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陆柬之《文赋》赏析
陆柬之文赋为纸本墨迹卷,是初唐时期少有的几部名家真迹之一。这是一幅陆柬之用心写的作品,因为《文赋》是陆机呕心沥血的代表作,而陆柬之又是陆机的后裔,所以陆柬之是以极其崇敬的心情来写《文赋》的。据说陆柬之年轻时读陆机《文赋》,极为倾心,想亲笔书写一篇,因怕自己书艺不精而“玷辱”前贤名作,始终未敢贸然动笔,直至他晚年书名赫赫时,才动笔了此宿愿。

《陆柬之文赋》,全称《唐陆柬之书陆机文赋卷》,无款,纸本。
据《石渠宝笈》记载:纵八寸,横一丈一尺一寸(纵26.6厘米,横370厘米),行书,一百四十四行,一千六百六十八字。
书法婉润清丽,甚似《兰亭序》,赵孟頫书曾得力于此。卷前引首有明代李东阳篆题“二陆文翰”及沈度隶书“陆机文赋陆柬之书”,帖后无余纸,名款已失,有赵孟頫、李倜、揭俣斯、危素、末濂、孙承泽等跋记。帖中“渊”、“世”等字均作缺笔,盖避唐代帝王名讳之故。原迹现存台湾。有影印本行世。

卷后题跋者以赵孟頫为最重要。《文赋》得《兰亭序》真髓,神形皆备,所谓“有晋人风格者”。他于跋中提到的陆柬之另两件作品《兰亭诗》和《兰若碑》,今已不存,所以这件作品作为初唐传至今日的真迹,弥足珍贵,不仅反映了陆柬之的书法水准,即卷后众多题跋中提到的“神俊超诣”、“结体遒劲”,重要的是今日能看到的初唐诸家作品,虽皆以王羲之为取法对象。 
《文赋》为晋代陆机撰文,陆柬之书,从中可以窥见深厚的王书风范,为陆柬之行楷代表作。
此卷流传有绪,有赵孟頫、李倜、揭傒斯、危素、宋濂、孙承泽等人跋记。帖中“渊”、“世”等字均作缺笔,盖避唐代帝王名讳之故。帖后无余纸,名款己失,卷前引首有明代李东阳篆题“二陆文翰”,及沈度隶书“陆机文赋陆柬之书”,真迹清时入内府,后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品赏析]
《陆柬之文赋》,该作品墨迹的章法和气韵,更多的是学习王羲之的。全书144行,1658字,字体以正、行为主,间参草字,虽三体并用,但上下照应,左右顾盼,配合默契,浑然天成。笔致圆润而少露锋芒,表现出平和简静的意境。笔法飘纵,无滞无碍,超逸神俊,深得晋人韵味,从中透露出深厚的《兰亭》根底。
元代书法家揭溪斯曾评论此帖说:“右陆柬之之行书《文赋》一卷,唐人法书结体遒劲有晋人风格者,惟见此卷耳。虽若隋僧智永,犹恨妩媚太多、齐整太过也。独于此卷为之三叹。”元赵孟頫评价更高,曰:“右唐陆柬之行书文赋真迹,唐初善书者称欧虞褚薛,以书法论之,岂在四子下耶。然世罕有其迹,故知之者希耳”(赵孟頫《文赋》跋)。赵孟頫曾临学此帖,从中领悟晋人笔法和结体,受益非浅。孙承泽在给《文赋》墨迹所写的跋文上说:“赵文敏(孟頫)晚年书法全从此(指《文赋》)得力,人鲜见司谏(指陆柬之)书,遂不知文敏所自来耳”。
行楷佳作—《陆柬之文赋》
书法田园
也许是缘分吧,在我学习《阴符经》三年之后,萌生了学习其他碑帖的想法。在我困惑于弱水三千。到底取哪瓢饮之时,一位师长向我推荐了陆柬之的《文赋》,起初真的谈不上喜欢。
它是那样平淡温和,与我向往中的大开大合、满纸烟云相去甚远。手持《文赋》,我心生疑惑,这样一本看上去平淡无奇的字帖,缘何会成为经典呢?
出于对前辈的信任与尊重,也是带着这样的疑惑,我开始了对《文赋》的摹写与品读。
《文赋》也被称为“二陆”《文赋》,这部中国文学史及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首先是大文学家陆机呕心沥血的代表作。而陆柬之作为后人,在其书风成熟老境之时,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书写了这篇宏文,故可谓“双剑合璧”,堪称文章、笔墨双绝。

《文赋》温雅之风就像一股清流,仿佛深深山谷中的淙淙小溪,而这溪水的源头在何处呢?在书法人的心中,“二王”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巅峰,这正是《文赋》的源头所在。
在《文赋》中有大量的与王羲之《兰亭序》神形俱似的字,甚至有些字从字形到字法都惟妙惟肖,这些都是《文赋》对王羲之传承的最好证明。

如果陆柬之仅仅是简单的重复王羲之还会有《文赋》吗?显然不会。《文赋》是靠什么立足于浩瀚的书法之林呢?是格调、是气质。
我想,这也是陆柬之本人基于自身的格调气质,在面对“二王”书风时做出的选择。

相对于其他继承者,陆柬之最显“低调”,米芾的老辣劲健、王铎的笔力雄强、赵孟的妩媚俊秀……都与他无关,《文赋》恍如一位谦谦君子,温文尔雅,平和舒朗地向我们走来。
通篇的安静温雅,字形、字势、大小、快慢变化与调整都是浅浅的,平静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极具“中和”之美。

而令人惊喜的是,陆柬之在通篇行楷之中加入了一些草书字组,无一例外全是连笔。这些字组,非常醒目,形成了动静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之道的哲思。平和中见微澜,无声处听惊雷,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绿林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这是我最喜爱的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沉着》中的一句。

我时常感觉这恰恰契合了《文赋》意境,也是我渴望在喧嚣世界中坚守的东西。几个月来的学习与思考,我渐渐地爱上了《文赋》。
它给予我的,除了书写的技法之外,还有一份宁静的力量,成为我保持“从容心境、沉着步伐与优雅姿态”的不竭源泉。人到中年,遭遇《文赋》,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陆柬之文赋:通幅常以重笔浓墨的变化扣人心弦,但又不失含蓄酝藉的韵味,其中字体大小变化自然,了无刻意的痕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