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刘源绘《凌烟阁功臣图》

(2020-06-17 05:41:49)
分类: 历史文化

 清 刘源绘《凌烟阁功臣图》 清刘源绘《凌烟阁功臣图》


清刘源绘《凌烟阁功臣图》

清刘源绘《凌烟阁功臣图》

清刘源绘《凌烟阁功臣图》

清刘源绘《凌烟阁功臣图》

清刘源绘《凌烟阁功臣图》


       第一名、贵戚豪族英冠人杰——长孙无忌

清刘源绘《凌烟阁功臣图》

       长孙无忌(约597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先世乃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为长孙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内兄,文德顺圣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非常好学,“该博文史”。隋朝义宁元年(617年),李渊起兵太原。无忌进见,渊爱其才略,授任渭北行军典签。自此辅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政权,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以功第一,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


       第二名、宗室名王,独称军功——河间王李孝恭

清刘源绘《凌烟阁功臣图》

       李孝恭(591年—640年)唐初大将,高祖从侄,祖父是李蔚,就是李虎的第七个儿子(李世民的祖父李昺是李虎第三子)李渊自太原起兵,负责经略巴蜀。武德四年(621年)任夔州总管,大造战舰,练习水军,得李靖之助,灭萧铣,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任行军元帅,率李靖等诸将,镇压辅公祏,破广陵、丹阳,平定江南。拜扬州大都督。籍没妻、子。其后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贞观初任礼部尚书,改封河间郡王。玄武门之变保持中立。遂不得李世民宠信,逐渐退出权力核心,晚年以歌舞美人自娱。贞观十四年(640年),暴病身亡。


       第三名、贤辅谋深遭逢明主——莱公杜如晦

清刘源绘《凌烟阁功臣图》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中国陕西长安县)人,唐朝初期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中的主要谋臣之一,深受李世民的重用。


       第四名、智者尽言青史美臣——郑公魏征

清刘源绘《凌烟阁功臣图》

       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唐巨鹿曲城(今河北晋州市,又说,魏征河北馆 陶市)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少时贫困,隋朝末投奔瓦岗军,兵败,归唐。后为窦建德俘获,念才而收之。建德兵败,复归唐。官至太子洗马,乃李建成近臣。玄武门之变后建成死,唐太宗以其耿直,升谏议大夫,后迁秘书监、侍中等职。犯颜直谏太宗二百余次。卒时,太宗悲恸之极,谓侍臣:“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魏徵死后,唐太宗亲自赋诗一首,追忆故人。


       第五名、命世之才善建嘉谋——梁公房玄龄

清刘源绘《凌烟阁功臣图》

       房玄龄(579年—648年),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济南) 人。唐朝初年名相。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秦王参谋划策,典管书记,是秦王得力的谋士之一。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


       第六名、才高望重社稷之臣——申公高士廉

清刘源绘《凌烟阁功臣图》

       高士廉(575年-647年),山西太原仗义村人。唐代开国功臣。长孙皇后的舅父,曾多次照顾年幼时的长孙氏兄妹,官至尚书右仆射。唐太宗称他“涉猎古今,心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所乏者骨鲠规谏”,贞观十二年(638年)与黄门侍郎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葇、中书侍郎岑文本撰编《士族志》一百三十卷。有一子高真行。


       第七名、夺槊陷阵智勇双全——鄂公尉迟敬德

清刘源绘《凌烟阁功臣图》

       尉迟恭(585—658)字敬德,鲜卑族,朔州鄯阳(今山西朔城区)人。中国唐朝名将,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赠司徒兼并州都督,谥忠武,赐陪葬昭陵。尉迟恭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身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后尉迟恭被尊为民间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华门神。传说其面如黑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尉迟敬德与秦叔宝(秦琼)是“门神”的原型。


       第八名、南平吴会北定沙漠——卫公李靖 清刘源绘《凌烟阁功臣图》

       李靖(571—649),字药师,京兆府三原(今属陕西)人,唐朝伟大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统帅。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李靖长得仪表魁伟,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著有数种兵书,惟多亡佚。李靖是诸多将领中唯一可以和李世民媲美军功的人,其人善于明哲保身,故而终生无大患。但是由于玄武门之变保持中立,所以多数时间赋闲在家。

 

       第九名、骨鲠大儒直言不隐——宋公 萧瑀 清刘源绘《凌烟阁功臣图》

       萧瑀(575年—648年),字时文,自幼以孝行闻名天下,且善学能书,骨鲠正直,并深精佛理。李渊起兵后,归附唐朝,善行政,终生为李渊重用。李世民即位后,因与房玄龄、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从不“改过自新”。后来李世民评价其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太宗认为萧瑀性多猜贰,刚忌太过,最后谥曰“贞褊公”,册赠司空,陪葬昭陵。由此,可见一个人再忠厚梗直,毕竟逆触龙鳞,使人耿耿于怀。

 

       第十名、临危不惧真正将军——褒公段志玄 清刘源绘《凌烟阁功臣图》

       段志玄(?~642)唐初齐州人(现山东临淄),唐代开国功臣。其父段偃师,隋末为太原书佐,从李渊起兵,官至郢州刺史。志玄随父在太原时,甚为李渊次子李世民所重。贞观十一年(637年),被改封为褒国公,贞观十二年(638年),拜右卫大将军,贞观十四年(640年),加镇军大将军。贞观十六年(642年)病卒,赠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谥号“庄肃”。

 

       第十一名、开国猛将入京首功——夔公刘弘基 清刘源绘《凌烟阁功臣图》

       刘弘基(582年—650年),雍州池阳人。弘基少年时落拓不羁,与一些轻浮子弟和任侠交往,不谋家产,自太原起事便追随李渊父子,与李世民友善,进攻长安时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玄武门之变拥立有功。贞观年间因多次贪污被弹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是将他贬官。太宗征伐高丽,刘弘基又为前军大总管,力战有功。高宗永微元年(650年)病死,年六十九,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襄,陪葬昭陵。刘弘基临死前,遗命只留给诸子每人奴婢各十五人,良田五顷。认为子孙“若贤,固不藉多财;不贤,守此可以免饥冻。”


       第十二名、隋室贵臣唐朝义夫——蒋公屈突通 清刘源绘《凌烟阁功臣图》

       屈突通(557年—627年),复姓屈突,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屈突通“性刚毅,志尚忠悫,检身清正,好武略,善骑射。”因此民间顺口流传:“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旧唐书•屈突通列传》其弟屈突盖)由此可见人们对他们的敬畏心理。李渊起兵后进攻长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战,力尽后自杀未遂,最终投降李渊,被封为兵部尚书。后参与唐朝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尤其灭王世充被评为战功第一,升右仆射。后被委派镇守洛阳,于贞观元年病故。

 

       第十三名、参预谋略秦府能臣——勋公殷开山 清刘源绘《凌烟阁功臣图》

       殷开山(—622年),名峤,以字行,京兆鄂(今陕西鄂县)人。殷开山年青时以学行知名,尤善尽牍写作。李唐起兵后,秦王李世民召之为长史,常常四处招慰关中流民、群盗,并与刘弘基一起首入京城,赐爵陈郡公。后来又跟随太宗评讨薛仁果和王世充,以军功进爵勋国公。在征伐刘黑闼的路上,殷开山病死,李世民临丧痛哭,赠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谥曰节。是凌烟阁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个。贞观四年,诏以佐命之功配飨唐高祖庙庭。


       第十四名、驸马英雄临危不惧——谯公柴绍

清刘源绘《凌烟阁功臣图》

       柴绍(578年—638年)字嗣昌,晋州临汾(今山西临汾)人,唐朝大将,柴绍出身于将门,自幼便“趫捷有勇力”( 《旧唐书•柴绍列传》 ),唐国公李渊将三女儿(即后来的平阳公主)嫁给了柴绍。参与攻克长安、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重要战役。贞观年间作为主将消灭最后一位反王梁师都。贞观十二年病故。

21 

       第十五名、太原从龙晚节不终——邳公长孙顺德 清刘源绘《凌烟阁功臣图》

       长孙顺德,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的本家叔父(亦太宗李世民的叔岳父).隋炀帝出兵高丽时,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与李氏父子友善。太原起兵时,与刘弘基一同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进攻长安时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拜为左骁卫大将军,封薛国公。贞观年间因多次贪污被弹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贬官而已,病故。赠荆州都督,谥曰襄。贞观十三年追封为邳国公。永征五年重赠开府仪同三司。

 

       第十六名、出身寒贱外恭内诡——勋公张亮 清刘源绘《凌烟阁功臣图》

       张亮-646年),郑州荥阳人。出身寒贱,务农为业。史载,张亮“倜傥有大节,外敦厚而内怀诡诈。”李世勣、房玄龄荐张亮给李世民,为秦王府车骑将军,逐渐大受宠任。太宗践位,封长平郡公,授怀州总管。贞观十七年四月,洛州都督张亮因为以前检举过侯君集,此次受奖擢升为刑部尚书且参知政事。646年,常德告发张亮养五百义子,意图不轨。太宗命马周调查此事确凿。太宗与百官议论,定张亮为死罪。4月17日,张亮在长安西市处斩。

 

       第十七名、摧凶克敌恃宠矜功——陈公侯君集 清刘源绘《凌烟阁功臣图》

       侯君集(?—643年),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人,唐朝名将,唐初大将。君集少年时以武勇称,隋末战乱中,被秦王李世民引入幕府,从征讨有功,累迁左虞候﹑车骑将军。太宗即位,君集任左卫将军,封潞国公,迁右卫大将军。贞观四年(630),任兵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参议朝政(即宰相)。九年,为积石道行军总管,随李靖平吐谷浑,策划军事,分兵深入,君集有大功。十一年,改封陈国公。十二年,迁吏部尚书,仍参朝政。君集出自行伍,素无学术,及被任用,方始读书。他出为将领,入参朝政,获得当时称誉。李世民诸子争当太子的斗争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图谋杀李世民拥立承乾,事泻被杀。因李世民念旧,故而留一子以继侯君集香火,并且时常到凌烟阁观侯君集画像而哭。

 

       第十八名、助定奇策英年早逝——郯公张公瑾 清刘源绘《凌烟阁功臣图》

       张公瑾(594年—632年),字弘慎,魏州繁水人。开始在王世充手下为官。高祖李渊建唐,张公瑾归国,后为尉迟敬德等人将张公瑾荐于李世民,引入幕府。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让占卜的人烧龟甲卜吉凶,张公瑾恰巧从外而入,拿起龟甲扔在地上,进言道:“凡行卜签,是以决嫌疑,定犹豫,现在举事不疑,用得着卜卦吗?如果卜不吉,势已不可停阻,希望大王仔细想想。”李世民深然其言。其年六月四日,张公瑾与长孙无忌等九人埋伏于玄武门之外,成为李世民日后登基的关键人物之一。贞观元年,拜代州都督。后助李靖伐突厥,擒颉利,屡有战功,封邹国公。贞观六年四月辛卯(初八)日,在襄州都督任上,张公瑾病死,时年仅三十九。太宗不避辰日而哭之(古礼及当时风俗,辰日不能哭泣),谥曰襄。贞观十三年,改封郯国公。

 

       第十九名、骁勇虎臣义气将军——卢公程知节

清刘源绘《凌烟阁功臣图》

       程知节(589-665),济州东阿(今山东东阿西南)人,原名咬金,后更名程知节,字义贞,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命将开国功臣肖像,图画于皇宫凌烟阁,程知节即其中之一。程知节乃世家大族之后,原为瓦岗军勇将,李密失败后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秦叔宝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打手。唐高宗时出征贺鲁,屠杀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后病故。

 

       第二十名、德行淳备良谏纯臣——永兴公虞世南 清刘源绘《凌烟阁功臣图》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伯施,汉族,余姚人,唐初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自幼以文学著称。宇文化及江都兵变后被裹胁北返,宇文被灭后归窦建德,窦死后入李世民幕府。此后尽心辅佐李世民,被评价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虞世南虽然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当政得失,直言敢谏。他多次讽劝唐太宗要勤于政事,并以古帝王为政得失,论证利弊。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故世称“虞永兴”,享年八十一岁,赐礼部尚书。贞观十二年病故。

 

       第二十一名、高祖旧臣举义殊功——邢公刘政会

清刘源绘《凌烟阁功臣图》

       刘政会(-635年),滑州胙城人也,祖环隽,北齐中书侍郎,李渊任太原留守时的老部下,随李渊起兵,首义功臣。此后负责留守太原,刘武周进攻时被俘。忠心不屈,还找机会打探刘武周军情秘报李渊。刘武周灭亡后获救。曾担任刑部尚书,光禄卿等职,封邢国公。贞观九年病故。谥曰襄。

 

       第二十二名、忠纯不贰心存唐朝——莒公唐俭 清刘源绘《凌烟阁功臣图》

       唐俭(579年—656年),字茂约,汉族,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北齐大臣,其父唐鉴与唐高祖李渊为世交。参与李渊太原起兵。武德元年,升为中书侍郎。李世民击破刘武周后,唐俭拜礼部尚书,授天策府长史,封莒国公,被特赐免死罪一次。贞观初年一面派唐俭为使说降匈奴,一面派李靖进军。李靖奇袭突厥,生擒颉利可汗,唐俭竟于乱军之中逃生,授民部尚书。因怠于政事贬官。高宗显庆元年病故,谥曰襄,陪葬昭陵。

 

        第二十三名、国家长城义名天下——英公李绩

清刘源绘《凌烟阁功臣图》

       李绩(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字懋功(亦作茂公)。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随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又担任主将灭徐圆朗,随李孝恭灭辅公祏。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与李靖一起灭亡突厥,此后十六年负责唐朝北边防御,多次击败薛延陀势力,又随李世民进攻高丽。李世民死后辅佐唐高宗,被委以军事,担任主将再次出征高丽,终于将高丽灭亡。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唐高宗重画其形象于凌烟阁。灭高丽后次年病逝。高宗亲为举哀,辍朝七日,赠太尉,谥曰贞武,陪葬昭陵。

 

       第二十四名、马槊英雄勇武绝伦——胡公秦叔宝 清刘源绘《凌烟阁功臣图》

       秦琼(?—638年),字叔宝,中国唐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济南五龙潭有其故居。历史上的秦琼以勇猛彪悍著称。于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同程知节等人一起投唐,被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帐下。参加了李世民的历次征战,每战必先,常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626年(武德九年),未参与玄武门之变,但事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秦琼晚年因历次作战负伤太多而疾病缠身,常对人说:“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贞观十二年(638年),在任徐州都督时去世,陪葬昭陵。贞观十三年(639年),秦琼被追封为胡国公。贞观十七年(643年),秦琼与长孙无忌等人被图形凌烟阁,封为唐开国二十四功臣之一。

 

       清康熙年间刘源绘制的《凌烟阁功臣图》是一部以唐代历史人物为题材,颂扬功臣忠节,旨在表示对大清国忠心的书籍。除了24功臣像(每像都附题赞)。书末还附3幅观音大士像及3幅关圣帝君像,总共30幅。此本为光绪10年(1884)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

       凌烟阁是位于唐长安城太极宫西南三清殿旁的小楼。唐朝贞观十七年二月廿八日戊申(643年3月23日),唐太宗“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是为《二十四功臣图》,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这二十四位功臣包括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徵、尉迟敬德、李孝恭、高士廉、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世绩和秦叔宝二十四人。

 

       凌烟阁内这二十四功臣图,后来毁于唐僖宗广明元年的黄巢之乱,黄巢曾经攻入长安,大肆烧杀掠夺,所以这【二十四功臣图】并没有任何图像留存下来,此后仅能见于史学家或诗人的文章诗作之中。直到清康熙七年,才有中州刘源从先民遗存文翰中,心领神会,摹绘出大雅不群的《凌烟阁功臣图》。

 

        除了摹绘二十四位功臣之外,又加画了三幅观音大士像及三幅关圣帝君像,之所以增加这六幅图像,实有其用心,因为他曾见陈章侯所画水浒三十六人像,虽然古法谨严、姿神奇秀,但都取材绿林之豪客,不以表着忠良为旨意,于是他不揣效颦,希望藉由他的摹图,以导正人心,他说:「别为凌烟功臣一册,而以大士之慈悲、帝君之忠烈,冠于简端,聊以纪风云之盛,立仁义之极。…退水浒而进凌烟,更由凌烟而进之圣贤,进之菩萨,观是图者,置身将相之林,印证菩提之镜,余小子实有深志焉。」

 

       从该书的版式看,也是别开蹊径,独具风格。每像都附题赞:”诗则集之工部,字则仿之诸家。”几乎每幅题赞,都仿用一种字体,或仿钟繇、王羲之、怀素、刘岑,或仿坟书、悬针篆,或仿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直至赵孟頫等,无不酷似,由此又可见作者在书法方面也具有深厚的功力。于每幅题赞的周围均用种种纹饰,诗情画意、珠联璧合,充分显示了作者经营布局的绘画才智。题赞纹饰的内容也极广泛,有秦砖汉瓦、钟磬鼎彝、刀剑法器、书砚琴瑟等。就画种而论,有山水花卉、飞禽走兽、异石仙草等,很妥帖地点缀着题赞诗,起着一种烘托主题的作用。(文字介绍参考:凌烟阁功臣图像)

 

       插图由吴中名匠朱圭刊刻,朱圭堪称是这个时代的雕刻骄子。在这些人物画上,大都画着缜密的花纹图案,细如毫毛,诸如屈突通、李世绩着身的盔甲,纹饰细密,但端其每笔,都刻得很清晰。关公、魏征的胡须,不仅线条精细,而且还刻得生动、自然,令人折服。观音、罗汉、关公、周仓身上的衣纹,可谓柔媚如春蚕吐丝,同时做到了”细巧求力”。

 

       刘源,字伴阮,号猿仙,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寄居于江苏苏州。康熙间供奉内廷,官至刑部主事。工书画、精鉴赏制作等都精彩绝伦。时人有比之于王维者。刘氏《凌烟阁功臣图》与同时的金古良《无双谱》齐名,代表康熙时期人物版画的风格。朱圭,吴郡人,出身书香门第,以木刻画为业。康熙五十一年(1712)成了皇家的木刻画作者。朱氏有杰作存世,如焦秉贞绘的《御制耕织图》、王原祁、宋骏业、冷枚等绘的《万寿盛典图》、《石濂和尚离六堂集》附图,为康熙间吴中名匠,镌图以纤丽工致著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