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游记》解密系列(二)——真假美猴王的真相

(2018-09-06 11:49:54)
标签:

西游记

真假美猴王

六耳猕猴

分类: 西游记解密

《西游记》解密系列(二)

真假美猴王的真相

真假美猴王一节中的假孙悟空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上的一个妖怪,这个妖怪太奇怪了。一是来历奇怪:唐僧在西天取经路上遇到的妖怪一般都是本地的,都有自己的洞府,而假孙悟空却是突然出现,没有当地的洞府,找妖精变化成取经队伍,竟然去了花果山。二是行为奇怪:其他妖怪普遍想吃唐僧肉,而这个妖怪却不吃唐僧肉(只打晕了唐僧而去),还找了几只妖猴变化成取经队伍继续完成如来的西天取经大业,这什么情况?三是装备奇怪:他手里哪来的金箍棒?他头上哪来的金箍?四是本领奇怪:谁传给他的“筋斗云”、“七十二变”?难道他也像孙悟空那样偷吃过仙丹、蟠桃,炼就“金钢之躯”?难道他也在八卦炉里被烟熏过,练成“火眼金睛”?为何他能够骗过“照妖镜”?为何他也同样受紧箍咒之苦?

关于假孙悟空的来历,如来做了如下交代:如来道: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如来告诉我们假孙悟空是六耳猕猴所变,但是,六耳猕猴这个身份根本不能解释假孙悟空的那么多奇怪之处,真相究竟是什么?

假孙悟空的金箍棒从何而来

孙悟空的金箍棒是太上老君亲手打造的一件兵器,“棒是九转镔铁炼,老君亲手炉中煅。禹王求得号神珍,四海八河为定验”。太上老君再打造一根同样的金箍棒送给六耳猕猴做兵器扮演孙悟空的可能性很小,而且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就应该真实存在两根金箍棒了。但是,六耳猕猴被打死,第二根金箍棒不仅不知去向,甚至都无人问起,不觉得奇怪吗?所以,第二根金箍棒其实是不存在的,是变化出来的假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同样如此。

谁能变出另一根金箍棒(不是变出徒具其表的金箍棒,而是变出真正实用的金箍棒)?来看孙悟空战青牛怪时的一段原文:行者忍不住焦躁,把金箍棒丢将起去,喝声“变!”即变作千百条铁棒,好便似飞蛇走蟒,盈空里乱落下来。那伙妖精见了,一个个魄散魂飞,抱头缩颈,尽往洞中逃命。老魔王唏唏冷笑道:“那猴不要无礼!看手段!”即忙袖中取出一个亮灼灼白森森的圈子来,望空抛起,叫声“着!”唿喇一下,把金箍棒收做一条,套将去了。弄得孙大圣赤手空拳,翻筋斗逃了性命(50回)。由这段原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金箍棒属于孙悟空的时候,孙悟空是能够变出多根金箍棒的;在金箍棒不属于孙悟空的时候,孙悟空是无法变出另一根金箍棒的(否则孙悟空早就再变出一根金箍棒给自己用了)。孙悟空在被青牛怪抢走了金箍棒之后,为了降妖,他既找了如来,又找了太上老君,也从来没有产生“让他们先变个金箍棒给自己用用”的想法,那基本可以肯定:其他人(包括道祖、佛祖在内)都是无法变出一根真正的金箍棒的

那么假孙悟空的金箍棒哪来的?当然是有金箍棒在手的真孙悟空变出来的。既然如此,那假孙悟空自然也是真孙悟空搞的鬼。

假孙悟空是怎么回事

真孙悟空变出一个假孙悟空很容易,因为孙悟空会分身法,孙悟空的分身法还分两种。一种是借助毫毛来变化,例如:大圣见天色将晚,即拉毫毛一把,丢在口中,嚼将出去,叫声“变!”就变了千百个大圣,都使的是金箍棒,打退了哪吒太子,战败了五个天王(5回)。千百个手持金箍棒的大圣都变得出来,只变两个还不容易。但这种用毫毛变化出的孙悟空我认为是无法骗过照妖镜的,我觉得更有可能是下面这种情况:那老魔举刀又砍,大圣把头迎一迎,乒乓的劈做两半个;大圣就地打个滚,变做两个身子。……老魔指定行者道:“闻你能使分身法,怎么把这法儿拿出在我面前使!”大圣道:“何为分身法?”老魔道:“为甚么先砍你一刀不动,如今砍你一刀,就是两个人?”大圣笑道:“妖怪,你切莫害怕。砍上一万刀,还你二万个人!”老魔道:“你这猴儿,你只会分身,不会收身。你若有本事收做一个,打我一棍去罢。”大圣道:“不许说谎,你要砍三刀,只砍了我两刀;教我打一棍,若打了棍半,就不姓孙!”老魔道:“正是,正是。”好大圣,就把身搂上来,打个滚,依然一个身子,掣棒劈头就打(75回)。这里多出来的一个孙悟空显然并非毫毛所变,从后面“收身”的手段也能看出这一点(如果是毫毛所变,那应该是“却把毫毛一抖,收上身来”),施展这种分身法产生的两个孙悟空是完全一样的。为什么两个孙悟空的“同象同音”?为什么两个孙悟空的本领完全一样?为什么紧箍咒对两个孙悟空同样有效?为什么照妖镜鉴定下来两个孙悟空都是真的?为什么假孙悟空会去花果山?现在知道原因了吧,两个孙悟空本来就是一体,都是真的

假孙悟空也有露馅的地方。例如:忽听得一声响亮,唬得长老欠身看处,原来是孙行者跪在路旁,双手捧着一个磁杯道:“师父,没有老孙,你连水也不能彀哩。这一杯好凉水,你且吃口水解渴,待我再去化斋。”长老道:“我不吃你的水!立地渴死,我当任命!不要你了!你去罢!”行者道:“无我你去不得西天也。”三藏道:“去得去不得,不干你事!泼猢狲!只管来缠我做甚!”那行者变了脸,发怒生嗔,喝骂长老道:“你这个狠心的泼秃,十分贱我!”(57回)如果这个孙悟空是其他妖怪所变,那么唐僧越是坚决的不要得力弟子孙悟空,岂不是对他越有利,高兴还来不及,他“发怒生嗔”干什么?就算唐僧骂“泼猢狲”,骂的也是真孙悟空并不是他,他怎么说“十分贱我”?除非他就是孙悟空

谛听是知道真相的,只是没敢当面说破,我们来看看谛听是如何说的:(谛听)对地藏道:“怪名虽有,但不可当面说破,又不能助力擒他。”地藏道:“当面说出便怎么?”谛听道:“当面说出,恐妖精恶发,搔扰宝殿,致令阴府不安。”又问:“何为不能助力擒拿?”谛听道:“妖精神通,与孙大圣无二。幽冥之神,能有多少法力?故此不能擒拿。”(58回)谛听在回答“何为不能助力擒拿”时,完全无视了真孙悟空的存在,完全没有从“幽冥之神只是辅助真孙悟空拿下假孙悟空”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并且准确判断出妖精的实力“与孙大圣无二”,那显然是因为谛听知道两个孙悟空其实是一个人,就是孙大圣本人。

如来当然也是知道真相的,他说“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这是一语道破了两个孙悟空的本质——二心一体(一个孙悟空一心保唐僧西天取经,另一个孙悟空想另起炉灶,两种心思却是同一个人),这说明他早就看透孙悟空的分身把戏。

回过来看,作者其实也在标题里给过我们提示的: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

孙悟空为什么这么做

孙悟空本来是一心保唐僧西天取经的,但是因为连续几番杀人,唐僧便不要他相随,接连两次念紧箍咒赶他走,并且发了狠话“你这猢狲杀生害命,连累了我多少,如今实不要你了!我去得去不得,不干你事!快走快走!迟了些儿,我又念真言,这番决不住口,把你脑浆都勒出来哩于是导致大圣疼痛难忍,见师父更不回心,没奈何,只得又驾筋斗云,起在空中,忽然省悟道:‘这和尚负了我心,我且向普陀崖告诉观音菩萨去来。’先不管唐僧和孙悟空师徒之间的是非对错,总之,孙悟空已经认定是唐僧负了他,再由他在观音菩萨处的诉苦“当年弟子为人,曾受那个气来”来看,孙悟空变化出一个假孙悟空的动机就有了,那就是:为了报复唐僧,为了出一口气

但是他头上的金箍还在,性命还在观音菩萨和如来佛祖手里,所以他也并不敢做的太过火:他只是打晕了唐僧,而且为了不破坏如来布置的取经大业,他甚至还想出了一个替代方案——回花果山找了几个妖猴变作原班人马去西天取经。除了孙悟空自己,还有哪个妖怪能干出这些事!

如来为何会改口

前面已经说过,如来是知道真相的,但是如来后来又改口了,说假孙悟空是六耳猕猴变的,这是为什么呢?原文:惟如来则通知之。正欲道破,忽见南下彩云之间,来了观音,参拜我佛。我佛合掌道:“观音尊者,你看那两个行者,谁是真假?”菩萨道:“前日在弟子荒境,委不能辨。他又至天宫地府,亦俱难认,特来拜告如来,千万与他辨明辨明。”如来笑道:“汝等法力广大,只能普阅周天之事,不能遍识周天之物,亦不能广会周天之种类也。”不难看出,如来本来是要道破真相的,但是恰好观音菩萨来了。听到观音菩萨、天宫地府全部不能辨认真假,他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于是心情大好

如果如来揭穿孙悟空的分身把戏、说出真相(打唐僧的就是孙悟空本人),那事情就完全无法挽回,唐僧再也不会认孙悟空这个徒弟,缺少了孙悟空,西天取经计划也就难以完成,所以道破真相并不符合如来的利益。而如果以六耳猕猴作为假孙悟空,把包括唐僧在内的所有人都蒙在鼓里,权当是又除掉一个妖怪,那么唐僧师徒又可以再次上路赶往西天取经,这才最符合如来的利益。于是如来笑嘻嘻的一通胡扯,又笑嘻嘻的在众人看不见的钵盂之下变出一个谁也没见过的六耳猕猴,帮孙悟空把戏演到了最后。

孙悟空恳求菩提祖师传授“长生妙道”时曾对师傅说“此间更无六耳”,言下之意就是传道之事只有他和师傅二人“你知、我知”。如来胡编的假孙悟空也恰好取名“六耳”,很可能也是在隐晦的向孙悟空传达打死六耳(“此间更无六耳”),真相“你知、我知”的意思。孙悟空自是不难领会,如来帮他如此收场他是求之不得,于是“忍不住”的痛下杀手,如来自然也不会出手相救,并许给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好处“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于是两人心照不宣,一场惊天骗局就此收场。

  *、注:参考过其他网友的观点,也加入了一些自己的东西,算不得完全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