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8-09-29 13:20:37)
分类: 必修三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模块地理3

章节

选自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节《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课时

10分钟

教学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一、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

课程标准要求: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程标准解读:

本条“标准”是要求学生通过实例的分析认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地理环境不同的影响。发生产业转移,有多种原因。下面列举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因为当地的环境、资源等问题而将当地的产业向其他区域转移。第二种情况,因为要寻求新的市场而发生的产业转移。第三种情况,是为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均衡发展,以发达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二、教材分析

了解与相关区域的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学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的准备知识。产业转移在当今国际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本节以东亚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对产业的迁出区和迁入区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1. 知识基础:高二阶段的学生已经工业区位、工业化与城市的相关知识,也掌握了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情感倾向:学生对产业转移的亲身接触不多,因此教学中应使用鲜活的案例教学,激发学生探讨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自主获取新知识,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产业转移对产业的迁出区和迁入区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归纳出产业转移的四大影响,以及产业转移对产业的迁出区和迁入区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关注我国以及周边地区的产业经济的情况,增强热爱祖国情感与发展祖国经济的社会责任感;学生培养起一分为二的辩证主义思想观念。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1.教学重点:说明产业转移对产业的迁出区和迁入区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2.教学难点:分析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重难点突破策略:利用案例进行讨论探究,理解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发展的影响。

六、教法与学法设计

1.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探究,开拓学生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勇于思考,科学探究的精神。

 

2.学习方法:

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分析,培养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更好地掌握知识;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自学能力。

七、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教学流程图

 

布置课后任务。

结合图图表资料,从不同角度探究得出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小结,帮助理清、巩固知识,加深印象。

 

 

 

 

 

 

 

 

 

 

 

 


教学环节

具体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问题设疑,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以2010年富士康集团入驻河南的案例讲解了产业转移的概念与影响因素,这节课我们以东亚为例,继续来探讨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提出问题,引发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图表文字资料进行探究,得出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1)引导学生读P915.1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工业结构的调整”

问:从1945年到2000年,日本的主导产业部门发生了哪些变化?

轻工业→重化工业→高科技工业。 

讲解:每一次工业结构调整,都伴随着原主导产业向海外转移。

问:产业转移对转移国(日本)和转移对象国(韩国)各有什么影响?(讲解韩国从1973年开始重点发展重化工业,80s初步形成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时间缩短)

 

产业迁出区

产业移入区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合作

P925.13“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

讲解:

一个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周期:开发期→增长期(信息产业)→成熟期→衰退期(纺织产业);产业转移促使各国据自身优势发展相应产业,形成产业的国际分工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发达国家主要发展处于开发期或增长期的产业,如:日本及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发展中国家主要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产业区,如我国大陆、朝鲜、蒙古)

 

思考:

1)按照图5.14,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是产品的哪个环节,为什么?

 

答:加工环节的附加值很低,即利润很低,但一般耗用的劳动力较大。

2)按照图5.13和图5.14所示的规律,发展中国家将永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答:要注意将研究、开发一起引进。多引进处于研发期、增长期的产业以及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1985年韩国提出“技术立国”的政策,就是避免总跟在发达国家的后面。

小结:

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分工与合作

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

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

3、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重化工业由发达国家迁移到发展中国家,对迁出国和迁入国有什么影响呢?

(添加景观变化图,添加环境污染企业图)

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环境污染得以改善,为高科技产业创造理想的环境条件(美国日本避免污染,污染出口海外)

乡村地区变为高度工业化地区;加剧了环境污染

答:充分估计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加强对废弃物排放的控制和综合治理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阅读图5.16,说明产业向国外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

 

 

 

 

 

 

 

形成“产业转移出去的多,转移进来的少→生产困难→裁剪员工→失业率上升→市场萎缩→产业向外转移,外资不愿进入”的恶性循环。

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缓解就业压力

 

 

结合图表资料进行探究,既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进行课堂小结


这节课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产业转移对转出区和转入区的影响,其影响是存在利弊两面。我们要抓住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机遇,像韩国学习,在学习外国技术的同时,发展自己的品牌,也在发展的通过解决环境问题。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加深印象。

布置课后任务

教师布置课后的任务:根据2010年富士康集团入驻河南的案例,分析这次的产业转移对两方的影响。

学生完成课后任务。

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八、板书设计

 

七、设计理念及亮点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特点,采用启发式讲授法、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来组织教学, 这些方法都十分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地理素养。

八、教学反思

    尚待课后完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工业区位因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