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可通用字》76字表:

分类: 诗词工具 |
|
【剂】,【诽】,【誉】,【嘘】,【如】,【茹】,【纾】,【驱】,【输】,【诋】,【缔】,【霓】,【批】,【挤】,【颏】,【过】,【谆】,【泯】,【畛】,【嶙】,【论】,
【蜿】(此字注意读音,仄声读wǎn,平声读yuān,其实平声是‘冤’字的通假字,关于通假字大家在学习古文的时候已有所了解,其实这也是语言文字发展的产物,就是现在大多字词典都还保留‘冤’字的‘蜿’义),【翰】,【看】,【漫】,【叹】,【潸】,【摊】,【谰】,【讪】,【先】,【缠】,【搴】,【癣】,【娇】,【摇】,【标】,【哨】,【橇】,
【峤】(注意读音,平声读qiáo,仄声读jiào),【轿】(注意读音,平声读qiáo,仄声读jiào,这种读音区别在现今在很多地方依然在延续,主要是地域差别造成的),【嘹】,【钞】,【敲】,【漕】,【挠】,【骜】,【爹】(注意读音,平声读diē,仄声读duǒ,这种读音现今所遗痕迹难寻 ),【桦】,【望】,【偿】,【妨】,【防】,【吭】,【障】,【忘】,【评】,【莹】,【轻】,【侦】,【廷】,【醒】,【听】,【町】,【凭】,【凝】,【浏】,【瘤】,【蹂】,【篓】,【妊】,【颔】,【兼】,【潜】,【苫】,【砭】,【谗】,【嵌】”,
【侗】:当读tong时字义表示为“长(chang)大、直”(做形容词用),同仄通用而字义不随平仄变化(新声为仄声),该字义可引申为通达无障碍,如《庄子·庚桑楚》句“能翛然乎?能侗然乎?”;而当读tóng字义为“儿童、未成年人”(名词)“幼稚无知”(形容词)时,为仄声(新声平声);当读dòng表示我国的少数民族名时为仄声(新声也是仄声)。也就是说后两种读音变化而字义也发生变化,并不能平仄通用,要按具体语言环境而定。
【娠】:这个字根据读音不同平仄不同,但字义相同,如表示女性怀孕或意为包孕、包含时读shēn为平读zhèn为 仄(古音读法与地域方言有关,新声为平);当做名词用,通“侲”,读zhēn为平读zhèn为 仄且平声和仄声所表达意义不相同(新声变化同古音)。
【哑】:当读e做名词用,表示“笑声”时可平可仄而字义不变(新声仄声),如《易·震》句“笑声哑哑,后有则也”;当读yǎ做形容词表示“失音、口不能言”时为仄声(新声仄声);读yà做叹词、语气词、象声词,做仄声,也可读平声(新声平声),如《易林·师之萃》句“凫雁哑哑”、唐刘言史《买花谣》句“青丝玉轳声哑哑”。
【杷】:读pa做名词表示“农具名、耙梳、枇杷”时或是做动词表示“用手挖掘”为平声(新声平声);而读bà 做名词表示“柄、把”时仄声(新声仄声),这个字我考证结果与他人不同,只有字义表示田器的时候是平仄通用,但读音变化,也就是平声读pa,仄声读ba。
【哆】:读chi che 做形容词表示“张口的样子、放荡、分散(哆然:人心涣散)”时可平可仄(新声平声),如《诗经·小雅·巷伯》句“哆兮哆兮,成是南箕”、唐韩愈《元和圣德诗》句“群星从坐,错落哆哆”;而当读duō做象声词或名词(如哆啰呢,现代词语,一种毛织呢料)为平声(新声平声)。
【咤】:读zha 做形声词表示“发怒的声音、吃饭口中有声”或形容词“悲痛”或动词“奠爵”时可平可仄而字义比随这变化(新声仄声);而读chà做动词表示“夸耀”、“惊讶”(通“诧”)时为仄声(新声也是仄声)。
【抢】:当读qiang做动词用表示“触、冲撞、推搡、逆、挡、代替”等时可平可仄而字义不随平仄变化而变(新声平声),如《庄子·逍遥游》句“我决起而飞,抢楡枋,时则不至而控於地矣”,再如白居易诗句“足伤金距缩,头抢花冠翻”。而读qiǎng做动词表示“争夺、争先”时只做仄声(新声相同);读qiàng做动词表示“拾掇”为仄声(新声仄声);读chéng为平声,通常做形容词,如“抢攘”意为“纷乱的样子”;读chēng亦然平声,意为“美丽”,如《西厢记》句“右壁个佳人,举止轻盈,脸儿说不得的抢”。
【吟】:读yin 做动词表示“叹息、歌咏、鸣,啼、口吃”等或名词表示“诗体名”皆可平可仄而字义无改(新声平声);而读jìn做动词表示“闭口”(通噤)为仄声(新声仄声);还可以读yǐn,如“噤吟”,为仄声(新声仄声)。从这些读音可以发现,很多字义而今基本是不用了,也就是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方有价值,现在实际创作中我们不可能再使用通假字,尽管允许古音古韵和新声新韵的并行,但我想应不再允许使用通假字了。
【佃】:读tian 做动词用表示“耕作、打猎”时平仄皆可(新声平声),意义相同,如《资治通鉴·陈长城公至德二年》句“边境未宁,不可广佃”;而读diàn做名词表示“向地方或官府租种土地的农民”时为仄声(新声仄声),如佃户。
这两者加起来也就是90个字,是不是还有其他平仄通用字存在,在平水韵中列举的韵字中基本没有了(当然不排除还有极个别例证),至于网络查询工具所列之“通”大多不能平仄通用,这在前面已经说了。看了这些平仄通用字,很多人觉古音真是麻烦,当熟谙古音古韵后即可发现没啥难的,只是尚有一些人对其中一些字表示质疑,这很正常,毕竟很多人完全生活在普通话的环境中,对所谓的“古”一片茫然,我想说的就是不因部分人的茫然而否定既定的事实,也就是我们老祖宗的文化就是如此,你想改变也改变不了,我们只能加以发掘和传承,并合理运用。
平仄两音意义不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