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枫树上的喜鹊》语用训练之我见

(2020-06-24 09:13:20)
分类: 教育日志
 近日,笔者听一教师执教二年级课文《枫树上的喜鹊》,这篇优美的童话故事中有多处可供学生写话训练的语言范式,执教老师选取了其中两处进行语用训练。
 片段之一
师: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做了哪些事?
生:(齐读课文片段)"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
师: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一段话吗?说罢教师用PPT提供了三种情境:1、天上的白云……2、小弟弟真调皮……3、星期六,我一个人在家……
生:天上的白云一会儿变成狗,一会儿变成猴,一会儿变成大苹果。
生:小弟弟真调皮,一会儿爬高,一会儿乱翻抽屉,一会儿又哇哇大哭起来。
……
(在教师提供的三种情境之下,学生分别根据教师预设的情境进行了说话练习,而且语句通顺。)
师:那么,喜鹊阿姨是怎样教喜鹊弟弟的,我们接着学习下面的课文。
……

细读片段一中的这段课文,不难发现,作者意在描写喜鹊一家其乐融融的画面,让人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进而揭示文章的主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但从教师执教过程来看,教师对这一段文字的处理仅仅停留在带领学生读了一遍,然后进行拓展说话。对于文本本身所传递出来的情感置之不理,如此脱离文本去进行拓展,看似有所生成,然而,学生除了会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造了几个句子之外,对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对文本所呈现温馨的画面却毫无体会和感知,未曾入境,更不必说生情!
其次,从这段文字的语言形式来看,这段文字用“……”结尾,这个省略号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从省略号中我们可以想象到喜鹊阿姨不仅教喜鹊弟弟做这三件事,还会教他们许多的领,如果教师执教时能认真解读,必能发现“……”就是拓展的切入点,然而,执教老师对文本的语言形式视而不见,更不谈不上对省略号这个知识点的进行教学了。
如此,语文教学在脱离文本的拓展中无所皈依,丧失了教学知识,培养能力,获得情感体验的契机,教材没有很好地成为教学的凭借。
笔者认为,在学生读完这段话后,不妨这样来进行语用训练。
师:这段话写了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的几件事?你是从哪些词语中发现的?圈画下来!
生圈关键词“一会儿”并说事项。
师:就这三件事吗?你从哪发现还有其它的事?(引导学生关注省略号)
生发现“……”
师:喜鹊阿姨还可能会教些什么?
生想象(预设认数字、捉虫、飞行等等)
师: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连贯地说一说。
如此设计,既立足于文本,让学生关注了言语的形式,加深了对省略号的认识,学会了用找关键词的方法提炼文意,又能通过对省略号的拓展说话,加深对文本情感的体悟,丰富文本的内容,从而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并通过画面领悟文字所传递出来的美好意境,学生的情感也在思维的拓展中逐渐升温,达到了以读促悟,以悟促写的教学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