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仄可通用字》76字表:

(2019-03-03 07:59:29)
分类: 诗词工具

《平仄可通用字》76字表:

    平水韵中 《平仄可通用字》字表:

   =平声一东韵, 去声一送韵=>义同中心也. 

   =平声三江韵, 去声三绛韵=>义同击也 

   =平声五微韵, 去声五未韵=>义同嘘气也 

   =平声七虞韵, 去声七遇韵=>义同奔驰也

   =平声九佳韵, 上声九蟹韵=>义同楷模也 

   =平声十一真韵, 去声十二震韵=>义同诚恳貌

   =平声十五删韵, 去声十六谏韵=>义同忧也 

   =平声二冬韵, 去声二宋韵=>义同供奉也

   =平声四支韵, 去声四寘韵=>义同馈遗也 

   =平声六鱼韵, 去声六御韵=>义同忧也 

 

   =平声八韵,去声八霁韵=>义同结也

   =平声十灰韵,去声十一队韵=>义同不明也 

   =平声十四寒韵,去声十五翰韵=>义同慨叹也

   =平声一先韵,去声十七霰韵=>义同绕也 

   =平声二萧韵,去声十八啸韵=>义同焚烧也

   =平声四豪韵,去声十八巧韵=>义同扰也 

   =平声七阳韵,去声二十三漾韵=>义同扬也

   =平声九青韵,去声二十五径韵=>义同朝廷也 

   =平声十一尤韵,去声二十五有韵=>义同水清也

   =平声十五咸韵,上声二十九豏韵=>义同险峻也 

 

   =平声四支韵,  去声四寘韵=>义同主其事也

   =平声二萧韵, 去声十八啸韵=>义同动也 

   =平声一东韵, 上声一董韵=>义同盲也 

   =平声二冬三江韵, 去声三绛韵=>义同水声

   =平声三肴韵, 去声十九效韵=>义同叩也 

    拖= [原字=左手右它]=平声五歌韵,上声二十哿韵=>义同曳也

   =平声八庚韵,去声二十五径韵=>义同玉色光洁也 

   =平声十二侵韵, 去声二十七沁韵=>义同呻吟也

   =平声十二盐韵, 去声二十九艳韵=>义同以石针病日砭 

   =平声六鱼韵, 去声六御韵=>义同吹嘘也

 

   =平声三肴韵, 去声十九效韵=>义同训诲也 

   =平声二冬韵, 上声二肿韵,去声二宋韵=>义同塞也

   =平声六鱼韵, 去声六御韵=>义同去也 

   =平声四支韵, 去声四寘韵=>义同廷设也

   =平声十三元韵, 去声十七霰韵=>义同美女也 

   =平声十一真韵, 去声十二震韵=>义同举也

   =平声十三元韵, 去声十四愿韵=>义同恨也 

   =平声十四寒韵, 去声十五翰韵=>义同视也

   =平声十四寒韵, 去声十五翰韵=>义同水大也 

   =平声十四寒韵, 去声十五翰韵=>义同叹息也

 

   =平声一先韵, 去声十六霰韵=>义同金饰也 

      轿=平声二萧韵, 去声十八啸韵=>义同小车也

   =平声二冬韵, 上声二肿韵=>义同水盛也 

   =平声六鱼韵, 去声六御韵=>义同毁誉也 

   =平声六鱼韵, 去声六御韵=>义是同也

   =平声十三元韵, 去声十四愿韵=>义同鼓鼻出声也 

   =平声十三元韵, 去声十三院韵=>义同屈曲之状也

   =平声十四寒韵, 去声十五翰韵=>义同大波也 

   =平声十四寒韵, 去声十五翰韵=>义同诬言相加也

   =平声十四寒韵, 去声十五翰韵=>义同欺也 

 

   =平声十五删韵, 去声十六谏韵=>义同毁谤也

   =平声三肴韵, 去声十九效韵=>义同黏也 

   =平声二萧韵, 去声十八啸韵=>义同照也

   =平声四豪韵, 去声二十号韵=>义同水运也 

   =平声十一尤韵, 去声二十五有韵=>义同笼也

   =平声四豪韵, 去声二十号韵=>义同骏马也 

   =平声五歌韵, 上声二十哿韵=>义同高也

   =平声七阳韵, 去声二十三漾韵=>义同远视也 

   =平声七阳韵, 去声二十三漾韵=>义同忽也

   =平声八庚韵, 去声二十四敬韵=>义同平议也 

 

   =平声九青韵, 去声二十五径韵=>义同从也受也,聆也

   =平声五歌韵, 上声二十哿韵=>义同引也 

   =平声二萧韵, 上声十八啸韵=>义同嘹嘈也

   =平声十一尤韵, 去声二十六宥韵=>义同卖也 

   =平声十五咸韵, 去声二十陷韵=>义同帆船也

   =平声十五咸韵, 去声三十陷韵=>义同言令恶也 

   =平声七阳韵, 去声二十三漾韵=>义同害也

   =平声七阳韵, 去声二十三漾韵=>义同旁也 

   =平声七阳韵, 上声二十二义韵=>义同方也

   =平声九青韵, 上声二十四迥韵,去声二十五径韵? =>义同梦觉也 

 

   =平声十五咸韵, 去声三十陷韵=>义同察也

   =平声五歌韵, 去声二十一个韵=>义同顺谐 

   =平声十蒸韵, 去声??二十五径韵=>义同倚也

 

    平仄通用字补遗百字【敏翔】

    且乞些亡语?占教衣不

    读丁中干予质?任它信

    分趣出参告唯造?塞奇

    遗契女害宿还射将?居

    屏长屯差度强从复食?

    御征思恶雨数于施易饭

    ? 曾会朝期养校乐归殿

    鲜 ?比沈泥渐齐潦焉父

    率畜 ?尽省祭华盖并冯

    阿针邪?远那费说龟叶

    行被见亲?觉解降陶龙



《平仄可通用字》76字表:

【剂】,【诽】,【誉】,【嘘】,【如】,【茹】,【纾】,【驱】,【输】,【诋】,【缔】,【霓】,【批】,【挤】,【颏】,【过】,【谆】,【泯】,【畛】,【嶙】,【论】,

【蜿】(此字注意读音,仄声读wǎn,平声读yuān,其实平声是‘冤’字的通假字,关于通假字大家在学习古文的时候已有所了解,其实这也是语言文字发展的产物,就是现在大多字词典都还保留‘冤’字的‘蜿’义),【翰】,【看】,【漫】,【叹】,【潸】,【摊】,【谰】,【讪】,【先】,【缠】,【搴】,【癣】,【娇】,【摇】,【标】,【哨】,【橇】,

峤】(注意读音,平声读qiáo,仄声读jiào),【轿】(注意读音,平声读qiáo,仄声读jiào,这种读音区别在现今在很多地方依然在延续,主要是地域差别造成的),【嘹】,【钞】,【敲】,【漕】,【挠】,【骜】,【爹】(注意读音,平声读diē,仄声读duǒ,这种读音现今所遗痕迹难寻 ),【桦】,【望】,【偿】,【妨】,【防】,【吭】,【障】,【忘】,【评】,【莹】,【轻】,【侦】,【廷】,【醒】,【听】,【町】,【凭】,【凝】,【浏】,【瘤】,【蹂】,【篓】,【妊】,【颔】,【兼】,【潜】,【苫】,【砭】,【谗】,【嵌】”

       除了上面说的78个字外还有12个字也很特殊,这些字的其中某一项字义是平仄两用而意义相同的,它们是“【侗】,【淙】,【仔】,【瓠】,【娠】,       【哑】, 【杷】, 【哆】,【咤】,【抢】,【吟】,【佃】”,这12个字具体平仄因字义变化情况如下:

  【侗】当读tong时字义表示为“长(chang)大、直”(做形容词用),同仄通用而字义不随平仄变化(新声为仄声),该字义可引申为通达无障碍,如《庄子·庚桑楚》句“能翛然乎?能侗然乎?”;而当读tóng字义为“儿童、未成年人”(名词)“幼稚无知”(形容词)时,为仄声(新声平声);当读dòng表示我国的少数民族名时为仄声(新声也是仄声)。也就是说后两种读音变化而字义也发生变化,并不能平仄通用,要按具体语言环境而定。

       【淙】:“淙”常规用法,读cóng,平声二冬韵,具体字义就不讲了,网络都能查到,而作为另外一种字义就很少见,而且网络是很难查询到的,做动词,意为 “灌注、冲击”,读shuang,平仄通用字义不随平仄变化而改变,分属上平三江和去声三绛韵,如唐元结《订司乐氏》“元子谢曰:‘次山病馀昏固,自顺於空山穷谷。偶有悬水淙石,泠然便耳,醉甚,或与酒徒戏言,呼为水乐。不防君子过闻而来,实辱君子之车仆。’”再如晋朝郭璞《江赋》“出信阳而长迈,淙大壑与沃焦,若乃巴东之峡,夏后疏凿。”还可查宋程大昌《演繁露·浮石》“石之出水也,本甚崭岩不齐。绍兴甲子岁,两浙大水漫灭垠岸,浮石没焉。水退石仍出,而崭岩者皆去,盖为猛浪沙石之所淙凿乃此圜浑也。”

      【仔】:当读zi做动词用,表示“胜任”,是可平可仄而字义不变的(新声平声),如《诗经·周颂·敬之》句“佛时仔肩”、王安石《王深父墓志铭》句“维德之仔肩,以迪祖武”。而当读zǎi做名词用,表示“儿子、动物之小称却只能是仄声(新声仄声,方言通崽),而不能平仄通用。

       【瓠】:当读hu做名词用,表示“蔬菜植物,也叫扁蒲、葫芦”时是可平可仄而意义相同的(新声仄声);而当读hú做名词用表示“瓦壶”的时候只作平声;当读huò做形容词用,表示“空廓貌”时为仄声,如《庄子·逍遥游》句“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娠】:这个字根据读音不同平仄不同,但字义相同,如表示女性怀孕或意为包孕、包含时读shēn为平读zhèn为 仄(古音读法与地域方言有关,新声为平);当做名词用,通“侲”,读zhēn为平读zhèn为 仄且平声和仄声所表达意义不相同(新声变化同古音)。

  【哑】:当读e做名词用,表示“笑声”时可平可仄而字义不变(新声仄声),如《易·震》句“笑声哑哑,后有则也”;当读yǎ做形容词表示“失音、口不能言”时为仄声(新声仄声);读yà做叹词、语气词、象声词,做仄声,也可读平声(新声平声),如《易林·师之萃》句“凫雁哑哑”、唐刘言史《买花谣》句“青丝玉轳声哑哑”。

  【杷】:读pa做名词表示“农具名、耙梳、枇杷”时或是做动词表示“用手挖掘”为平声(新声平声);而读bà 做名词表示“柄、把”时仄声(新声仄声),这个字我考证结果与他人不同,只有字义表示田器的时候是平仄通用,但读音变化,也就是平声读pa,仄声读ba。

  【哆】:读chi che 做形容词表示“张口的样子、放荡、分散(哆然:人心涣散)”时可平可仄(新声平声),如《诗经·小雅·巷伯》句“哆兮哆兮,成是南箕”、唐韩愈《元和圣德诗》句“群星从坐,错落哆哆”;而当读duō做象声词或名词(如哆啰呢,现代词语,一种毛织呢料)为平声(新声平声)。

  【咤】:读zha 做形声词表示“发怒的声音、吃饭口中有声”或形容词“悲痛”或动词“奠爵”时可平可仄而字义比随这变化(新声仄声);而读chà做动词表示“夸耀”、“惊讶”(通“诧”)时为仄声(新声也是仄声)。

  【抢】:当读qiang做动词用表示“触、冲撞、推搡、逆、挡、代替”等时可平可仄而字义不随平仄变化而变(新声平声),如《庄子·逍遥游》句“我决起而飞,抢楡枋,时则不至而控於地矣”,再如白居易诗句“足伤金距缩,头抢花冠翻”。而读qiǎng做动词表示“争夺、争先”时只做仄声(新声相同);读qiàng做动词表示“拾掇”为仄声(新声仄声);读chéng为平声,通常做形容词,如“抢攘”意为“纷乱的样子”;读chēng亦然平声,意为“美丽”,如《西厢记》句“右壁个佳人,举止轻盈,脸儿说不得的抢”。

  【吟】:读yin 做动词表示“叹息、歌咏、鸣,啼、口吃”等或名词表示“诗体名”皆可平可仄而字义无改(新声平声);而读jìn做动词表示“闭口”(通噤)为仄声(新声仄声);还可以读yǐn,如“噤吟”,为仄声(新声仄声)。从这些读音可以发现,很多字义而今基本是不用了,也就是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方有价值,现在实际创作中我们不可能再使用通假字,尽管允许古音古韵和新声新韵的并行,但我想应不再允许使用通假字了。

  【佃】:读tian 做动词用表示“耕作、打猎”时平仄皆可(新声平声),意义相同,如《资治通鉴·陈长城公至德二年》句“边境未宁,不可广佃”;而读diàn做名词表示“向地方或官府租种土地的农民”时为仄声(新声仄声),如佃户。

   这两者加起来也就是90个字,是不是还有其他平仄通用字存在,在平水韵中列举的韵字中基本没有了(当然不排除还有极个别例证),至于网络查询工具所列之“通”大多不能平仄通用,这在前面已经说了。看了这些平仄通用字,很多人觉古音真是麻烦,当熟谙古音古韵后即可发现没啥难的,只是尚有一些人对其中一些字表示质疑,这很正常,毕竟很多人完全生活在普通话的环境中,对所谓的“古”一片茫然,我想说的就是不因部分人的茫然而否定既定的事实,也就是我们老祖宗的文化就是如此,你想改变也改变不了,我们只能加以发掘和传承,并合理运用。

《平仄可通用字》76字表:

平仄两音意义不同者

 

         仄-名词    平-形容词

         仄-名词    平-形容词

         仄-名词    平-动词

         仄-名词    平-动词

         仄-名词    平-动词

         仄-名词    平-动词

         仄-名词    平-动词

         仄-名词    平-动词

         仄-名词    平-动词

         仄-名词    平-动词


         仄-名词    平-动词

         仄-名词    平-动词

         仄-名词    平-动词

         仄-名词    平-动词

         仄-名词    平-动词

         仄-名词    平-动词 形容词

         仄-名词    平-动词 使

         仄-名词    平-动词 让

         仄-名词 名份 平-动词

         仄-动词    平-名词


         仄-动词    平-名词

         仄-动词    平-名词

         仄-动词    平-名词

         仄-动词    平-名词 中间

         仄-动词 染  平-名词

         仄-动词    平-其它

         仄-动词及长幼 平-长短

         仄-动词 漫出 平-形容词 漫漫

         仄-宰相    平-互相

         仄-燕子    平-国名


         仄-翰墨    平-鸟羽

        便 仄-方便    平-安静

         仄-名胜    平-经得起 胜过

         仄-因为    平-作为

         仄-州名    平-和也

         仄-占据    平-占卜

         仄-形容词   平-名词 扁舟

         仄-形容词   平-动词

         仄-形容词 副词 平-正月

         仄-判别    平-拼着


         仄-否定    平-是否

         仄-依     平-同旁

         仄-波     平-沧浪

         仄-勉强    平-强有力

         仄-施舍    平-施行

         仄-相称    平-应当 正值

         仄-相称合适  平-称谓

         仄-要不要   平-约也

         仄-副词 俄顷 平-动词

         仄-唱和    平-合好 与


         仄-略有    平-形容词 偏颇

         仄-陈设    平-供给

         仄-无奈    平-何也

         仄-华山    平-华美

         仄-禁止 禁令 平-经得起

         仄-雷声    平-富 大

         仄-轻重 副词 平-重叠

         仄-听任 任务 平-动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