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随笔)读诗偶记(4)诗的“言志”

(2022-03-11 21:35:08)
标签:

文化

分类: 13、随笔

(原创-随笔)读诗偶记(4)诗的“言志”


       诗的“言志” 

       古往今来,对诗的含义,有过许许多多的解释,比如《虞书》中说的“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水,律和声”,《礼记》中“诗,言其志也”,《毛诗序》中“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现代的解释,如诗人何其芳在《关于写诗和读诗》中所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和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作为诗人的毛泽东,曾应诗人们之邀,书写了“诗言志”的题词。
       这些都告诉我们,写诗,是为了言志,要用“画面”(形象)来言志。举这样两个例子:

       1928年毛主席写的《西江月.井冈山》,先是“画”出了井冈山保卫战惊心动魄的“画面”——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这“画面”显现出了毛泽东主席在强敌压境,泰山压顶之时,坦然自若,抒发了“有我无敌”的必胜信念和一往无前的大智大勇。寄情于“画”(形象),“画”现真情。
       诗人郭小川在他写的《团泊洼的秋天》一诗中,一开头便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如梦似幻的优美“画面”——
      秋风象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着静静的团泊洼;  
      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飘飘扬扬在平滩上挥洒。  
      高粱好似一队队‘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  
      向日葵点着头微笑,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  

      矮小的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   
      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蝉声消退了,多嘴的麻雀已不在房顶上吱喳;   
      蛙声停息了,野性的独流减河也不再喧哗。   

      大雁即将南去,水上默默浮动着白净的野鸭;    
      秋凉刚刚在这里落脚,暑热还藏在好客的人家。   
      秋天的团泊洼呵,好像在天香的梦中睡傻;
      团泊洼的秋天呵,犹如少女一样羞羞答答。.......

      多美丽的团泊洼的秋天的景色啊!诗人用秋风、秋光、高粱、向日葵、垂柳、芦苇、野花、蝉、蛙、麻雀、大雁、野鸭等等来烘托团泊洼秋天的美和静,但每一种景物(形象),都是有着深刻的寓意的,而在这样的“于无声处”,战士的心里正孕育着“惊雷”的爆发!.....

      至于战士的深情,你小小的团泊洼怎能包容得下!
      不能用声音,只能用没有‘声音’加以表达:   
      战士自有战士的性格:不怕污蔑,不怕恫吓;   
      一切无情的打击,只会使人腰杆挺直,青春焕发。   

      战士自有战士的抱负:永远改造,从零出发;  
      一切可耻的衰退,只能使人视若仇敌,踏成泥沙。    
      战士自有战士的胆识:不信流言,不受诈;   
      一切无稽的罪名,只会使人神致清醒,大脑发达。   

      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   
      一切额外的贪欲,只能使人感到厌烦,感到肉麻。   
      战士的歌声,可以休止一时,却永远不会沙哑;
      战士的眼睛,可以关闭一时,却永远不会昏瞎。......

      前面的“画面”,反衬后面的情,写景是铺垫,抒情言志才是诗的着力之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