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日志 |
解读范成大《余杭道中》
“落花流水浅深红,尽日帆飞绣浪中”
暮春时节,深红浅红的花瓣飘落在河面,映着柳树的影浣衣女的手,仿佛是一条天然的苏绣锦缎,碧空孤帆,尽日慢慢,惯看风景,却也无趣。首联着色绚烂,“尽日”一词早埋下倦极之伏笔。
“桑眼迷离应欠雨,麦须骚杀已禁风”
暮春、清明,该是多雨多风,所谓雨骤凤狂三月暮,所谓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一年的雨似乎有点少,所以你看那桑叶欲展又合,仿佛醉眼迷离;这一年的风也许有些多,你看那本该挺立的麦穗都在风过之后变得下垂晃动。种桑养蚕难以为继,麦穗不饱何以为生。颔联体现了诗人一贯关心百姓疾苦的纯金品质。
“牛羊路杳千山合,鸡犬村深一径通”
行船上的诗人将目光投向远处的岭岚,此时千山四合,只见半山腰蜿蜒曲折的小路上一列牛羊正往家归栏。山脚下,一条小径通向深山,想必里面有一个像桃花源一样的村落吧,不信,你听有鸡鸣狗吠的声音远远传来。颈联采用视听结合,以有声写无声的写法,动中显静。“杳”和“深”用的极妙。“杳”即“远”,路杳不是说牛羊回家的路遥远,而是说那山路在船上的诗人看来非常遥远,仅为一练。“深”却又是苏派园林的写法了,村落在深山,你又如何知道呢?哦,原来有一径,原来有鸡犬声。
“五柳能消多许地,客程何苦镇匆匆”
桃花源般的村落不由得让诗人想起陶潜,那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回乡,地种得不怎么样,“草盛豆苗稀”,可是门前的五棵柳树却长势极好,那就自号“五柳先生”吧,诗人长时间地在外奔波,反复调换任所,确实厌倦,辞官隐居能要得了多少地呢,我又何苦整日漂泊在这江湖之间?这不如归去的归隐之心就尽显纸面。由尾联再来玩味首联的“尽日”就颇有味道啦!晚年的范成大果然隐居石湖,并且写下著名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善终。
诗意很美,特鉴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