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农村幼儿教育中“去小学化”探究》
(2019-05-21 22:00:20)
结题报告:
《农村幼儿教育中“去小学化”探究》
小寨镇中心幼儿园
穆萌
2019年5月
结题报告:
《农村幼儿教育中“去小学化”探究》
《农村幼儿教育中“去小学化”探究》课题主要是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和表现形式进行调查,并分析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提出解决策略。对于幼儿园“去小学化”工作的研究,能够使我国的幼教工作走上科学化的道路,以便使儿童更好地学习生活。我认为对于“小学化”这一问题的研究仍然是一个重难点,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应该时常关注此问题并思考其更好的解决对策,找到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异同之处以及联系,以便探索更有用的方法帮助孩子轻松学习,使更多的孩子可以适应和接受不同的学习环境。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付出下,一定会逐渐解决“小学化”存在的问题,对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多的建议和帮助。经过一年的学习、调查、研究,我们有了很多新的想法,现将研究课题成果做以汇报: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园是蓝田县小寨镇唯一一所公办幼儿园,在我们园周围有两所民办幼儿园,这两所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时间较长,在影响力方面较为深远。另外,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有的幼儿园按照小学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实施教育,幼儿教育出现了小学化倾向,而且越来越严重。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不得不多传授一些知识给孩子,提前把汉语拼音、书写汉字、数学运算等小学部分教学内容纳入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
其次,我镇有大部分幼儿为留守儿童,家长大多也都是农民,他们的文化素养不高。对于孩子的教育,大部分家长的思想还比较陈旧,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思想观念的偏离,另外,民办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为幼儿增加了不必要的重任和负担,使得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很难根除。这种方式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而我园作为一所公办园,拥有相对优质的师资队伍、优越的办园条件,但是在家长面前还是处于劣势。幼儿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根基。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将为我国的中小学校教育和高等教育打下扎实基础,奠定根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相应的促进了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幼儿园办学质量在不断的提高。在此背景下,改革也在不断的加大,人们开始对孩子的健康和全面发展给予了更大的重视。所以,我选择了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进行研究,并且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尽力改变家长和社会不正确的人才观、儿童观,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为幼儿的学习成长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使孩子们健康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这一课题具有实践意义及理论价值,其适用于农村公办、民办幼儿园,有一定的借鉴、推广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幼儿教育:
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以“体能、智能、心理能力三维平衡发展”理论为核心,关注幼儿的生理及心理发展,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
(二)小学化:
指幼儿教育的管理、教学模式及内容偏重于小学阶段,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幼儿园课程、管理、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倾向于小学模式的现象。
(三)去小学化:
指能够有效地、更好地杜绝小学化现象的发生,让幼儿教育回归到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路程上,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四、课题研究价值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五、课题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一)课题研究内容
(二)创新之处
2.本课题研究结果实用性强。旨在转变家长传统教育观念,给幼儿创造一个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六、课题研究对象
七、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尽力改变家长和社会不正确的人才观和儿童观;
(二)提升学前教育机构中教师的专业水平,转变教师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发展;
(三)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减轻小学化教学对学前幼儿造成的危害,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八、课题研究方法
(一)访谈法
通过研究者与被调查对象面对面直接交谈方式实现的,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根据访谈资料,了解“小学化”教育现状,明确研究问题。
(二)文献研究法
通过在网上、书刊上查阅相关幼儿教育文献,提高理论认识,吸取有效经验方法,促进研究。
(三)观察法
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研究对象(幼儿、教师)进行观察,典型群体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收集真实、准确、有代表性的信息。
(四)问卷调查法
通过向家长和教师分发问卷,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
(五)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做好相关记录,及时做好整理,并做好总结。
九、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8年9月15日之前)
3.进行相应资料的收集,并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课题研究的计划,以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4.利用开放日、亲子运动会、主题活动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宣传办园宗旨、办园理念和办园目标;
6.通过召开家长会,给家长做“去小学化”的专题报告,让家长深刻认识到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并接受和认可新的育儿理念。
(三)总结阶段(2019年3月-2019年5月)
十、研究成果
1. 幼儿教育“小学化”存在的问题
2. 产生“小学化”问题的原因
1.家长的配合:降低对孩子的期望,正确引导孩子成长
2.教师的指引:合理观念与正确方法的共同作用
第一,提高儿童注意力。
(2)帮助孩子养成合理的时间观念
对于“去小学化”工作的研究,能够使我国的这一工作走上科学化的道路,以便使儿童更好地适应和接受小学的新鲜学习生活,从而可以摆脱困难、脱离学习困境。“小学化”问题处理得是否得当对于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要解决“小学化”问题不仅仅是需要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的努力,也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而是需要从孩子刚入学时就开始着手,循序渐进地引导和帮助孩子更好地平稳过渡,对于孩子来说很可能是终身的影响。鉴于此,我认为对于“去小学化”问题的研究仍然是一个重难点,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应该时常关注此问题并思考其更好的解决对策,找到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异同之处以及联系,以便探索更有用的方法帮助孩子轻松学习,使更多的孩子可以适应和接受新的学习环境。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付出下,一定会逐渐解决“小学化”存在的问题,对幼儿进入小学接受新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