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研究方案

(2018-09-14 14:34:01)

一、研究课题的题目
     农村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探究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小寨镇中心幼儿园是蓝田县小寨镇唯一一所公办园,在我园周围有两所民办幼儿园,这两所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时间较长,在影响力方面较为深远。另外,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某些幼儿园按照小学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实施教育使幼儿教育出现了小学化倾向,并且越来越严重。园方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不得不多传授一些知识给孩子,提前把汉语拼音、书写汉字、数学运算等小学部分教学内容纳入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

其次,我镇有大部分幼儿为留守儿童,家长大多都是农民,他们的文化素养不高。对于孩子的教育,大部分家长的思想还比较陈旧,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思想观念的偏离,因此,民办园为了迎合家长,为幼儿增加了不必要的重任和负担,使得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很难根除。这种方式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而我园作为一所公办园,拥有相对优质的师资队伍、优越的办园条件、先进的教育理念,但并未得到大多数家长认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将为我国的中小学校教育和高等教育打下扎实基础,奠定根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相应的促进了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幼儿园办学质量在不断的提高。在此背景下,改革也在不断的加大,人们开始对孩子的健康和全面发展给予了更大的重视。所以,我选择了这一课题,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进行研究,并且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尽力改变家长和社会不正确的人才观、儿童观,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为幼儿的学习成长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使孩子们健康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这一课题具有实践意义及理论价值,其适用于农村公办、民办幼儿园,有一定的借鉴、推广意义。
   1.使得教学内容和方式符合幼儿发展规律,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顺应幼儿天性,更好地让幼儿在玩中学习、探索和创造。
   2.有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3.促使幼儿智力全面发展,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有利于转变家长观念,还幼儿一个快乐的童年。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四、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幼儿教育

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以“体能、智能、心理能力三维平衡发展”理论为核心,关注幼儿的生理及心理发展,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           

(二)小学化

指幼儿教育的管理、教学模式及内容偏重于小学阶段,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幼儿园课程、管理、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倾向于小学模式的现象。
   (三)去小学化

指能够有效地、更好地杜绝小学化现象的发生,让幼儿教育回归到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路程上,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五、课题研究价值分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在一定程度和较大范围上,使得幼儿园变成为小学,幼儿成了小学生,幼儿保教变成了小学教学,幼儿教育变成小学教育。这一错误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首先,“去小学化”幼儿园的教学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兴趣,使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意愿。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对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幼儿期也是游戏期,幼儿爱玩游戏!游戏不但可以给幼儿带来愉悦,而且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有力教育手段。3-6岁儿童属于前运算阶段,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和操作能力。幼儿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什么都对,他们的思维是不可逆的。幼儿园的学习以游戏为主,而小学是有目的的学习。因为这一阶段是建立孩子自信心的关键期,我们可以通过游戏使孩子变得有自主感,能积极地参加各类集体活动,变得更加自信。而幼儿园小学化,片面的让幼儿掌握新技能,破坏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不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因此,在幼儿园中,让孩子们开展游戏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其次,幼儿园主要是以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为主。6岁之前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乐趣,使孩子达到“乐学”。比如,常听到家长抱怨孩子做事情粗心,那我们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像串珠子、走迷宫之类的游戏,培养孩子耐心做事的好习惯。再比如,餐前入厕、洗手--分发餐具--进餐--散步--入厕、洗手--午休,这一系列活动的进行,老师按照流程去教育孩子,孩子们也会逐渐学习有顺序的去做事情,循序渐进的建立幼儿的秩序感。
   六、课题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一)课题研究内容
    1.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和表现形式;
    2.分析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3.教师如何改变教育理念,以游戏教学为主,从教学模式上去小学化;

  4.通过多种方式转变家长观念;

5.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提出解决策略。
   (二)创新之处
    1.这一课题具有实践意义及理论价值,适用于农村公办、民办幼儿园,有一定的借鉴、推广意义。

2.本课题研究结果实用性强。旨在转变家长传统教育观念,给幼儿创造一个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七、课题研究对象
    小寨镇中心幼儿园中、大班幼儿及家长
    八、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尽力改变家长和社会不正确的人才观和儿童观;
   (二)提升学前教育机构中教师的专业水平,转变教师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发展;
   (三)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减轻小学化教学对学前幼儿造成的危害,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九、课题研究方法
   (一)访谈法

通过研究者与被调查对象面对面直接交谈方式实现的,具有较好的灵活性、真实性和适应性。根据访谈资料,了解“小学化”教育现状,明确研究问题。
   (二)文献研究法

通过在知网、国内外期刊、文献、书刊上查阅相关幼儿教育文献,提高理论认识,吸取有效经验方法,促进研究。
   (三)观察法

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研究对象(幼儿、家长、教师)进行观察,典型群体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收集真实、准确、有代表性的信息。
   (四)问卷调查法

通过向家长和教师分发问卷,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

(五)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做好相关记录,及时做好分析、整理,并做好总结。
    十、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8年9月15日之前)
    1.注册新浪博客,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申报工作;
    2.成立本课题研究小组,并展开研究工作。

3.进行相应资料的收集,并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课题研究的计划,以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二)实施阶段(2018年9月-2019年3月)
   根据计划进行研究,开展相应的研讨活动,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相结合,能较好地界定“去小学化”保教工作的内涵,形成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可操作性的保教方法与策略。在此基础上撰写阶段性的研究报告。
    1.组织教师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相关文件,从而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2.通过上课、听课、评课、讨论、教研,达到预期的目标,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转变教育理念;
    3.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家长对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了解情况,并对问卷调查进行分析;

4.利用开放日、亲子运动会、主题活动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宣传办园宗旨、办园理念和办园目标;
    5.给家长发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让家长首先明白适宜的、先进的教育理念,知道幼儿在幼儿园该学什么,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标准;

6.通过召开家长会,给家长做“去小学化”的专题报告,让家长深刻认识到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并接受和认可新的育儿理念。
  (三)总结阶段(2019年3月-2019年5月)
   1.根据课题研究结果,总结“去小学化”教育的策略;
   2.阶段研究小结、结题报告、论文的撰写。
   以上是针对课题的研究实施方案,在实践研究中,我们也将不断地反思和调整思路,一切从实际教育活动出发,力求做到从实际中来,回归实践中去,最终能够通过研究尽可能转变家长观念、创新自身教学方法,为幼儿园“去小学化”做出一些帮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