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带的形成及对气候的影响

分类: 必修一 |
《西风带的形成及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
西风带的形成及对气候的影响 |
||||
教材版本 |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必修1 |
||||
章节 |
选自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
||||
课时 |
10分钟 |
教学对象 |
高一年级学生 |
||
一、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 |
|||||
课程标准要求: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课程标准解读: 本条“标准”关注全球性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要求学生应能熟练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示意图;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为基础,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具体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但不要求系统讲述气候类型的成因。 |
|||||
二、教材分析 |
|||||
《气压带和风带》这一节内容包括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本课《西风带的形成及对气候的影响》是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例,结合大气的水平运动相关内容,尤其是风的形成和风向的转变,探究风带的形成和风带的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
|||||
三、学情分析 |
|||||
1. 通过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的学习,学生能够说出地转偏向力的基本规律,并能够在实例中判断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 通过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风的形成及风向的转变”的基本知识,大部分学生能够结合等压线图画出某一地点的风向,部分学生在判断风向时,容易忽略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而造成风向的转变。 在气压带的形成及对气候的影响一节中,学生初次系统学习降水形成的条件,在结合降水形成的条件来分析区域降水特征时仍不熟练。 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天气与气候、欧洲的气候等相关知识,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但学生对温带海洋性气候的认识以感性认识为主,认知水平以记忆为主,缺乏对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的理性分析。 2.能力基础: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空间想象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但学生从真实情景中发现地理问题的意识不足,有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而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3.情感倾向:高一学生较为活泼,在课堂上表现较为活跃;学生对于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好奇心,这能促使他们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行思考,充分发挥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
|||||
四、教学目标 |
|||||
1. 综合思维 能够结合示意图,说明西风带的形成原因; 能够运用西风带的分布和具体区域的海陆位置,解释区域降水特征。 2. 区域认知 能够解释西风带对不同区域气候的影响,并了解其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
|||||
五、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
|||||
1. 教学重点: 西风带的形成原因; 西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分析西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3. 重难点突破策略 |
|||||
六、教法与学法设计 |
|||||
1.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探究,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思考,科学探究的精神。 案例教学法:通过结合有趣的科学研究,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了解西风带和气候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更加具体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西风带的形成、绘制西南风的形成,分析西风带对英国气候的影响。 |
|||||
七、教学过程 |
|||||
教学流程图
|
|||||
教学环节 |
具体教学过程 |
设计意图 |
|||
问题设疑, 导入新课 |
【新闻材料】 研究称英国人一生花6个月谈天气; 炸薯条与天气有关吗?油炸食品或促云层形成; 英国专家:吃个炸薯条能操控地球天气!网友:怪不得英国天天下雨。 【提出问题】 网友对于英国气候-降水特征的描述与分析正确吗?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
从有趣的科学研究入手,提出问题,引发关于气候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温故知新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降水的形成过程和降水形成的三个条件:凝结核、水汽、遇冷。 【板书】
|
帮助学生构建气候特征与降水条件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从降水的形成条件出发,分析区域的降水特征。 |
|||
确定英国位置,复习全球气压带分布 |
【提出问题】 读图,描述英国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引导学生复习全球气压带的分布状况。 【板书】
|
通过简图图示英国的区位与气压带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气压带与区域的关系。 |
|||
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西风带的形成 |
【指导学生 分组讨论】 教师展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分布图”;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学生的分析过程。 【小组讨论及展示】 讨论分析西风带的形成; 绘制出西风的风向。 【教师总结】 针对学生讨论和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评价,进一步巩固学生关于风向判定的知识。 【板书】
|
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建构知识;通过小组展示,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
|||
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西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
【指导学生 分组讨论】 教师展示“英国区位图”、“西风带分布图”、以及“英国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引导学生从降水形成的条件出发,分析西风带对英国气候的影响。 【小组讨论及展示】 描述英国的降水特征; 分析西风带对英国气候的影响。 【教师总结】梳理学生的分析过程,巩固学生的分析思路。 【板书】
|
||||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小结。 |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进一步梳理巩固学生对西风带的形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的分析的思路。 |
帮助学生梳理区域气候特征的分析思路,加深印象。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
|||
八、板书设计 |
|||||
|
|||||
七、设计理念及亮点 |
|||||
本节课以学生讨论探究为主,通过案例导入与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问题设疑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纵观本节课,一共有两大亮点: 第一,案例贴近生活且有趣,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充分吸收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西风带的形成及对气候的影响,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
|||||
八、教学反思 |
|||||
尚待课后完善! |
|||||
http://s2/mw690/007gdUiKzy7nSvliEz701&690
http://s6/mw690/007gdUiKzy7nSvlowxT65&690
http://s1/mw690/007gdUiKzy7nSvluBJm10&690
http://s1/mw690/007gdUiKzy7nSvluBm870&690
http://s1/mw690/007gdUiKzy7nSvlEDPq40&690
http://s2/mw690/007gdUiKzy7nSvo83fz31&690
http://s4/mw690/007gdUiKzy7nSvF2Pxp83&690
http://s14/mw690/007gdUiKzy7nSvF86gB8d&690
http://s8/mw690/007gdUiKzy7nSvF9Je787&690
http://s6/mw690/007gdUiKzy7nSvFgywJa5&690
http://s8/mw690/007gdUiKzy7nSvHnnjV4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