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军神》说课稿

(2021-04-10 11:18:13)

《军神》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军神》,下面我将从单元教材及教学要求、本课教材及教学要求设计两大方面进行阐述。

单元教材及教学要求

部编版第十册第四单元以“责任”为主题,编排了三首古诗和三篇课文,《军神》便是其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意在让学生感受先辈们的崇高精神。 四年级时,学生已经掌握了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心情,感受人物品质等阅读方法,所以要落实本单元“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及尝试运用的语文要素,角度要多元化。因此,教学中切忌只对课文中描写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过度琢磨,而应采用多种角度体会,使学生对人物内心体验得更丰富、细腻、深入,达到处理好落实语文要素和课文整体学习之间的关系。本课教材及教学要求设计

一、教材 打开课本,一位神色凝重的医生正在给端坐在椅子上眼睛受伤的病人揭开纱布的图片,赫然映入我的眼帘,这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军神》的插图。走进课文我才知道,原来这位病人是刘伯承,他为了国家效力,毅然拒绝麻醉,强忍剧痛,接受沃克医生给他做摘除坏死眼球的手术。读后我为之震撼,并为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而深感自豪。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1、朗读课文,能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2、能从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中体会人物的并尝试运用。3、感受和学习人物崇高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手术前、中、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刘伯承钢铁般坚强的意志。2、通过变换口吻讲故事,学会口头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内心。

四、教、学法

本篇是一篇以革命题材为教学内容的文章,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因此教学起来有障碍,于是在本课中,我更多的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朗读法,通过创设各种情景,变换各种角色,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走进角色,感受角色,再跳出角色,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五、教学流程

一、质疑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学习兴趣会有所下降,因此,为了再次博取学生的眼球,我从质疑开始,“军神”在文中指刘伯承,他是人,怎么称呼为神呢?接着出示刘伯承右眼致残的材料,让学生初次感受刘伯承的不平凡。由此,学生会带着好奇心走进文本,找出刘伯承手术前、中、后表现的语句,为新课做铺垫。【设计意图:题,是文眼,是文章的灵魂,读题后的质疑为进行研究性学习找到了切入口。老师的激励性导向性评语,也起到了营造积极的读书探究氛围和导情导标的点睛之效,因此,本环节先质疑,初步调动兴趣之后,再将课外信息资料有机引入课堂,刘伯承的坚定意志可见一斑】

二、新课

(一)聚焦人物描写,感受人物内心

1、通过神态、动作描写,体会人物内心 有了四年级描写阅读的基础,学生便能很快找出对应的句子,于是我便引导学生品析手术中、后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语句。通过抓住“紧紧”“抓破”“青筋暴起”“汗如雨下”等词,体会人物在如此痛苦的情况下,却能表现得“一声不吭”以及能冷静准确无误地数出“七十二刀”数目,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人物意志之坚强。也许抽象的语言学生很难感受,此时,联系自己亲身体验谈感受以及“如果你是刘伯承,此时你会对自己说些什么”的情景创设犹如雪中送炭,让学生通过文本中刘伯承纵向感受的对比,以及刘伯承的巨大痛苦与自己所受的小伤的感受进行对比,这样,刘伯承坚强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2、通过语言描写,感受人物内心 俗话说,“言为心声”,面对个人的痛苦和革命事业,刘伯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如果此时让学生回到刘伯承手术前的决定,人物的形象会越发的饱满。于是,我趁机出示手术前刘伯承语言描写的句子,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了解他那时的心里想法:刘伯承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做些什么?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走进人物的内心,通过读中感、读中悟感受人物对革命信仰的坚定。由此革命先烈的钢铁般的形象便变得真实可感,文本的人文价值也得到深入的贯彻。【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独立、深入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进行精神交流碰撞的过程,也是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内心世界,并产生读书感受、情感体验的过程。而实现这一对话过程全在不同层次、不同情味的品味、朗读、体验中感悟而成,学生亦在读、品中搜集处理文字信息,受到情感熏陶,心灵震撼。因此本环节我主要采用多元化角度,抓住人物的各种描写,采用变换角色的方式,通过刘伯承手术前后表现以及自己与人物感受的对比,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人物的内心,初步落实单元要素一。】

(二)变换口吻讲述故事,尝试运用各种描写,体会人物内心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是本单元的教学要素。走进文本,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很容易落实,但是,跳出文本将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实属不易。因此,为了降低教学的难度,达到两者的融合,我安排了三个学生统一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述自己在给刘伯承做手术前、中、后的感受和表现,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达到强化人物形象之目的。【设计意图:角色转移将学生从旁观者推向了与文本对话的位置,称为有情感的“事中人”,促进学生走进教材,积极进行角色体验,随后,将体验所得通过表情朗读显现出来,达到落实单元要素“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之目的。】(三)树立“军神”形象,评析“军神”去存 是呀!刘伯承的坚强,我们有目共睹;刘伯承为国效力的情感,我们为之动容。不仅我们如此,就连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都被他那钢铁般的意志所深深震撼,称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相信,此时的你,对“军神”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谈谈感受。 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当今社会,尤其是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革命先烈身上的“军神”的美德是不是可以摒弃了呢?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我设计了“评析当今社会‘军神’的精神去与存”的环节,让学生明白这种精神,不仅战争年代需要,和平年代仍然需要,如新冠肺炎,这种美德不仅需要,更应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为了强化这种意识,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或所学,谈谈你所知道的“军神”事迹,有了前两种情感的铺垫,学生的理解会上升到更高的层面,思维的泉涌汩汩而出。【设计意图:学生结合所学或生活实际,在谈、评、议环节中,学生敏锐捕捉语言文字,调动起听、辩、评的多种实践方式,主动感受发现,以评促读,此时的评议已不是简单的文字符号,而是一种内心的独白,情感的抒发。因此,本环节的设计重在引导学生了解学习“军神”的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达到弘扬红色精神的目的。】

(四)升华情感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成龙老师的歌曲正是道出了无数革命先烈及军神的心声,因此为了升华本课的情感,为了强化军神的意义,我让全班学生一起跟着《国家》手语歌曲视频,通过用语言、动作、神态表达爱国的情怀。【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通过唱、演的方式,既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尝试运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又巩固了所学,升华了情感,达到了人文性与文学性的统一。】

(五)布置作业: 一篇课文并不是随着一节课的结束而就此终止,因此在课后我安排学生观看一部革命题材的电影,留心观察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感受人物那时的内心。

板书设计:我是在教学时相机板出,“语言”“动作”“神态”“钢铁般的意志和崇高精神”“爱国”“?”“。”等词,力求简洁、明了。能突出重难点。

总之,本次教学设计我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宗旨,抓住文中语言、动作、神态的关键词句,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的同时,感受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及先辈们的崇高精神。以上只是我的个人浅见,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希望评委老师多多批评指正。

板书设计: 军神 ?

动作 神态 语言钢铁般的意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