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元和姓纂》目录
(2020-08-11 12:00:22)
标签:
转载 |
《元和姓纂》
林宝
《元和姓纂》中国唐代谱牒姓氏之学的专著。原本10卷,今有10卷本、18卷本两种。唐宪宗时宰相-李吉甫命林宝修撰,元和七年(812)成书。作者林宝,济南人(一作三原人),约经历了唐德宗至唐穆宗四朝,当时即以擅长姓氏之学知名。曾与崔郾等共同审定《格后敕》,并参与修撰《德宗实录》和《皇唐玉牒》。该书详载唐代族姓世系和人物,于古姓氏书颇多征引,因而也保存了一些佚书的片段。原书体例以皇族李氏为首,然后按四声韵部分系姓氏。唐代崇尚门第,家谱往往攀附望族以自重。《姓纂》取材包括私家谱牒,故所述族姓来源未必都翔实准确。原书久已失传,清乾隆间纂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辑出,再用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补缺,重新分为18卷,此为《四库》辑本。清孙星衍、洪莹及近人罗振玉都做过校补。此后岑仲勉又重行校勘,写成《元和姓纂四校记》。所谓“四校”,指第四次校勘,以《四库》辑本为一校,孙、洪为二校,罗振玉为三校,岑氏所作为第四校,该书晚出,后来居上,功力最深,收获也最大。有中华书局排印本。
《元和姓纂》十八卷(永乐大典本)
唐林宝撰。宝,济南人。官朝议郎,太常博士。序称元和壬辰岁,盖宪宗七年也。宝,《唐书》无传,其名见於《艺文志》。诸家书目所载并同。惟《唐会要》称王涯撰,盖以涯曾作序而讹。郑樵《通志》又称李林宝撰,则因李吉甫命宝作是书,当日二名连书,传写脱去吉甫字,遂并为一人。观樵《姓氏略》中讥宝作《姓纂》,而不知林姓所自出,则《艺文略》中本作林宝可知也。焦竑《国史经籍志》亦因之作李林宝,误之甚矣。其论得姓受氏之初,多原本於《世本》、《风俗通》。其他如《世本》、《族姓记》,《三辅决录》以及《百家谱》、《英贤传》、《姓源韵谱》、《姓苑》诸书,不传于今者,赖其徵引,亦皆班班可见。郑樵氏作《族略》,全祖其文,盖亦服其该博也。但宝以二十旬而成书,援引间有讹谬。且当矜尚门第之时,各据其谱牒所陈,附会攀援,均所不免。观《白居易集》自叙家世,以白乙丙为祖,而云出自白公胜。颠倒时代,悖谬显然,其他可知。洪迈《容斋随笔》称《元和姓纂》诞妄最多,盖有由也。然於唐人世系则详且核矣。书至宋,已颇散佚。故黄伯思《东观馀论》称得富弼家本,已阙数卷。陈振孙《书录解题》亦称绝无善本,仅存七八。此本在《永乐大典》中,皆割裂其文,分载于太祖《御制千家姓》下,又非其旧第。幸原序犹存,可以考见其体例。今仍依《唐韵》,以四声二百六部次其后先,又以宋邓名世《古今姓氏辨证》所引各条补其阙佚。仍厘为一十八卷。其字句之讹谬,则参校诸书,详加订正,各附案语於下方。至原序称皇族之外各以四声类集,则李姓必居首卷。今独无一字之存,殆修《永乐大典》时已佚其第一册欤?然残编断简,究为文献之所徵也。
---出《四库总目提要》
提要、原序、卷一
欽定四庫全書
子部十一
提要
元和姓纂十巻
類書類
臣等謹案《元和姓纂》十巻唐林寳撰,寳,濟南人,官朝議郎、太常博士。序稱元和壬辰嵗,盖憲宗七年也。寳唐書無传,其名見於《藝文志》,諸家書目所載並同,惟唐會要稱王涯撰,盖以涯曽作序而訛。鄭樵《通志》又稱李林寳撰,則因李吉甫命寳作是,書當日二名連書傳冩,脱去吉甫字,遂併為一人。觀樵《姓氏畧》中譏寳作《姓纂》,而不知林姓所自出,則《藝文畧》中本作林寳可知也。焦竑國史經籍志亦因之作李林寳,悞之甚矣。其論得姓受氏之初,多原本於《世本》、《風俗通》。其他如《世本》、《族姓記》、《三輔决録》以及《百家譜》、《英賢传》、《姓源韻譜》、《姓苑》諸書不传於今者,頼其徵引,亦皆班班可見。鄭樵作《氏族畧》全祖其文,盖亦服其該博也。但寳以二十旬而成書,援引間有訛謬,但當矜尚門第之時,各據其譜牒,所陳附會攀援均所不免。觀《白居易集》,自叙家世以白乙丙為祖,而云出自白公勝,顛倒時代,悖謬顯然,其他可知。洪邁《容齋隨筆》稱《元和姓纂》誕妄最多,盖有由也。然於唐人世系則詳且核矣。書至宋已頗散佚,故黄伯思《東觀餘論》稱得富弼家本,已闕數巻。陳振孫《書録觧題》亦稱絶無善本,僅存七八。此本載《永樂大典》中皆割裂其文,分載於明祖《御製千家姓》下,又非其舊第。幸原序猶存,可以考見其體例。今仍依唐韻以四聲二百六部次其後先,又以宋鄧名《世古今姓氏辨證》所引各條補其闕佚。仍釐為十卷,其字句之訛谬,則叅校諸書,詳加訂正,各附案語於下方。至原序*稱皇族之外各以四聲類集,則李姓必居首。巻今獨無一字之存,殆修永樂大典時已佚其第一冊歟然。殘編斷簡究為文獻之所徵也。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總校官臣陸費墀
欽定四庫全書
元和姓纂目録
卷一
一東
馮
東里
二冬
彤
三鍾
鍾
四江
江
卷二
五支
支
六脂
伊
七之
時
八微
韋
九魚
魚
十虞
虞
卷三
十一模
盧
十二齊
齊
十四皆
淮夷
十七眞
眞
十八諄
荀
十九臻
莘
二十文
文
卷四
二十一殷
殷
二十二元
元
二十三魂
孫
二十四痕
根
二十五寒
寒
二十六桓
桓
二十七刪
闗
二十八山
山
卷五
一先
燕
二仙
宣
四宵
椒
五肴
匏
六豪
臯
七歌
羅
阿史那
八戈
波斯
九麻
諸
十陽
强
十一唐
杭
十四清
精縱
十五青
泠
十六蒸
凌
十七登
曾
十八尤
周
十九侯
侯
二十一侵
侵
二十二覃
叅
二十三談
三伉
二十四鹽
閻
二十五添
兼
二十六咸
咸邱
二十八嚴
嚴
二十九凡
凡
卷六
一董
董
二腫
鞏
三講
項
四紙
紙
五旨
履
六止
史
七尾
尾
八語
許
九麌
武
十姥
杜
十一薺
禮
十二蟹
解
十四賄
隗
十五海
海
十六軫
軫
十七凖
尹
二十阮
阮
卷七
二十一混
本
二十三旱
罕夷
二十四緩
管
二十五澘
阪上
二十六産
産
二十七銑
典
二十八獮
展
二十九篠
蓼
鳥俗
三十小
趙
三十一巧
鮑
三十二皓
棗
三十三哿
左我
三十四果
火9
三十五馬
馬
三十六養
掌
三十七蕩
党
三十八梗
丙
三十九耿
耿
四十静
靖
四十四有
有
四十五厚
茍
四十七寝
沈
四十八感
昝
四十九敢
啖
五十琰
冉
五十三檻
撖
五十五范
范
卷八
一送
仲
二宋
宋
三用
雍
四絳
絳
五寘
賜
六至
季
四飯
地
七志
意
八未
魏
九御
御
十遇
遇
十一暮
路
十二霽
惠
十三祭
衛
十四泰
蔡
十五卦
解北
十六怪
祭
十七夬
快
卷九
十八隊
背
十九代
代
二十一震
晉
二十三問
奮
二十四焮
靳
二十五願
蔓
二十六慁
論
二十八翰
幹
二十九換
叚
三十諫
晏
三十一襇
蕳
三十二霰
燃
三十三線
卞賤單眷變戰
三十五笑
邵
三十六效
校
三十七号郜
暴
三十八箇
賀
三十九過
播
四十禡
華
四十一漾
向
四十二宕
伉
四十三映
孟
四十五勁
鄭
四十六徑
甯
四十七證
侎R
四十八嶝
鄧
四十九宥
富
五十候
竇
五十二沁
禁
五十四闞
闞
五十六12
念
五十八鑑
監
六十梵
汜
卷十
一屋
陸
二沃
沃
三燭
續
四覺
樂
五質
畢
六術
術
八物
屈
九迄
乞扶
十月
越
十一没
兀
十二曷
葛
十三末
末
十四黠
滑
十六屑
齧
十七薛
薛
十八藥
藥
十九鐸
鐸
二十陌
栢
二十一麥
麥
二十二昔
石
二十三錫
狄
二十四職
稷
二十五徳
國
二十六緝
習
二十七合
合
二十八盍
蓋
二十九葉
聶
三十怗
莢
三十二狎
甲
三十四乏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