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不严格的七言律诗

标签:
365文化杂谈 |

杜甫不严格的七言律诗
【内容提要】杜甫不严格的七律有44首。这些不严格的七律表现在:
(一)通首无一律句者16首;(二)前半古诗后半律诗者5首;(三)失粘者12首;(四)一、二处不合律诗规则者8首;(五)为一地名不拘平仄者3首。关于折腰体,唐代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宋人的多种诗话中,大致定义为“中失粘而意不断”。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云:“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总之,折腰体只是平仄格律上的一种变化。古人在创作格律诗时,绝大部分是严格按照平仄格律的正格进行创作的。但为了防止千篇一律,也进行了一些平仄变化的尝试,形成了一种辩证意义上的缺陷美。
杜甫七律,就格律而言,严格符合律诗规则者111首,其他44首在格律上或多或少存有不足,这些不严格的七律表现在:
(一)通首无一律句者16首,它们是:《郑驸马宅宴洞中》、《崔氏东山草堂》、《题省中院壁》、《九日》、《至后》、《白帝城最高楼》、《暮春》、《愁》、《昼梦》、《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其二、《暮归》、《晓发公安》、《早秋苦热堆案相仍》、《阆水歌》、《秋风二首》。这类应属于古风,不属于折腰体。
据“中失粘而意不断”说法,以下应属于折腰体:
(二)前半古诗后半律诗者5首,它们是: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
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
共说总戎云鸟阵,不妨游子芰荷衣。
《滟滪》
滟滪既没孤根深,西来水多愁太阴。
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
舟人渔子歌回首,估客胡商泪满襟。
寄语舟航恶年少,休翻盐井掷黄金。
《江雨有怀郑典设》
春雨暗暗塞峡中,早晚来自楚王宫。
乱波分披已打岸,弱云狼藉不禁风。
宠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
谷口子真正忆汝,岸高瀼滑限西东。
《简吴郎司法》
有客乘舸自忠州,遣骑安置瀼西头。
古堂本买藉疏豁,借汝迁居停宴游。
云石荧荧高叶曙,风江飒飒乱帆秋。
却为姻娅过逢地,许坐曾轩数散愁。
《柏学士茅屋》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身岩居。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馀。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三)失粘者12首
三处失粘2首,即:
《十二月一日三首》
其一
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
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水船。
未将梅蕊惊愁眼,要取楸花媚远天。
明光起草人所羡,肺病几时朝日边。
其二
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
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
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
春花不愁不烂漫,楚客唯听棹相将。
两处失粘4首,即:
《城西陂泛舟》
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
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锦缆牵。
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不有小舟能荡桨,百壶那送酒如泉。
(4、5句失粘,扇 撞韵)
《所思》
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樽俎定常开。
九江日落醒何处,一柱观头眠几回。
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
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
《立春》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即事》
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
一处失粘6首,即: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
天门日射黄金榜,春殿晴曛赤羽旗。
宫草微微承委佩,炉烟细细驻游丝。
云近蓬莱常好色,雪残鳷鹊亦多时。
侍臣缓步归青琐,退食从容出每迟。
《有客》(一作“宾至”)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
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
非关使者征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
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
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
《奉寄章十侍御》
淮海维扬一俊人,金章紫绶照青春。
指麾能事回天地,训练强兵动鬼神。
湘西不得归关羽,河内犹宜借寇恂。
朝觐从容问幽仄,勿云江汉有垂纶。
《咏怀古迹五首》
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
令弟尚为苍水使,名家莫出杜陵人。
比来相国兼安蜀,归赴朝廷已入秦。
舍舟策马论兵地,拖玉腰金报主身。
莫度清秋吟蟋蟀,早闻黄阁画麒麟。
(四)一、二处不合律诗规则者8首,它们是:
《望岳》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卜居》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章梓州橘亭饯成都窦少尹》
秋日野亭千橘香,玉盘锦席高云凉。
主人送客何所作,行酒赋诗殊未央。
衰老应为难离别,贤声此去有辉光。
预传籍籍新京尹,青史无劳数赵张。
《赤甲》
卜居赤甲迁居新,两见巫山楚水春。
炙背可以献天子,美芹由来知野人。
荆州郑薛寄书近,蜀客郗岑非我邻。
笑接郎中评事饮,病从深酌道吾真。
《见萤火》
巫山秋夜萤火飞,帘疏巧入坐人衣。
忽惊屋里琴书冷,复乱檐边星宿稀。
却绕井阑添个个,偶经花蕊弄辉辉。
沧江白发愁看汝,来岁如今归未归。
《长沙送李十一》
与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
远愧尚方曾赐履,竟非吾土倦登楼。
久存胶漆应难并,一辱泥涂遂晚收。
李杜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
《拨闷》(一作“赠严二别驾”)
闻道云安麹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
乘舟取醉非难事,下峡消愁定几巡。
长年三老遥怜汝,棙柁开头捷有神。
已办青钱防雇直,当令美味入吾唇。
《覃山人隐居》
南极老人自有星,北山移文谁勒铭。
征君已去独松菊,哀壑无光留户庭。
予见乱离不得已,子知出处必须经。
高车驷马带倾覆,怅望秋天虚翠屏。
(五)为一地名不拘平仄者3首,即:
《题郑县亭子》
郑县亭子涧之滨,户牖凭高发兴新。
云断岳连临大路,天晴宫柳暗长春。
巢边野雀群欺燕,花底山蜂远趁人。
更欲题诗满青竹,晚来幽独恐伤神。
《黄草》
黄草峡西船不归,赤甲山下行人稀。
秦中驿使无消息,蜀道兵戈有是非。
万里秋风吹锦水,谁家别泪湿罗衣。
莫愁剑阁终堪据,闻道松州已被围。
《白帝》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关于折腰体,唐代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宋人的多种诗话中,大致定义为“中失粘而意不断”。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云:“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总之,折腰体只是平仄格律上的一种变化。古人在创作格律诗时,绝大部分是严格按照平仄格律的正格进行创作的。但为了防止千篇一律,也进行了一些平仄变化的尝试,形成了一种辩证意义上的缺陷美。当代新诗人贺敬之等就是写不严格的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