所有自称没有艺术细胞的农村学生跟着我去学跳舞。噢,说真的,我也不会跳舞,我也没有艺术细胞,但是为了让我班的同学能够适应社会,让他们的生活多一点亮色,我还是披挂上阵了。
半个小时以后,我和这批同学居然能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手拉手一起唱一起跳了,大家开心得不得了。学校熄灯铃响了,这批同学还不想停下来,他们点起了蜡烛,继续跳。直到我板起了面孔,他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舞场。那天晚上,学生们兴奋得没睡好觉;我呢,也兴奋得久久不能入眠。
一九八五年的元旦晚会上,来了许多老师,许多家长。我们班的同学自编自演了四十多个文艺节目,一共演了四个多小时。形式之多样,节目之精彩,在凤阳师范的历史上是很少见的。至今,我还保留着当时的节目表和录音带。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毕业临近了,百合的种子已经开始发芽了。在这个时候,我提出编一本诗集,留住我们的师范生活,留住我们的友情。我的倡议得到了全班同学的支持。仅二十几天,同学们自编、自选、自刻、自印的《百合集》诞生了。虽然这朵百合并不起眼,但她是同学们自己培育出来的,所以大家非常珍爱她。
啊,当我看见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捧着《百合集》,信心十足地同我告别时,我的心里涌起了从未有过的激动,我的眼睛湿润了。
九年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从安徽调到上海已经有六年多时间了。我从学生的来信中知道,如今他们已成了当地中小学的骨干,有二十多人考上了教育学院,有些同学成了北京“人大”和“北师大”的研究生。他们告诉我,他们至今还保存着《百合集》。我为我的学生感到高兴。
啊,百合,你是一朵青春的花,友情的花,永不凋谢的花。
我的同事——音乐教师——张艺老师也来了,在手风琴伴奏中,同学们的合影令人难忘。
会吹口琴的同学上场表演,那悠扬的琴声至今还飘在我的耳际......
很荣幸,我的文章也收录其中。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我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