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吉普赛---薛家湾“算命村”

(2024-02-04 10:55:05)
标签:

历史

文化

娱乐

杂谈

分类: 易学与哲学知识
中国吉普赛---薛家湾“算命村”

中国吉普赛---薛家湾“算命村”

       在甘肃省永登县柳树村的薛家湾,居住着不到500人的一群奇特的居民:一百多年前,他们流浪至此。至今沿袭着一种古老的生活方式,四处流浪,以卜卦算命为生,被称为“中国的吉普赛人”。 

中国吉普赛---薛家湾“算命村”

       国内有许多专家对他们进行过考察和研究:他们应该属于哪个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与“吉普赛人”如此相像?这种生活方式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但目前均无定论。    

       全村有高、柳、刘、何四大姓,相互通婚。姑娘不外嫁,小伙子不娶外村的姑娘。他们四处流浪,男男女女、三五成群结伴而行。极擅课中(批八字)、交合昭盘(相面)、交合托罩(看手相)、鸟占、解梦、演八卦、神机救等,男人擅长禳灾解术。传有人还会桃花镇八十一种镇法和无量祖师的聚星镇法据。

中国吉普赛---薛家湾“算命村”

       新中国成立后,即使有了土地,学会经营农业,也仍以算卦为生。

       他们崇拜桃花娘娘与周公。每逢春节,在厅堂设桃花与周公神位,从年三十到初四,由家中的男性拜奠。初四拜奠后送其归位。

       上世纪九十年代人口普查时,这群“中国的吉普赛人”只有104户,423人。

 中国吉普赛---薛家湾“算命村”

       据《永登县志》记载,国共内战时期薛家湾有个外号叫高蛮子(“蛮子”是他们对男子的统称,女性则被叫做“蛮婆子”)的人,高蛮子的儿子被国民党当成壮丁抓走了。高蛮子写信给西北军八战区的黄司令诉说此事。大黄阅信后高度重视,不仅把高蛮子的儿子放了,而且免去了永登的全县兵役。大黄为什么会把高蛮子的儿子放了?相传大黄虽大权在握可是膝下无子,高蛮子通过算命术让大黄得到了一个大胖小子,大黄将高蛮子视为自己的恩人。

       这就是最早记载薛家湾算命的资料。

中国吉普赛---薛家湾“算命村” 

42013年永登县政府将薛家湾的算命技艺申报成了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吉普赛---薛家湾“算命村”

       据现存史料载,早在元代和明代,吉普赛人曾经出现于我国的边陲地区,最早的文献记载为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实际上时间应该比这还要早。这比他们到达西欧国家的时间要早得多,那时他们也没有吉普赛这一称呼。

       1947年竹天在《边疆通讯》第四期上发表的《中国的吉普赛村-----甘肃永登的“蛮婆子”》一文中,第一次出现了“中国的吉普赛村”这个称呼。

       2013年永登县政府将薛家湾的算命技艺申报成了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吉普赛---薛家湾“算命村”

甘肃算命村纪实报道

       永登县有一个名叫薛家湾的地方,那里的人们祖祖辈辈以男人占卜算卦女人看手相为生,因此这里也被称作“算命村”。由于当地居民们的传统及习俗颇像吉卜赛人,有人说,他们是古代流徙到中国的吉卜赛人后裔。不过,也有人说他们是苗裔。

       鑫报记者采集民间新闻的第一站选在了这里。我们愿意把这块土地上的那些神奇故事都呈现在我们的报纸上,让你知道,这个世界原本如此多元而有趣。

中国吉普赛---薛家湾“算命村”

       薛家湾一直是个传奇中存在的村庄。

       现实中的薛家湾,位于永登县城东南十里处的半山坡上,那里土地贫瘠、五谷不丰。村里现有140多户人家,600多口人。柳、刘、高、何四大姓人家聚居于此。

       村庄十分荒凉,偶尔听到一声鸡鸣。一眼望去,“算命村”里的人和普通农民并没有什么区别:皮肤黑红,脸手饱经风霜。男人们大多戴着深色帽子,女人们带着头帕,穿着朴素。传说中的薛家湾人是这样的:男女老少对占卜术都不陌生,很多人近乎“半仙”,能掐会算。解放前,没有地种的薛家湾人常年成群结队,出外流浪,以占卜算卦和看手相为生。他们一般从农历2月出门,游走四方,足迹遍布兰州、宁夏、青海、新疆等地,走到哪算到哪,快过春节时才回来。为了不使手艺外泄,他们从不与外人通婚。兰州人把薛家湾的男人叫“蛮子”,把女人叫“蛮婆子”。

中国吉普赛---薛家湾“算命村”

       薛家湾人有多神?他们自己也说不上。从前的故事,也没几个人讲得清。62岁的村民柳伟昌活了一把年纪,也只是在传说中听来了祖先们从前的样子。

       他说,当年薛家湾人外出算命,都是拖家带口,牵上两三头毛驴,娃娃驮在驴背上,大人们手提鸟笼,肩挂褡子(前后是两个口袋)步行。在农村,他们就吹“三音笛子”(只能吹出一个音律);到城里,他们就敲竹板子,以此引起人们的注意。

       鸟笼子的麻鸟子也是用来占卜的,叫作“金雀衔牌”术。就是让受过训练的鸟,为求卦的人叼起预示吉凶的竹签。现在村里已经没人会训练鸟了,这门技艺已经失传。

中国吉普赛---薛家湾“算命村”

       他们外出算命时的服饰也很有趣——女人们把头发高高梳起,俗称“高头”,再裹上宽一尺,长六尺的黑头帕。冬天要戴“遮耳子”,那是一种有帽檐,两边可以遮住耳朵但头顶却挖空的帽子。服装一般是长及膝盖的大斗襟衣服。裤子肥大,裤脚类似裹腿。鞋则是“尖尖鞋”,瘦而长,鞋尖向上翘起,颜色鲜艳,并绣满了各种图案的花。男人主要穿长袍大褂。

       根据柳伟昌家谱上的记录,柳家大概是100年前,因抓兵和土匪的逼迫,最早从青海一带来到薛家湾的。没多久,高、刘、何三大姓人家也来到此地。

    (百度和谐万岁)民党时期,规定出门流落的人不用缴纳粮草,也不会被抓去当兵,所以这一群人走上了流浪之路。为了生计,他们便给人算命打卦。

中国吉普赛---薛家湾“算命村”

       事实上,“算命村”里的人现在并非人人都会算命。现在的“从业者”大概有60多人,“水平高的么,也就是十来个人吧”,68岁的老汉高作明这样评价。

       薛家湾最有名的“神算”高作祯不在家,他儿子高跟江说父亲是被人请到白银算命去了。小伙子今年20岁,在兰州一家大公司当保安。他对算命没有兴趣,也觉得那东西太难。整个村子里像这样的年轻人,几乎都在外面打工,相当于“祖业”的算命,在他们这一代断了线。

       在高跟江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今年75岁的郭秀兰老太太家。她是天祝西大滩人,18岁嫁到薛家湾,从那时起她就跟着村里的女人们,作为“蛮婆子”的一员,开始了四处看相的生活。

      “那是以前了,没有地种,只能到处算命么。现在有了地,女人们就是在农闲和天热时,出去一半个月,挣个一二百块钱就回来。”老太太语气相当平淡。

中国吉普赛---薛家湾“算命村”

      “当时你一到薛家湾就会算命了吗?你给我们也算算嘛!”

      “我也不会算,自己说的自己都不相信。你们还是去找别人算吧?”她坚持着不肯再重操旧业。

       郭秀兰说,薛家湾有个规矩,就是一起出门去算命,不管谁会谁不会,也不分谁是师傅谁是徒弟,回来后,大家都去村边的树林子外边把钱汇总,然后平均分配。

       这个规定,从谁也说不清的祖辈延续到现在,村里的人从没有因此产生过矛盾。

中国吉普赛---薛家湾“算命村”

中国吉普赛---薛家湾“算命村”

中国吉普赛---薛家湾“算命村”

中国吉普赛---薛家湾“算命村”

中国吉普赛---薛家湾“算命村”

中国吉普赛---薛家湾“算命村”

中国吉普赛---薛家湾“算命村”

中国吉普赛---薛家湾“算命村”

中国吉普赛---薛家湾“算命村”

中国吉普赛---薛家湾“算命村”

中国吉普赛---薛家湾“算命村”

中国吉普赛---薛家湾“算命村”

中国吉普赛---薛家湾“算命村”

中国吉普赛---薛家湾“算命村”

中国吉普赛---薛家湾“算命村”

中国吉普赛---薛家湾“算命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