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记录:真文物成了假古董——上海最大的石库门里弄建筑群改造令人唏嘘

标签:
石库门里弄改造假古董魔都记录 |
分类: 魔都记录 |

这里曾经是上海最大的一片石库门里弄建筑,分为东弄、中弄和西弄3部分,有近200幢石库门房子,占地约1.8万平方米。这一片石库门风格旧里弄住宅,于上世纪30年代建造,当时主要用来安置中低收入家庭居住的房屋。
相关资料介绍说:当年的建业里,弄口过街楼与石库门门楣、门柱颇具特色,所有房屋均设有护角石。全部里弄建筑的外墙均为清水红砖,西弄采用了徽派风格的马头墙,主弄与支弄间有砖砌半圆拱券门洞相隔,一些细部采用了西式的线脚装饰,甚至还带有装饰艺术痕迹。建业里的建筑山墙具有荷兰风格,但在墙顶敷有红色的西班牙筒瓦,整体跌落,如同中国传统阶梯状的马头墙、封火墙,另外在每级末端还有个微微翘起的“鼻子”。墙体用红色清水砖砌成,面向天井的客堂有中国传统的木质落地长窗。
1994年,建业里被列为上海市第二批优秀近代保护建筑,属于上海市市级保护单位。
资料显示,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批复的《关于建业里保护与整治设计要求的意见》中,提出的保护设计要求包括:1.尽可能地保护原有规划格局和立面、色彩;对现有损坏建筑进行修缮时,应当结合历史资料研究,恢复其历史风貌,严格控制沿街立面,不得改变原有历史风貌。2.保护改造后,该处土地应该保持原有的使用性质,以居住为主,延续上海里弄居住文化。3.为了解决高密度、超负荷的使用状态,首先要拆除违章搭建建筑,对于少量破坏极其严重,难以修缮或恢复历史风貌的建筑,需要经过专家论证,考虑是否重建或作为公共空间。4.保护整治过程中,如需考虑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应当深入研究。其中,并没有任何要求中提到过,允许对建业里“拆除重建”。

根据《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根据建筑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以及完好程度,分为以下四类,最高要求是“建筑的立面、结构体系、平面布局和内部装饰不得改变”,底线则是“建筑的主要立面不得改变,其他部分允许改变”。在这一点上,将东里、中里拆除重建的建业里无疑是“严重犯规”了。



首先,建业里建筑的使用性质部分被改变了。享有古城保护神美誉的现任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阮仪三认为:“将西里改造成公寓式酒店,这已经改变了它原本作为民居的使用性质。” 其次,能够买得起这等“豪宅”的业主,显然不可能是乘地铁上下班的工薪阶层,总得给业主留有停车位。于是地下被挖了一个大坑,这才有了地下二层的停车库。而为了能够让地下一层有更好的采光,上海人熟悉的“天井”也被挖空了,黑漆大门成了永远无法打开的摆设。“因为一打开就得掉到地下一层去,”有专家曾调侃说,“这大概是防小偷用的——但是为了地下一层的采光,开发商坚持这样做。同时,也让石库门传统的弄堂失去了原本的功能。”当然,说到底,把一栋栋优秀历史建筑推倒重建,且不说这些红砖是不是从老建业里上拆下来的,但外立面最终还是被改变了,最后的底线也失守了,一个真文物变成了假古董。阮仪三表示:“所谓保护,其实好比是一个建筑得了病,不花钱怎么能治病?要保护好优秀历史建筑,政府应该出钱,保护历史建筑这样的遗产和造地铁、高架重要性是一样的。其次,对于建业里的开发商,把历史建筑拆了,就应该马上进行处罚。第三,现在建业里已经造起来了,舆论应该对他们进行强烈谴责。”
(以上文字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