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部分平仄两用字解释【转】
【燕】 作“国名、地名”时读平声,如“燕国”、“燕山”、“燕赵大地”;做“动 物名”解时读仄,如“春燕”、“燕子”。
【正】做“农历的第一个月”解时读平,如“正月”,做形容词“不偏、不邪”解时读仄,如“正气”;做动词“治罪、纠正”解时读仄,如“就地正法”;做副词“恰好”解时读仄,如“正在”、“正好”。
【长】做形容词,与“短”相对应时读平,如“长天”、“长江”;做其他解时读仄,如“长子”、“生长”、“身无长物”等。
【调】做动词“调节”解时读平,如“调理”,做形容词“和谐”解时读平,如“风调雨顺”;做动词“迁、转”解时读仄,如“调动”。做“乐律、韵律”解时读仄,如“平调”等。
【没】做副词“无”解,和“有”相对时读平,如“没心没肺”;做动词解时,一律读仄,如“淹没”、“出没”等。
【中】做方位词“里”解,和“外”相对时读平,如“中间”、“中外”等;做动词解时一律读仄,如“中计”、“击中”等。
【重】做数词“层”解时读平,如“千重山”等,做副词“再”解时读平,如“重复”;做形容词与“轻”相对时读仄,如“心重如铅”。
【间】做方位词解时读平,如“中间”,做量词解时读平,如“一间房”;做名词“空隙”解时读仄,如“故君臣多间”,做动词解时一律读仄,如“离间”等。
【难】做形容词“不容易”解时读平,如“难分难解”等;做名词“祸乱”解时读仄,如“国难家仇”,做动词“责备”、“指责”解时读仄,如“突然发难”等。
【强】做形容词,与“弱”相对时读平,如“强大”;做形容词“固执”解时读仄,如“倔强”。
【冠】做名词“帽子”解时读平,如“衣冠”;做动词解“超过。。。。。做为第一”时一律读仄,如“力冠群雄”、“冠军”。
【荷】做名词“植物”解时读平,如“荷花”;做动词“扛”负重‘’解时读仄,如“荷锄在肩”。
【和】做连词“与”解时读平,如“甲和乙”,做形容词“缓”解时读平,如“和气”,做姓氏解时也读平;做“响应”解时读仄,如“一唱一和”。
【缝】做动词“用针线连接衣物”解时读平,如“缝补”;做名词“空隙”解时读仄,如“缝隙”。
【论】做书名《论语》的简称时读平。做名词,通“伦”时读平,做动词通“抡”时读平;做名词“主张、学说”解时读仄,如“长篇大论”,做动词“陈述”、“谋虑”解时读仄,如“坐而论道”。
【任】做姓氏解时读平,做古代南方一种“乐器名”时读平,如“任乐”,做周朝国名时读平,如“任地”;做动词、名词、连词、量词时一律读仄,如“任用”、“责任”、“上任”。
【咽】做人体器官名词解时读平,如“咽喉”;做形容词“吐气有阻塞感”时读仄,如“鸣咽”。做动词“吞”解时读仄,如“咽气吞声”。
【做】通“作”,做动词时读平,如“做坊”(“作坊”);做动词“进行工作”解时读仄,如“做事”。
【便】做形容词“轻盈、美好”解时读平,如“清声而便体”。做副词“就”、“即使”解时读仄,如,“便是爷娘亲来,也是如此”。
【骑】做动词“跨”解时读平,如“骑马”,做名词“一人一马”解时读仄,如“翩翩两骑来是谁?”,做动物名词“马”解时读仄,如“一兵一骑”。
【分】做动词“裂”、“离开”解时读平,如“分别”;做名词“事情”解时读仄,如“名分”、“本分”。
【华】做名词“中国”解时读平,如“华夏”,做名词“光辉”解时读平,如“日月光华”,做形容词“佳丽工巧”解时读平,如“丽居华盖”;做名词“山名”解时读仄,如“华山”。
【兴】做动词“旺盛、发达”解时读平,如“兴亡”,做动词“出”解时读平,如“兴兵问罪”;做名词“兴致”解时读仄,如“豪兴大发”。
【攒】做动词“搭建”解时读平,如“攒书”;做动词“积累”解时读仄,如“攒钱”。
【予】做代词“我”解时读平,如“予及汝皆亡”;做动词“给”解时读仄,如“君子来朝,何锡予之?”。
【看】古代时平仄两读,意义相同。在《新韵》中,“看”读平和读仄时,其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在表示眼睛的动作时读仄,如“看见”,如果动作不只是由眼睛完成时,读平,如“看守”、“看护”。
【奔】做动词“快跑”时读平,如“奔腾”,做“女子不顾礼节与男子出走”解时,读平,如“私奔”;做副词“将近”解时读仄,如“岁数已奔四十了”,做动词“直往、趋向”解时读仄,如“疲于奔命”。
【教】做动词“传授”解时读平,如“教书”,做介词“被”解时读平,如“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回”;做动词“持杖或执鞭以进行指导”解时读仄,如“教化”。
【胜】做形容词,做“腥”的本字时,读平,如“胜,犬膏臭也”。做动词“耐受”、“忍受”解时,也读平声。如“高处不胜寒”;做名词“胜利”解时,读仄,如“每战必胜”,做动词“超过”解时,读仄,如“交友须胜我,似我不如无”。
在《新韵》中,“胜”虽是平仄两读,但读平时代表一种“由氨基酸脱水后所得的物质”,又叫“肽”,其他意义时一律读仄。
【横】做名词“平”解,与“纵”相对时读平,如“横刀立马”;做形容词“不讲理”解时读仄,如“蛮横”。
【要】做“腰”的古字时读平(音“腰”),做动词“邀请”时读平(音“邀”),如《桃花园记》中“便要还家,设酒杀鸡做食”,做“简约”解时读平,如《书·康诰》中“辞尚体要”;做其他解时读仄。在新韵中也是平仄两读,读平声如“要求”,读仄声如“要素”。
【衣】做名词“衣物”解时读平,如“七月流火,九月更衣”;做动词“穿衣”、“给人衣服穿”、“包裹起来”解时,读仄(音“意”)
【那】做形容词通“娜”解时读平,如“阿那”(婀娜),做名词“古神名”解时也读平声,如“那吒”;做代词解,与“这”相对时读仄,如“那厮”、“那人”、“那时”。
【并】做名词“太原城一带”解时读平(音“冰”),如“并州”、“并刀如水,吴盐胜雪”;做动词、连词解时读仄,如“合并”、“并且”。
【塞】做动词“阻挡”等解时平仄两读,读平时音“腮”,当与其他字合起来成词组时读仄,音“色”,读平声如“塞子”、“活塞”“塞车”,读仄声如“堵塞”、“塞责”等;做名词“险要关口”解时读仄(音“赛”),如“塞翁失马”。
【发】做动词“放箭”、“上路”、“发布”、“发泄”解时读平,如“发射”、“出发”;做名词身体器官“头发”解时读仄,如“披头散发”。
二、古代平仄两读,现在一律只读仄声的字:
【纵】做方位词“竖直”解,与“横”相对时,读平声(音“棕”),做副词“即使”解时读仄,如“纵然”等。在《新韵》中一律读仄声。
【过】做名词古国名时读平(音“锅”),做姓氏解时也读平。其他读仄。在《新韵》中一律读仄声。
【亢】做名词“咽喉、喉咙”解时读平,如“乃仰绝亢而死”。做名词“二十八星宿名”时也为平。做形容词“高、高傲、刚强、要害”解时,读仄,如“不亢不卑”。做动词通“抗”解时读仄。在《新韵》中一律读仄声。
【不】做形容词“大”解时读平(音“批”),如《诗·周颂·清庙》中“不显不承”。做名词“花蒂”解时,读平(音“夫”),如《诗·小雅·常棣》中“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做副词,同“否”时,也可读平声,按现在的拼音为
fōu
(阴平),如“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做副词表示否定意义时读仄,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新韵》中一律读仄声。
【撞】古代平仄两读(读平时为“床”音),意义不变。在《新韵》中一律读仄。
【叹】古代平仄两读(读平时为“谈”音),意义不变。在《新韵》中一律读仄。
【治】古代平仄两读(读平时为“只”音),意义不变。在《新韵》中一律读仄。
【誉】古代平仄两读(读平时为“鱼”音),意义不变。在《新韵》中一律读仄。
【篦】古代平仄两读(读平时为“鼻”音),意义不变。在《新韵》中一律读仄。
【亢】古代平仄两读(读平时为“杭”音),意义不变。在《新韵》中一律读仄。
【忘】古代平仄两读(读平时为“王”音),意义不变。在《新韵》中一律读仄。
【望】古代平仄两读(读平时为“王”音),意义不变。在《新韵》中一律读仄。
【醒】古代平仄两读(读平时为“腥”音),意义不变。在《新韵》中一律读仄。
【探】古代平仄两读(读平时为“滩”音),意义不变。在《新韵》中一律读仄。
【嵌】古代平仄两读(读平时为“谦”音),意义不变。在《新韵》中一律读仄。
三、古代平仄两读,现在只读平声的字:
【思】做动词“思考”、名词“心情”时读平,如“三思而行”;做名词“情思、心绪”解时读仄(音“寺”),如“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在《新韵》中一律读平。
【闻】古代平仄两读(读仄时为“位”音),意义不变。在《新韵》中一律读平。
【行】古今皆有“邢”、“航”两种平声读音;唯其表示“行为”、“德行”时读仄(其音为“杏”),如“道行深厚”。表示“班辈、排行”时读仄音(其音为hàng
(去声)),如《汉书·苏武传》中“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在《新韵》中一律读平。
【从】做动词、名词、介词时均为平;同“纵”意,做方位词“竖”、“南北方向“解时,读仄(“粽”音),如“遂散六国之从”。在《新韵》中一律读平。
【吹】做动词做“合口送气”、“以气吹物”、“夸大其词”解时,均读平,唯做“吹奏竽、笙等乐器”解时,读仄(其音为
chùi (去声))。在《新韵》中一律读平。
【王】做名词“君主的称号”(周朝以后的功臣们也有被封王的)解时,读平,如“君王”;做“古代中原以外的各族官员朝见天子的行动”解时,读仄(音“忘”)。通“旺”时也读仄。在《新韵》中“王”字没有这一解释,只读平。
【疏】除做名词“给皇帝的奏折”、“僧道在拜忏时焚烧的祝告文”解时读仄(音“树”),外,一律读平。在《新韵》中一律读平。
【莹】古代平仄两读(读仄时音“硬”),意义相同。在《新韵》中一律读平。
【听】做动词“用耳朵感受声音”、“听取”解时读平,做名词“探听消息的耳目”解时读平;在做动词“听任、任凭”解时读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