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2018-11-02 08:46:12)
分类: 说课稿

 

《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兴隆三小  温馨

一、说教材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   单元的第  篇课文,本文主要介绍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本文最大的特色是: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设计体系,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本文的结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均匀、重叠、痕迹、逐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事物的意识。

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把教学重难点定为: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事物的意识。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使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本篇课文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读代讲法”、“品析词句法”、“点拨启示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情境创设法”等教学方法。在学法上,我始终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间穿插“反复诵读法”、“勾画圈点法”,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按照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上课开始,我在多媒体上播放爬山虎叶子的图片,以问题:这些叶子是如何往上爬的,从而引出课题,并板书。

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初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读准字音、理解词义,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障碍,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这篇文章结构非常清楚,学生在初读阶段已经明白文章介绍的是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其中重点描写的是爬山虎脚的部分。下面我就重点说说这部分的教学。

1、          研读第3自然段,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我将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指导:

(1)     自读文段,找出描写爬山虎脚位置、形状和颜色的词语,读一读。

(2)     动手画画,看看理解的是否准确。

(3)     同桌检查,看看画的是否像课文所写的一样。

(4)     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5)     课后观察,对照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的样子。

(这部分,过细了,动手画的方法可以直接用观察图片法,这样,会不会好些?)

2、          研读第4、5自然段,弄清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这部分的教学我将通过播放录像、指导朗读、品词析句等方法,要求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圈画出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一系列动作的词语,把划下的词语多读几遍,然后交流读书的收获。引导学生从这一系列变化的动词体会到作者的细致观察。最后要求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找出表示作者长期观察的句子多读几遍,并借以启发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抓住那几个表示动作的词,点到,会更好)

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不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四)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通过指导学生概括本文的主题进行总结全文,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上课外练笔的开始。我设计的小练笔如下:

让学生以《观察日记X则》为题,按照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写下来。

五、说板书设计

在本课的板书设计方面,我力图全面而简明地将授课内容传授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理解文章脉络。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爬山虎的脚

生长的地方

 

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叶子

 

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

 

 

本节课,我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学生为主,学法为重的教学原则。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希望能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实践,不断地遗憾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