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便好
思想如一潭深水,一个个念头如水里的小鱼,不时会浮出水面,冒个泡透个气,水面便激起一个小小涟漪,波纹一会儿就会消散开去,水面又恢复平静。浮上来的要如实观照,潜在水下的尽量不去打捞动他们。心理学上说,说会接纳,不内耗。《金刚经》教我们:善护念。老师告诉我们要净念相继,自得心开。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要用净念去代替杂念……
于是,我便开始对执自己的念头,只要心里一有波动,就告诉自己打得念头死,打得念头死……然而越是这样想时,那念头似乎也顽固,顽固到非得钻出来透透气,怎么按也按不下去,耗尽得筋疲力尽,最后只得退让,还要让念头在湖面撒欢一阵子,也许是压抑它们久了,逆反心理所至他们放纵的时间也久,就这样大多数时候我总是输给这些念头们。
昨天又听说,一念不生是高维的境界,我们凡夫俗子,何以能够达到。不必执著于打得念头死,只要觉察就行,觉察之后便接纳,千在别对抗,如果对抗又陷入执著了,又开始内耗了,接纳就是最好的疗愈。刚刚在朋友圈读了一段话,觉得有道理现引用如下:
那年春节
就心理学上来说,其目的不是要让病人消除或根除其心理情结,而是通过觉察与理解,通过理解在自己心理与行为中所起的作用,用它的触发与表现,来降低情绪的消极影响。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我们不能察觉与认识我们的情绪,我们就会在不同程度上受情结的控制与摆布。而一旦当我们认识与理解了情结的存在及其意义,情结就失去了影响与控制我们的能量。尽管它们不会消失,但逐渐地会减少其消极影响。
我觉得原本就是这样,当我们心里对某一有形与无形的事物产生恐惧时,可能就是因为对它不了解,如果了解了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生活中我们大都怕鬼,当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也就没有鬼了,即使有鬼也不可怕。这些天我在读《聊斋志异》,众所周知,这里面一篇篇长长短短的故事大都与鬼魅狐妖相关。深夜里初读此书还真的点发怵,后来便释然了。他们也如同人一般有七情六欲,有恩怨情仇,故事只是故事,何必害怕。我说这些时,红梅说那里面的可不是故事,那都是真实的事儿!真是的,都是真实的事儿!她一再强调。其实哪里是真哪里是假,庄子思想高深,他分不清他装饰了蝴蝶的梦境,还是蝴蝶游历了他的梦乡。看完《楚门的世界》我一度怀疑过自己是否活在他人的设计里,我们满怀梦想地生活,一次次地折开盲盒,其实事无巨细,我们是早已被设计好了的。该来的坦然接受,该去地任由它去,在来与去之间,我们如实观照。明白了就可以放下,放下不就是执著内耗。为生活加点佐料,便有滋有味;为生命配上音乐,便怡然自得。我们能做到的,只是加点儿油盐酱醋,弹奏几首小曲儿而已。也可以庆幸我们还可以为生活调调味,唱唱曲儿。
仅此而已,如此便好!
如此便好
如此便好
思想如一潭深水,一个个念头如水里的小鱼,不时会浮出水面,冒个泡透个气,水面便激起一个小小涟漪,波纹一会儿就会消散开去,水面又恢复平静。浮上来的要如实观照,潜在水下的尽量不去打捞动他们。心理学上说,说会接纳,不内耗。《金刚经》教我们:善护念。老师告诉我们要净念相继,自得心开。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要用净念去代替杂念……
于是,我便开始对执自己的念头,只要心里一有波动,就告诉自己打得念头死,打得念头死……然而越是这样想时,那念头似乎也顽固,顽固到非得钻出来透透气,怎么按也按不下去,耗尽得筋疲力尽,最后只得退让,还要让念头在湖面撒欢一阵子,也许是压抑它们久了,逆反心理所至他们放纵的时间也久,就这样大多数时候我总是输给这些念头们。
昨天又听说,一念不生是高维的境界,我们凡夫俗子,何以能够达到。不必执著于打得念头死,只要觉察就行,觉察之后便接纳,千在别对抗,如果对抗又陷入执著了,又开始内耗了,接纳就是最好的疗愈。刚刚在朋友圈读了一段话,觉得有道理现引用如下:
就心理学上来说,其目的不是要让病人消除或根除其心理情结,而是通过觉察与理解,通过理解在自己心理与行为中所起的作用,用它的触发与表现,来降低情绪的消极影响。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我们不能察觉与认识我们的情绪,我们就会在不同程度上受情结的控制与摆布。而一旦当我们认识与理解了情结的存在及其意义,情结就失去了影响与控制我们的能量。尽管它们不会消失,但逐渐地会减少其消极影响。
我觉得原本就是这样,当我们心里对某一有形与无形的事物产生恐惧时,可能就是因为对它不了解,如果了解了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生活中我们大都怕鬼,当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也就没有鬼了,即使有鬼也不可怕。这些天我在读《聊斋志异》,众所周知,这里面一篇篇长长短短的故事大都与鬼魅狐妖相关。深夜里初读此书还真的点发怵,后来便释然了。他们也如同人一般有七情六欲,有恩怨情仇,故事只是故事,何必害怕。我说这些时,红梅说那里面的可不是故事,那都是真实的事儿!真是的,都是真实的事儿!她一再强调。其实哪里是真哪里是假,庄子思想高深,他分不清他装饰了蝴蝶的梦境,还是蝴蝶游历了他的梦乡。看完《楚门的世界》我一度怀疑过自己是否活在他人的设计里,我们满怀梦想地生活,一次次地折开盲盒,其实事无巨细,我们是早已被设计好了的。该来的坦然接受,该去地任由它去,在来与去之间,我们如实观照。明白了就可以放下,放下不就是执著内耗。为生活加点佐料,便有滋有味;为生命配上音乐,便怡然自得。我们能做到的,只是加点儿油盐酱醋,弹奏几首小曲儿而已。也可以庆幸我们还可以为生活调调味,唱唱曲儿。
仅此而已,如此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