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未名诗社三位老仙照[转]
标签:
文化情感健康娱乐时评 |
分类: 诗词欣赏 |
题未名诗社三位老仙照[转]
吴世干
未名诗社老神仙,历尽风霜总笑颜。
白寿期颐九零后,起承转合续新篇。
文询老师是未名诗社创始人之一,99岁(白寿);陈春繁老师100岁(期颐);贾玉龙老师90岁(九零后)。他们碰巧都住康复科。
吴世干(咸仁)
压岁钱
爷给娇孙压岁钱,童声憨态拜新年。
刚闻奶奶夸甜嘴,旋见乖乖收笑颜。
原是缴妈心不甘。
遛 狗
牵条小狗喊儿乖,俯首亲昵揽入怀。
孤独老娘来电话,谎称外地出公差。
爱心错位也悲哀。
网 趣
网络神奇将友搜,时空转换使人愁。
清晨得问晚上好,我正初春他已秋。
远在地球村那头。
珍珠婚补结婚照
老去青春未老心,珍珠项链白纱巾。
丈夫可染银灰发,妻子难遮鱼尾纹。
挂上墙头象二婚。
读清江野老《五句新谣》
民歌脱俗唱新谣,沃土春阳出好苗。
梦得当年小疏忽,田君补缺大功劳。
放声五句上云霄。
元宵节
热盘冷碟备佳肴,十五团圆把月邀。
酒席干杯喝茶水,家人背后吃元宵。
可怜老汉血糖高。
将碟字打成了蝶字
反映迟迟耳失聪,龙钟老态眼朦胧。
认人辨物时常错,打字翻书字影重。
如今碟子也生虫。
蜀道的变迁
李白诗云蜀道难,声声叹息好茫然。
自从高铁连成网,电掣风驰越万山。
一梦酣甜便入川。
闻三哥步行环绕东湖一周
徒步东湖一整圈,十分勇气九分难。
古稀不老童心在,小试牛刀谈笑还。
敢信人生二百年。
机 耕
耕田不用老黄牛,费点工夫费点油。
马达声声邀五句,几多诗意涌心头。
山歌一唱到秋收。
步周老师原玉题赠令嫒
女生闰日趣闻添,快乐无穷有甚冤?
二十出头方五岁,儿童节里可撑天。
留住青春总少年。
【注】周老师女儿生于2月29日,故二十几岁还只过了五个生日。
做旧时装
破洞时装很坦然,女红不学用针连。
济公和尚遗风在,闹市招摇南北癫。
不怕将来关节炎?
步汉阳树《内乡古县衙》
衙门威武到如今,处处公堂处处尘。
匾额招摇蒙百姓,有钱罪犯认干亲。
良心喂狗大官人。
长阳探访竹枝词
取经寻竹上长阳,遍地新篁接旧篁。
最是巴人谦下里,阳春白雪满诗囊。
源头活水话清江。
拜见杨发兴老师
竹枝五句两头忙,拜见鸿儒老树杨。
米寿期颐再茶寿,清江活水注长江。
收徒十几喜洋洋。
庚子江城抗疫(五首)
江城大疫
重疫封城解倒悬,中枢号令共驰援。
白衣将士屠龙技,智勇降魔天下安。
全国统筹棋一盘。
疫中阴冷元夕
元宵灯暗又无鞭,云厚星遮月不悬。
托梦春姑留祝福,东风吹绿火神山。
舞龙社戏待明年。
封城闭市几多愁
封城闭市几多愁,个个男人想剃头。
细想疫情如再久,尺余长发好飘柔。
梳条小辫也风流。
感 恩
久隔空巢未断炊,一方口罩出柴扉。
千恩万谢点头笑,又到社区分菜回。
戏说封城得减肥。
武大樱花
封城停课躲瘟灾,武大樱花照旧开。
空落春情荒一季,明年再约友人来。
补张合影再登台。
读田昌令先生《五句新谣》
吴世干(咸仁)
我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工作十三年,那里可称得上是我的第二故乡。那山那水那人那情常常令我魂牵梦绕。
不过,这里不谈山水人情,只谈那里的诗歌。
长阳是出了名的“歌舞之乡”。山歌、南曲、巴山舞是长阳文化的三件宝。“这里的山歌排对排,这里的山歌串对串”,是长阳山歌氛围的真实写照。这里的山民“不唱山歌喉咙痒,嘴巴一张像河淌”。不仅出了创作诗歌千余首的习久兰这样的农民诗人,还出了付祖光这样的著名歌唱家。
长阳山歌种类繁多,劳动、节庆、婚丧、嫁娶都有歌。山歌形式多种多样,号子、三声子、五句子……而其中五句子最为普及,数量最多,流传最广。小人怀土是鬼话,我不种田你喝风,我不织布你钻洞。”说来不怕笑话,我耳濡目染,1974年也曾学作过几首五句子、三声子,并且收录在我的第一本诗集里。
最近,我有幸得到长阳诗人田昌令先生2012年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五句新谣》,顿时眼前一亮,简直是爱不释手,从头读到尾,感受颇深。作者继承了五句子山歌的特点,以格律诗的形式使五句子山歌得到质的飞跃、得到升华。前人刘禹锡把巴渝民歌文人化,从而开创了竹枝词;但他老人家忽略了五句子,今天,田昌令弥补了这个缺失,使五句新谣成为竹枝词的姊妹篇。
五句体诗歌源于何处,无从考证,《诗经》中《秦风·无衣》、《豳风·鸱鸮》、《大雅·卷阿》等就是五句体;西汉就有五句七言体《急就章》;李白的《荆州歌》、杜甫的《曲江三章章五句》都是五句七言体,杜甫甚至把“五句”也在题目中明确。五句体的诗源于长阳我不敢说,但长阳至少是其重要的发源地之一。理由有三:一是有作品说话,当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山民爱唱山歌,而且以五句子为主,有民众口口相传的数以千计的五句子作品;二是有名人作证,长阳著名的农民诗人习久兰,创作民歌千余首,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五句子,歌唱家付祖光就是唱五句子出名的;三是地域判断,竹枝词、五句子出自巴渝地区得到广泛认同,而考古已经证实长阳武落钟离山乃巴人发祥地,长阳至今还有巴山、巴山峡、巴王坨等古地名遗留。难怪田君《答竹枝词友》唱道:“五句竹枝同俚乡,当初姐妹共闺房。有缘姐遇刘君爱,无望妹思岁月长,春梦千年待嫁郎。”好在五句子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更幸遇到了田昌令君以格律的形式将其升华,新创数百首辑集出版,并改名“五句谣”以区别于民歌五句子。
田昌令君从民歌中吸取营养,并利用民歌形式创作新体格律诗词,这路子是对的。1965年毛泽东同志在致陈毅的信中早就提到:“民歌中倒是有一些好的。将来趋势,很可能从民歌中吸引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为一套吸引广大读者的新体诗歌。”我把田君对五句谣的贡献与前贤刘禹锡对竹枝词相提并论,假以时日,一定会得到人们认可。
田君不仅创作五句谣,还有《关于五句谣》的论述,这就更加难能可贵了。他认为,既然五句谣是从五句子歌发展而来,那么,他就应既保留民歌的风味,又满足于传统诗词的格律要求。具体归纳了四个方面,我依据自己理解记录如后:
第一,取材侧重于记事。凡风土民情、山川形胜、四时风景、社会百业、世态万象、时尚风情等皆可入诗。其《打工吟》一组二十五首,关注底层民众,其三:“相看元宵灯火红,感思明日各西东:妻将去沪做家政,夫欲赴蓉当瓦工。夜过四更情话浓。”写出了农民工这个大群体的真实现状和内心深处的情感。
第二,语言须接地气。用通俗语言,写风土人情。有特色的民间口语、俚语、谚语等皆可入诗。他有一首《柿子》:“柿子经霜黄透红,甘甜可口带香浓。有钱任客挑汃软,无理怪君行不公。古今世道与斯同。”当地有俗语:“吃柿子赶汃(p葩)的捏”一说。俗语入诗应力求做到俗不伤雅,雅不弃俗。同时还应继承五句子歌诙谐风趣的语言风格。不过,五句谣总的讲,书面语言居多,不排斥常见的文言词语。
第三,表现手法应多用白描,兼容比兴。其《飙车》:“车行街市起狂飙,猛踩油门如虎哮。喇叭破空惊紫燕,轱辘离地似飞矛;怎拿性命逞英豪?”就是赋比兴兼而有之。
第四,格律可适当放宽。前四句基本上就是按照首句入韵的七绝格律(其371首只有5首首句不入韵,另有2首仄韵体),可以适当放宽,达到“二、四、六分明”即可。为了给结句(第五句)留有余地,第三、四句宜对仗,或工或宽,以意对为主。若用“起承转合”的章法来分析,三、四句可以看作转折句的扩展,因此,在句意上应互相关联。第五句格律或同第四句、或同第二句都行。第五句最有艺术魅力,它往往是意境升华,艺术情趣之所在,故有“五句山歌五句单,四句容易五句难”的说法。由此,要求第五句或收前四句,或结第二联,或补第四句,要奇峰突起,画龙点睛。其《长阳花鼓子》之五:“动情俯仰摆腰臀,舞臂翻飞小手巾。伊探尔勾犹示爱,眉来眼去最销魂。俄而已是满怀春。”这首第五句便收结全诗,画龙点睛。
以上转述田君论述,是为了让大家对五句谣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以便写作五句谣有所依凭。
拜读田君《五句新谣》受益匪浅。同时,我边读边思索,认为五句谣既然是从民歌发展而来,那么其草根性应予以保留,完全没有必要故意追求雅化。比如上面《长阳花鼓子》中“伊探尔勾”,还不如就用“女探男勾”更接地气。再有一点就是三、四句不一定要对仗,读来顺畅就行。读田昌令老师《五句新谣》,我以五句谣结尾:
民歌脱俗唱新谣,沃土春阳出好苗。
梦得当年小疏忽,田君补缺大功劳。
放声五句上云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