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聘任会上的发言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督导 |
心在哪
——在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聘任会上的发言
郑万瑜
我是2003年4月调到虹口区教育督导室工作的。在此之前,我曾经做过中等师范老师、幼儿师范老师、语文教研员,到一所高中,党政工一肩挑,再后来又去做教育局秘书。
虹口区教育督导室,是我任职时间最长的地方,常务副主任,一做就是13年。在各方支持下,督导室做成了一件事。这件事就是构建依法治校的区域现代学校制度体系。
为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学校自主发展,1996年,虹口区教育局、虹口区教育督导室在上海基础教育界率先开展“中小学自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拉开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序幕。
2004年,虹口区教育局申报了上海市教育科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区域性“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这个课题由督导室负责实施。
在没有多少资料,没有多少先例可以借鉴的情况下,督导室依靠方方面面的关心和支持,在课题组里,先行探索学校章程的制定、核准与实施,然后,引导本区校园长参与学校章程建设。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到2006年上半年,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按照《教育法》规定,实现了“一校一章程”。《教育法》提出的“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在虹口区中小学、幼儿园终于成为了可能。
学校章程是学校管理的“基本法”,有了这个“基本法”,区教育局又于2008年倡导所有学校以章程为依据,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认真梳理,通过“立、改、废、释”,建立起适应学校自主发展的制度体系。
2012年开始,“一校一评价”的内涵有了新的拓展。督导室将党建督导、体育督导、语言文字督导、少先队督导、未成年人保护督导、特殊教育督导、卫生工作督导等纳入到了学校的教育督导中来,建立起了“章程-制度-规划-评价”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学校逐步走上了依法办学、规范办学的道路。
在此基础上,虹口区又进一步引导学校创建各自的办学特色,并将学校的特色建设纳入到现代学校制度体系建设之中,让学校从规范办学走向个性化发展的道路。
在2013年,虹口区又开始了法人治理结构的试点探索。由教育专家、社会贤达、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组成学校理事会,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把“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这一要求落到实处。
虹口区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以下一些经验和做法:
(一)以章程为核心,确立了现代学校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
虹口区在学校章程建设等五个领域基本形成了“一校一章程”、“一校一制度体系”、“一校一规划”、“一校一评价”、“一校一特色”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框架。这其中,章程是核心,是学校自主管理、体现法治精神的依据;规划是基础,是依据章程确立、学校自主发展的办学愿景;制度是保障,以章程为统领的学校的制度体系是对学校各方面具体运作的规范性要求;评价是手段,是保障学校按章程办学、政府监督管理提高学校绩效的抓手;特色是导向,是引导学校依据章程规定的办学定位从规范办学走向个性化发展,让每所学校都“优质”。“五个一”的制度体系建设,层层递进,相辅相成,全面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
(二)从实际出发,梳理出现代学校制度体系的基本路径
虹口区20年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实践路径不是事先设计好的,也不是按图索骥,而是一次次从实际出发,直面问题慢慢探索实践,最终水到渠成。现在回头看,每个学校都可以先从章程出发,再到制度体系完善,然后在一轮轮制定规划、实施规划、自评规划、督评规划的过程中,逐渐逼近办学愿景,达成办学目标、培养目标,促进学校实现规范发展、特色发展,这就是我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体系的基本路径。
(三)以“规划”为抓手,充分发挥督导部门“牵引力”作用
在虹口的区域性现代学校制度体系构建过程中,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牵引保障作用。督导室的基本功能实现了转换,即从政府任务型的督导检查为主,转变到以跟踪督导、指导检查学校发展规划达成度为主上来。其运行模式可概括为:规划指导——规划评审——跟踪督导——全面评估——新规划指导。
(四)以学校为主导,形成“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
对于学生的全面、健康而有个性的成长,除了学校之外还必须有家庭、社会的协同努力。对此,虹口采取的有效决策是:以学校为主导,学校主动行动,打开校门,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融合。学校章程明确规定学校主动与社会、家庭联系沟通,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育人体系建设,形成教育合力。学校依法接受教育及其他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接受社会、家长的监督,听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五)以课程实施为载体,促进学校落实素质教育
课程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是学校品质提升最重要的载体。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规范课程教学,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督导室在对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进行年度自评和终结性自评时,始终关注学校课程的实施,教学的改进,关注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二十年来,虹口区教育督导室在“学校章程的制定、核准与实施”,“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与评估”,“学校制度体系的立、改、废、释”,“区域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督学,努力成为校长仰视的人”,“构建区域教育督导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探索”等方面,已经形成了可以复制、可以推广的系列经验和做法。
虹口区教育系统取得的这些管办评分离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经验,为贯彻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
2015年2月27日的《中国教育报》对虹口区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在头版头条予以报道。上海市教委曾分别于2007年5月和2015年3月,两次在虹口区召开学校章程推进会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现场会。教育部政法司、教育部法制办、教育部督导办、基教一司、上海市教委领导出席了会议。
此次会议结束之后,上海市虹口区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经验进一步在全国许多省市开花结果,有力地推进了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了政府的职能转变。
今天,我被聘为上师大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的校外导师,感到十分荣幸。我将尽自己所能,履行好这个职责,努力为中国教育督导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继续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我依然相信:心在哪,风景就在哪。
谢谢!
2018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