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2021-12-20 14:15:30)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的脚步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庐山让人神往的不仅是那云雾迷离的自然风光,还有在那座名叫牯岭的山顶上,那些掩映在山林中的一栋栋风格各异的老别墅。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走在牯岭的石径上,推开每一幢老建筑,扑面而来的都是一段引人入胜的老故事,这些故事往往折射出某段历史、某个瞬间、某些记忆,折射出中国现代史中的某些真实片段。虽然曾经拥有这些房子的人早已烟消云散,历史也已经对他们作出了公断,而这些老房子却还依然如故静静地站立着,不由得让人想起那首歌: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庐山大礼堂,即59年庐山会议旧址。这座不算宏伟的砖石建筑,古朴浑厚,但其沉稳的外表下,在岁月深处却有着一段惊心动魄的风浪,深远地影响了中国的当代史。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游走在当年会议的真实场所里,实物和图片昭然入目,无数的相关信息逐一唤醒。          
这封信成了那位将军人生命运的重要转折点,摆在陈列柜的这几页信纸,无声地记录了他的正直。那一年庐山大礼堂周边想必也像今天一样,松涛如歌,溪水如细语,但礼堂里却是惊涛骇浪,卷入漩涡的庐山,怎么可能平静?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1959年、1961年、1970年中共中央三次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分别下榻庐山芦林一号别墅、美庐别墅和脂红路175号别墅。这三处毛泽东旧居现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公众开放参观。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走进芦林一号别墅主席卧室,我们惊讶于床铺的宽大,原来它是另有功用的。  
在党的第一代领导人中,毛泽东是终身学习、酷爱读书的典范。他一生有字书无字书皆读,读书之多、之广、之深、之活,无人能出其右。  
在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向庐山图书馆借阅了上百册马列著作,哲学、经济学著作,中国历史文学著作广泛阅读,并赋《七律·登庐山》和《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展示了毛泽东“器大声闳、志高意远”的领袖风采,为庐山及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芦林一号别墅占地面积1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位于波光粼粼的芦林湖畔,1960年由武汉中南设计院设计,1961年春季动工建造,7月竣工。建筑结合了前苏联样式,开阔气派,空间宽大,植被丰富。现为庐山博物馆,吸引游客前来开展红色之旅、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奋进力量。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漫步在庐山老别墅群里,绿树成荫,空气潮湿。读着标识牌上的文字,看到斑驳的墙壁,略显荒凉的院落,有一种强烈的物是人非的感觉。  
别墅成群,难觅主人。想起一句话,“唯有建筑才能留下”,不禁感叹时光匆匆,一百多年前主人建造,一百多年后我也来过,有一种隔空相望的感觉。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在庐山数不清的老别墅群中,我最心仪的是与两位有名的女性相关的老房子。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门牌号中四路310号的房子是一幢小巧而朴素的别墅,房子较低,院子也小。别墅依山而建,欧式风格,花岗石垒起的厚实石墙牢牢地扎在山坡,涂上红漆的马口铁屋顶优雅地倾斜,木制的百叶窗已被风雨浸染发黑,石阶和石墙上爬满了绿苔。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这便是有名的赛珍珠别墅,对这栋别墅印象颇为深刻,不仅仅是因为它优雅绝世且独立,更是因为曾经住在那里的女主人--赛珍珠。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拾阶而上,一道回廊,围以石栏。院中高大的树木浓荫蔽地,雾中的小屋更显得晦暗。只是屋里明亮的灯光令人产生错觉,似乎赛珍珠和她的父母亲围炉而坐,笑语声声,忽隐忽现。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在赛珍珠童年的记忆中,“每年六月,当秧苗从旱地移栽到水田的时候,也就是去牯岭的时候了。”她和中国女孩一样,头上梳着一条小辫子,穿着中式的服装,说着流畅的汉语,把庐山当成了自己的故乡。
她喜欢庐山的紫萁和百合花,每天都要攀上自家屋后的山岭,采摘回来一大把鲜花,从不间断。当年满屋浓郁的芳香跟随着她的一生,她爱庐山的气候,爱庐山的花草树木,更爱庐山宁静的作环境,这里有她抹不去的美好记忆。   
她在回忆录中写道:“也许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我脑海中对于中国的记忆始终带着一种深厚的芳香,甚至后来我每到一个风景秀美的地方,总是不由自主地把它和庐山相比较”。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1916年,青年的赛珍珠在来庐山避暑的轮船上与传教士兼农学家洛辛·布克相爱,在庐山的牯岭度过了美好的时光。1922年,她就在这空气清新,安静闲适的别墅里完成了第一篇作品《也说中国》,35岁时她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大地》。  
《大地》所描绘的中国农民勤劳、朴实,而且对美好生活有着强烈的渴望和追求,这种奋斗精神感染了很多正处在经济萧条时期的美国人,成为当时的畅销书,并获普利策奖。  1937年,美国米高梅公司将《大地》搬上了银幕,一经上映,轰动欧美。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1938年,赛珍珠因其代表作《大地三部曲》对“中国农民社会史诗般地描写”而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     
1931年夏天,父亲在庐山逝世,此后,赛珍珠将庐山的别墅卖掉,告别了这个让她无限依恋又十分伤心的老屋。
1974年赛珍珠在美国去世,享年82岁。尼克松总统曾称赞她是“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赛珍珠是庐山孕育的从这栋别墅里走出来的世界名人。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离这里不远的路旁耸立着一座古老的哥特式教堂。也许是山中风雨的浸湿,石墙斑驳黝黑,一根根凸起的扶墙和那一扇扇褪色的门窗,给人以沉稳凝重的感觉,如同一株造型怪异的老树,凝集着岁月的沧桑。这就是赛珍珠的父亲赛兆祥布道的地方。 
我仿佛看见一位金发碧眼的女子款款而来,从那伸向云端的羊肠小径,从那云雾飘渺的山巅……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另一栋别墅里,竟有着近半个世纪的风云激荡,这就是美庐了。虽然以前来过多次,但是它让我永远都有新的感受。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美庐”别墅,始建于1903年,由英国兰诺兹勋爵建造,1922年转让给巴莉女士。巴莉女士与宋美龄私人感情颇深,1934年巴莉女士将这幢别墅作为礼物,赠送给宋美龄。从此,宋美龄成为了这栋别墅唯一的主人。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别墅位于庐山东谷的长冲河畔,这里布满绿阴,盛夏的酷暑和炎热似乎离这里很远。绿色的门廊和窗棂与周边的颜色融为一体,整座墙面攀爬了当年女主人亲手种下的凌霄花花藤。别墅旁,两棵被称为“夫妻树”的高大金钱松挽手而立,岁月风霜并没有磨平它们的风韵。     
美庐离热闹的牯岭街中心不远,但又闹中取静,背山临溪。门前,一条以往不大容许行人走的路,静悄悄经过它那镂花围栏的院门。现在,这幢有着百年历史的美庐别墅早已人去楼空,但我们依然可以按照屋内的原有的陈设,想象着当年的情景。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据说蒋介石夫妇很喜欢这里的恬静、秀美,因宋美龄名字中有一个“美”字,于是蒋介石将这幢别墅命名为“美庐”。庭园中有一天然裸露石丘,上面铁镌刻着“美庐”二字,左下刻有“中正题”,这是蒋介石于1948年8月亲笔题写。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凝视着“美庐”二字,我在想,庐,结庐在人境,房子也,庐山的房子,就有两个庐的意思。在美景中的房子,美丽的房子,宋美龄的房子,有了三个美。五层意思连贯起来即:宋美龄在庐山的美景中的美丽房子。  
“美庐”曾作为蒋介石的夏都官邸,“主席行辕”。那个年代,庐山军官训练团的创办;国民党围剿中央红军计划的炮制;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谈判;对日全面抗战的酝酿和决断;“八一三”文告的出台;美国特使马歇尔八上庐山的“调处”……
那些令人瞩目令人回顾的历史事件,无疑将这座小楼推上了显赫而又迷离的境界。而别墅里曾激荡过中国的政治风云,住过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是美庐创造的纪录和值得回味断想的。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1959年6月29日上午,毛泽东笑容满面地走进了美庐。他一进庭院大门,便用浓重的湖南口音大声说道:“蒋委员长,我来了!”主席的幽默可见一斑。更有趣的是:毛主席住进美庐别墅的第二天,听见庭院里有叮叮当当的凿石声,服务员告诉他,是石匠在凿蒋介石手书的“美庐”二字。毛泽东忙叫秘书出去制止,说这都是历史了,不要去破坏它。“美庐”二字因此保留至今,尚能看出被凿的痕迹。 
 7 月1日,毛泽东在美庐写下了那首著名诗篇《七律•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或许是对美庐这幢别墅情有独钟,尽管芦林湖附近修建了“芦林一号”别墅,但毛泽东主席却喜欢居住在美庐。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现今的美庐,其陈设一如当年蒋氏夫妇原先居住的样子。一楼是宋美龄的卧室和会客厅,里面摆放着一些家具和一架老式钢琴,壁上挂着宋美龄在庐山临摹的几幅油画作品。二楼是蒋介石的卧室和会议室,里面的陈设也都是当年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用过的原物。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曾经交手多年的国共两党领袖先后住进同一处别墅,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解放后,林彪、郭沫若、陈毅、胡耀邦上庐山时,亦曾在此别墅住过。 
         
再听老别墅的故事

美庐的历史轨迹与世纪风云紧密相联,它曾是一处“禁苑”,日夜被包裹在漂浮的烟云中,令人神往,又令人困惑。
如今“美庐”敞开它的真面目,以它独有的风姿和魅力,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的游人,并因此而成为庐山永远都抹不去的记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又见庐山云雾
后一篇:落叶有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