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祖自己头上是螺髻,弟子们却要剃光头!【转】
王兆文
我一直想不通,佛祖自己头上是螺髻,弟子们却要剃光头!调研之中有点解惑:
佛祖确实是剃过光头的,而他头顶上的东西也并非头发,而有一个专业名词——肉髻,这是由头上的骨头和肉隆起而形成的异状。同时,这个肉髻并非是谁想长都能长出来的,只有修行到了一定境界之人才有。也就是说,这是人家佛祖努力才获得的“圣人”相貌。佛祖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是其中之一,而这是很多和尚终其一生都无法获得的成就。

既然知道了佛祖确实剪过光头,人们也开始好奇,为何和尚都要剃光头呢?这与佛教的起源有关。
公元前五世纪之时,在尼泊尔和印度交界的一个释迦族部落里,王子乔达摩·悉达多离家修行,7年后觉悟成佛,并且开始在恒河流域布教,广收门徒。通过他的努力,佛教最终成为了该地区的第一大教。

对于佛教的人而言,他们认为世界是虚幻的,而人类的一生是苦难的,只有断除一切的烦恼,才有机会修行成佛,并最终获得永恒的幸福。因此,对于他们而言,钱财、衣物、首饰,甚至是头发都是身外之外,而修行的第一步便是摒弃这些外在的东西,从而获得最安宁的内心。

对于和尚剃发这件事而言,一共有三层含义。
第一,按照佛教的说法,头发代表的是人间的无数和烦恼和错误习气,因此剃发代表着一个人与过去说再见。
第二,剃发相当于除掉一个人的骄傲怠慢之心,除去他的一切牵挂,唯有如此才能静心修行。
第三,佛教之人希望自己能够和其它教派有所不同。
因此,作为佛教之人的佛祖,想要令众人信服于他,自然是不会破坏这个传统的。请注意:那衙门大门口的石狮子(狻猊)怎么“烫头”呢?狮子长发飘飘,那为什么我们的石狮子就是一头卷发?那是发髻“祥云卷”,的确是受到佛祖肉髻的启发。

狮子并不是咱们中国的特产,而是舶来品。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国与中亚各地的友好关系,殊方异物的狮子和狮子文化,才正式被中国人所认知。
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了汉章帝章和元年,安息国遣使献狮子。安息国差不多就是现在的亚洲西部伊朗地区。

因为狮子的形象威猛,霸气侧漏,与皇室的庄严气氛相吻合,深受历代君王的喜爱,狮子就此变成了皇家的宠物。东汉的狮子造像,这发髻从不明显到了南朝开始出现了的是水波纹。
而狮子正式出现一头大波浪,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祥云卷是从唐朝开始流行,唐太宗李世民爱狮狂热,特意让大文学家虞世南作《狮子赋》,让国画大师阎立本作《狮子图》以便供人观赏。狮子变成了被赋予神力的灵兽,“发型”也跟佛祖一样。

如今,为了彰显家庭地位,各家各户的门前也摆上了石狮子,彰显气派。
大门口的石狮子,狮子的头是圆的,底座是方的,对应了古人的天圆地方。东边为雄狮,脚踩绣球,表示掌控国家社稷,而西边是母狮抚慰幼师,则代表子嗣昌隆。
但古代朝廷规定了严格的等级规制,否则私自在门前摆石狮子,便是杀头之罪。而等级的高低,就体现在狮子的发型上。地位越高,门口摆放的石狮子发券越多。

古代一品官的衙府门前的石狮子头上有13个云卷,叫十三太保。从一品官往下依次递减。二品12个祥云卷,三品11个祥云卷,四品十个祥云卷,五六品都是九个发髻。七品以下的官员府邸,门前则不允许摆放石狮子了。
紫禁城作为皇家宫殿,里面铜狮子的云卷理所应当最多,整整45个发卷。为什么是45个发卷呢?很简单,它代表的是九五至尊,五九四十五。天下之大,富贵自风流,是不骗人的呵。呵呵
, 呵呵。


趣说北京:紫禁城的狮子【转】
朱文鑫
你知道紫禁城有多少对狮子吗?除了这些铜狮子之外,最小的狮子在哪里?还有“萌萌哒”的石狮子,你看到过吗?
故宫里面共有七处地点摆放有铜狮:太和门前、乾清门前、宁寿门前、养性门前、养心门前、存性门前和长春宫正殿前。一共7对铜狮子。目前放在养心门、宁寿门和养性门前的铜狮子的胸前或底座上铭刻有“大清乾隆年造”的字样。

长春宫前的最小,太和门的最大,且是唯一不鎏金的。养心门的和存性门的几乎一模一样,只能通过背景墙区分。以上四对都是剑眉立耳的。剩下乾清门、宁寿门和养性门前的三对鎏金铜狮,都是低眉顺耳的,在外形上也十分相似,但还是可以区分出来。

故宫狮是皇家守卫门户确保皇宫安宁的瑞兽。因为狮子是兽中之王,它体态壮硕雄健、威锰无比、气势非常,统治者认为狮子不但可以避邪,还可带来祥瑞之气。故宫狮为雌雄一对。狮头饰鬃髦,颈悬响铃,肌肉发达,气势雄伟。雌狮前左脚下有一幼狮仰卧作嬉戏状,雄狮前右脚抚踩一绣球。底座有繁缛精致的卷叶纹。故宫铜狮已成为所有传统狮子造型中的典范。
故宫狮不但可以避邪,还可带来祥瑞之气,能解除多种形煞,亦加强官威或屋主之阳气。爪子戏弄绣球的为雄狮,象征权威。爪子戏弄小狮的为雌狮,象征代代相传。最小的狮子在储秀宫内,在一支景泰蓝的火锅上,不信,你去找找看。
狮子的摆放是有讲究的,狮子一雌一雄搭配成双为宜。一定要分清雌雄,左右不可弄混。假如其中一只破损,应立刻更换一对全新的狮子,不能置之不理。我们都知道狮子很凶猛,所以在风水布局里它用来阻止邪魔鬼怪入屋,因此狮头最好朝向屋外。如果是摆在窗口,狮头也一定要向着窗外摆放。
故宫内有一座明朝的桥,桥比宫殿名气还大,因为桥望柱上雕有神态各异的石狮。小石狮站立在一座名为“断虹桥”的石桥之上,其位于故宫太和门外、武英殿之东,单卷石桥,桥身横跨于内金水河之上。关于这座桥的来历,据推测,基本是建于明代之前,为元代皇宫正门前的一座石桥。“断虹”二字,意为“断掉的彩虹”,是形容这座桥的桥身似彩虹。
“护裆狮”是这座断虹桥上最“显眼”的存在,关于它,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话说道光皇帝的皇长子名“爱新觉罗•奕纬”,是道光帝最重视的一个皇子,被寄予厚望,但奕纬不学无术。一次上书房,他又不听教导,于是教书先生劝道:“你不好好读书,将来怎么做皇帝啊!”哪知这奕纬一听,当场怒道:“我要是做了皇帝,第一个就先杀了你!”

此话一出,可吓坏了教书先生,君无戏言。教书先生把事情告诉了道光皇帝,想让他为自己做主。哪知道光一听,火冒三丈,先生是为你好,你竟然敢这么“口出狂言”。道光闻后,叫来奕纬,愤怒之下一脚就踢中其裆部,没过几天奕纬去世了。后来道光后悔至极。所以每次在路过断虹桥时,看到这只狮子便会想起自己的儿子,遂命太监用红布把狮子盖上。后来,宫里人纷纷传言,奕纬其实是石狮子转世,因为这石桥是元代就留下的。它就是“藏”在故宫断虹桥上的“护裆萌狮”,受到网友们的追捧。
故宫里为何会有如此生动有趣的石狮子呢?众所周知,狮子算是舶来品。虽然《前汉书》中就有记载,自张骞通西域后,狮子作为贡品运至长安。但是这种数量极少的贡品,只有皇帝和少数王公大臣才能见到。作为社会底层的工匠们,只能通过“道听途说”加上主观想象,再结合猫、虎等动物的特征来创作石狮子,形象上难免不那么“写实”。

还有一个原因是,随着历史变迁,人们的审美观也在发生改变。以故宫里的断虹桥为例,建造年代尚无定论,有的专家说建于明初,也有专家说建于元朝。不过专家一致认为,该桥用料考究、装饰华丽、雕刻精美。石刻专家刘卫东说:“有些元代的石刻显得很生动,狮子头大腰细,看上去像是青蛙,我管它们叫‘前卫’古董艺术。”
后来紫禁城狮子的表情和状态也逐渐形成了固定格式,统一成现在大家常见的威严冷酷的样貌,不再龇牙咧嘴地嘻笑,而是规矩蹲坐的样子表现出对主人的恭顺,体现着封建统治中的尊卑观念。目前明清遗存相对较多,人们见的多是这样的铜狮子,断虹桥上的石刻狮子,造型别致,你不妨看看他们的萌态。(图文/朱文鑫)

故宫有四个铜狮子形状独特,听说摸不得,背后还有这段历史
星期九阿雕
北京故宫有一种强烈的神秘感。 故宫里很多地方都是船出没。 现在他们被锁定了,不允许游客进入。
就连紫禁城的铜狮也很神秘。 紫禁城的铜狮是不能碰的。 为什么?

紫禁城桥东侧由南向北守护的第四只铜狮最为奇特。
第四只狮子一只爪子捂住胯部,另一只爪子摸了摸后脑勺,嘴巴微微张开。
关于这只石狮,还有一段荒诞的历史。
据说道光帝对长子奕纬寄予厚望,但奕纬不爱读书,习文经常顶撞自己的老师。
有一次师傅又被顶撞了,终于爆发了。 他问奕纬:“不好好学习,以后怎么当皇帝?”
因为听到师父这么说,他顿时大怒,立即骂道:“我以后当皇帝了,第一个杀的人是你。师父吓坏了,急忙去找道光大帝认罪。道光大帝
事情发生后,他大怒,派人去找伊维,伊维还没下跪就来到道光帝面前,道光帝怒气冲冲的上去踢了起来,没想到道光帝正好一脚踢到了伊维的胯部,一脚踹向了他。
直接死亡。

后来,道光帝在路过断鸿桥时,无意中看到了这只长着爪子或胯部的狮子,神情古怪,造型奇特。
道光帝想到长子奕纬,便命人用红布盖住石狮。 之后,宫中传出奕纬就是这头石狮转世的传闻。
因为这石狮在元代就已经存在了。
据前汉记载,张謇开辟丝绸之路后,狮子被运往长安进贡,但数量很少,只有皇室和少数宫廷大臣可以看到。
社会底层的工匠没有机会看到狮子,只能发挥想象力,结合老虎等动物来制作和实施。 形状一定很奇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