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流堆积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2018-09-25 19:35:14)
分类: 必修一

《河流堆积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河流堆积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模块地理1

章节

选自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时

10分钟

教学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一、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

课程标准要求: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

课程标准解读:

该标准的行为条件“ 结合实例”,是对高中地理课程基本要求的达成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限定, 即要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达成基本要求。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位于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中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本节课是学习了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及其相互联系后,关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案例学习。本节课围绕河流地貌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是对前面两节内容学习的理论知识的升华,起到巩固知新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通过本章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并通过山地的形成了解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这为学习河流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做好铺垫。

2.能力基础:高中生思维敏捷,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和探究能力逐渐增强,已经初步具备读图获取信息和材料分析的能力,但仍需教师适当引导,帮助理解。

3.情感倾向:学生对河流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认识不足。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河流侵蚀地貌发育的三个阶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作图的演示,描述河谷形成过程中地表形态的变化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树立科学的观念。

五、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1.教学重点:

对不同类型河流堆积地貌形成的理解。

河流堆积地貌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2.教学难点:河流堆积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

3.重难点突破策略:

利用形象生动的图片来讲解分析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

小组合作探讨,河流堆积地貌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六、教法与学法设计

1.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探究,开拓学生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勇于思考,科学探究的精神。

图示分析法:结合图片,把抽象的知识展示出来,更容易理解。

2.学习方法:

比较法:通过对比分析,掌握不同类型的河流堆积地貌;

合作探究法: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把握知识。

 

 

 

 

七、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



教学环节

具体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

导入新课

首先,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地方,这里有很多你熟悉的城市、湖泊等,你知道这是哪里吗?(长三角)

这里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

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地域。吸引了大量的人到长三角来居住。

这真是块神奇的土地,现在换一幅地图,你还能找到刚刚谈论的长三角地区吗?


时间倒退几千年,我们会惊讶的发现:这块热土

居然从地图上消失了。

提问: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块热土又是如

何从无到有的呢?

这就跟我们这节课所学习的河流堆积地貌有关。

【板书】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河流的侵蚀地貌,河流堆积地貌是指,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

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就是冲积平原。

通过复习为本节课学习做好承转和铺垫。有趣的图片,引出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片展示,

概念讲解,

表格总结

冲积平原分为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


1)那长三角就是指其中的三角洲,它形成于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河网密布,向海洋呈放射状。

【板书】


用动画图片,结合作图的分析,把河谷的发育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小组讨论探究,对另外两种河流堆积地貌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书本,小组讨论,一个小组讨论洪积冲积平原、一个小组讨论河漫滩平原,从分布位置、形成原因、形状这三个方面来总结出来。

教师总结:

1、洪积冲积平原:山口处,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扇形

2、河漫滩平原:中下游地区,河流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在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继续受堆积。河流改道或者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连接在一起,就形成平原。地势平坦宽广。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谈话式启发:

教师提问:为什么像长三角一样,河流冲积平原聚集着许多人口,并且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呢?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地势、生产、生活方面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河流可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任务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河流的侵蚀地貌,分别是河流地貌初期、中期和后期的发育情况。以及河流的凹岸凸岸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那么河流的堆积地貌又有什么类型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思考一下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加深印象。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八、板书设计


七、设计理念及亮点

    本节课以讲授为主,通过问题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图片和作图展示来学习抽象复杂的知识点,将抽象的知识简单化,易于理解接受。同时通过学习培养辩证的思维能力。纵观本节课,一共有两大亮点:

    第一,图片资料丰富多彩。这对于高中生而言,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教学活动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二,比较分析,学生能够比较得出不同类型的河流堆积地貌,训练学生思维。

八、教学反思

    尚待课后完善

 http://s7/mw690/007gdUiKzy7nUmrV9TE46&690

http://s3/mw690/007gdUiKzy7nUmv6wnwb2&690
http://s13/mw690/007gdUiKzy7nUmyu66w9c&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