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股溢价率这个概念理解起来比较晦涩,极易引起误解。其实,它是从可转债交易的角度来判断可转债的价格是否偏高或者低估,偏离的幅度有多大?
还是以上面洪涛转债为例,截止2018年9月10日收盘,其转股溢价率=(86.613/33.57-1)*
100%=158%。这就是说,其转债现价86.613元已经严重高于转股价值33.57元,该可转债是以高出其转股价值158%的水平在交易。如果不及时下修转股价,就没有任何转股的价值,可转债的看涨期权价值几乎没有,“股性”全无,只有单纯的债权价值。
一般人容易望文生义,认为这个概念好像说的是可转债转股后的溢价收益率。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它反映的是可转债目前在市场上的交易价格高出转股价值(平价)多大比例,即相对于其真实的转股价值,可转债市场交易价格的溢价百分比有多大?个人认为,如果把整个公式叫做转债交易溢价率(相对于转股价值或者平价而言)可能更恰当一些。
可是对于从事短期套利交易投资者而言,更为关心的是可转债套利空间有多大?收益有多少?
所以,我们有必要从投资者套利的角度,对有关公式进行改造,提出可转债套利收益率这个新概念。
可转债套利收益率=(转股价值/ 转债现价-1)* 100%
转股价值又称平价或者平价水平,意思即如果把可转债面值100元的可转债按照当期转股价转成股票后值多少钱?这就是平价。如果不考虑看涨期权的价值,本来面值100元的可转债就只值相当于平价的价值,所以叫平价。而市场上面值100元的可转债的交易价格一般都高于平价,所以是溢价交易。
根据这个公式,上述洪涛转债(128013)套利收益率=(33.57/86.613-1)*
100%=-61.2%,表明投资者如果以市价买入可转债后强行转股,将亏损61.2%。
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里,应该不存在长期持续的套利空间,所以在均衡的市场里,可转债套利收益小于或等于零。对上述情况进行公式推理如下:
一般情况下,可转债套利收益率≤0,
转股价值/转债现价≤1,转股价值(平价)≤转债现价,
则有 (面值100元/转股价) * 正股价≤转债现价
正股价/转股价≤转债现价/100
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当正股价/当期转股价<转股价下修的触发比(一般有90%、85%、80%三种门槛),就进入转股价下修观察区间,如果股价再持续低迷,可能就进一步进入转股价下修临界区域,资金比较紧张的上市公司可能就要被迫进行转股价下修的操作了。
根据上面所言,一般均衡市场不存在套利空间,如果转债现价持续低于90元,正股价格/当期转股价就持续小于90%,这个比例已经达到许多可转债公司转股价下修的触发比,不少公司就有可能启动转股价下修程序,从而下调转股价,提升可转债的内在价值,对可转债价格形成正面刺激,使可转债现价又涨回到90元以上。所以如果没有违约风险,根据前面几篇博文分析结论,上市公司有很大内动力促进债转股,其中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转股价下修。
所以,一般可转债现价跌破90元是一个重要的预警指标。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可转债价格都不会持续低于90元,跌破90元的可转债如果不出现违约风险,就会有相当大的投资机会。
当然因为有些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在募集说明书公告的转股价下修的触发比是85%或80%,与之对应的转债现价预警指标相应就是85元或80元。
从另一方面看,只要不违约,以低于90元(85元或80元)价格买入可转债,即使不考虑看涨期权价值,而单纯从纯债券收益率来看,其到期收益率(YTM)也是相当可观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