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差读点儿书
2023-07-16 08:23:58
只差读点儿书
抽时间就读点儿书,再不济听点儿书也行,总不会有坏处的。可是有的人就是不听,领导说人生两件事儿最难:一是把自己的想法装进别人的脑袋。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难就不做了吗?今天看《论语》,其中一句话感触颇深——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为不足才,中道而废。今女画。“这节文字,就是说冉求有一次对孔子说,老师!你不要骂我们,老是说我们不努力。我们对于你的问非常景仰,只是我们做不到,力不能及。孔子说,你这话错了。做了一半,无法克成其功,这是力量不足的缘故。可是你根本还没有开始做,怎么知道无法做成呢?。孔子的意思是说,你不管做不做得到成功,只要你肯立志,坚决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这便是真正的努力。现在你自己划了一个界限,还没有开步走就认为自己过不去,这不是自甘堕落吗?
我不想自堕落,还想着能够劝勉我的儿女及弟子们,希望他们多读书,能坚持!我相信自己能做到言传身教,假期里不放松自己。苦练基本功——听、说、读、写。
这些天一直听有关《红楼梦》的解读。颇有兴趣的是其中提到的这两个词儿——作女与苦瓜。是两个词更是两个人。“作女”是晴雯,“苦瓜”是香菱。她二人放在一起来看,相同的都是美人,都是红颜薄命,她们的命运都令人扼腕叹息。不同的是二人的生命过程就差别太大了。
晴雯的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天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的不幸,源于自己认不清自己的定位,在“作”的过了头。把一个原本可能幸福的人生,糟蹋的七零八落。她心灵手巧,聪明伶俐,又生得婀娜多姿,这原本很好的天赋。赢得了贾母的喜爱,贾母顶是个爱美的老太太,再加上她有一双巧手。不问出身不问来历,贾母对她十分器重。一心想要打提拔重用这个小女子。她的风流灵巧,也深得宝玉的赏识,处处宠着她。她有这两张王牌护佑着,原本可是过得很风光。可是,她愣是“作”得过头,遭遇了那样惨淡的结局。她死后即使宝玉为她专门写过悼词,似乎是在凄风冷雨中的一抹亮色,但怎么也照不亮她昏暗凄楚的谢幕情景。回顾几件事即可见,她遭遇是咎由自取——
任性撕扇子,插着杨柳腰骂小丫头,抖搂箱子底朝天怒斥王善宝家的,挖苦讽刺麝月,狠心用簪子戳坠儿,隔岸观看赵姨娘与人斗嘴,抱怨婆子多管闲事儿,以主人自居冷落颦儿……她时常冷笑,一副高高在上,为所欲为,自命清高的姿态。用书中的一句话来说她就是“上不能容于主,下不能容于奴”。纵观她的人生,我们得到怎样的启示呢?每 个人都要能正确为自己定位,积口德,行善事儿。林黛玉也是作女,但她很有分寸,作得恰到好处。她天真善良纯洁有范儿,我们读者为她点赞!
霜叶 客船
说香菱是“苦瓜一号”,她一个出身极好的女子,偏偏命运如此不济。先是遇见那个一个不负责任的家奴,后又碰见短命的冯郎,再就是那个毫无怜悯之心的小沙弥,还有那个知恩不报的贾相公,浑浑噩噩地就跟着薛大傻,可怜见的就成了夏氏的出气筒。一生没招惹过谁,她记恩不记怨,总是微笑示人。她一生遇人不淑,就那样香消玉殒。尽管生活待她如此不公,她的样子一直很好看。她把一生的苦水都酿成盈盈的笑意,也没躲过命运的魔掌。祥林嫂见人就诉苦,她见人就微笑。那次上京,傍晚借宿江边,原本应该是恐慌凌乱的,她小小的心灵里却装满了诗意: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个讲座把这个诗句说成:大漠孤烟景(直),长河落日圆。有点太离谱了,我看下面评论区有把这个“景”字改过来的。却没有提示这个诗句不对的。我便在评论区写上“春潮……”句)香菱有句名言:我不记得了。香菱有个经典神态:笑道。可爱的香菱,我们为你点赞!
从“有啥不能的”到“我竟不能了”只差读点书。
凤姐是《红楼梦》中一手遮天的人物。前期她的口头禅是:有啥不能得呢?她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玩弄贾瑞于股掌间,金钏死后她按兵不动捞足了银子,拖欠下人的月例钱放高利贷,收冰片官说贾云……在贾母与王夫人面前混得风生水起。下人谁若是敢吱吱半声,她就扬言要揭了他们的皮。她的权势炙手可热,她的聪明可圈可点。她时时都能享受自己的胜利果实,她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她的口头禅是:凭什么事儿,我说行就行。她扬足了威风,却失尽了人心,最后余殃无量。《太上感应篇》里说:“其心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其心为恶,祸虽未到,福已远离。”她步步把自己逼进祸害的泥潭中,不能自拔,拉都拉不上来。如果她读过《太上感应篇》便不会是这般模样吧。有时我就想,读读书还是有好处的。
只差读点儿书
只差读点儿书
抽时间就读点儿书,再不济听点儿书也行,总不会有坏处的。可是有的人就是不听,领导说人生两件事儿最难:一是把自己的想法装进别人的脑袋。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难就不做了吗?今天看《论语》,其中一句话感触颇深——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为不足才,中道而废。今女画。“这节文字,就是说冉求有一次对孔子说,老师!你不要骂我们,老是说我们不努力。我们对于你的问非常景仰,只是我们做不到,力不能及。孔子说,你这话错了。做了一半,无法克成其功,这是力量不足的缘故。可是你根本还没有开始做,怎么知道无法做成呢?。孔子的意思是说,你不管做不做得到成功,只要你肯立志,坚决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这便是真正的努力。现在你自己划了一个界限,还没有开步走就认为自己过不去,这不是自甘堕落吗?
我不想自堕落,还想着能够劝勉我的儿女及弟子们,希望他们多读书,能坚持!我相信自己能做到言传身教,假期里不放松自己。苦练基本功——听、说、读、写。
这些天一直听有关《红楼梦》的解读。颇有兴趣的是其中提到的这两个词儿——作女与苦瓜。是两个词更是两个人。“作女”是晴雯,“苦瓜”是香菱。她二人放在一起来看,相同的都是美人,都是红颜薄命,她们的命运都令人扼腕叹息。不同的是二人的生命过程就差别太大了。
晴雯的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天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的不幸,源于自己认不清自己的定位,在“作”的过了头。把一个原本可能幸福的人生,糟蹋的七零八落。她心灵手巧,聪明伶俐,又生得婀娜多姿,这原本很好的天赋。赢得了贾母的喜爱,贾母顶是个爱美的老太太,再加上她有一双巧手。不问出身不问来历,贾母对她十分器重。一心想要打提拔重用这个小女子。她的风流灵巧,也深得宝玉的赏识,处处宠着她。她有这两张王牌护佑着,原本可是过得很风光。可是,她愣是“作”得过头,遭遇了那样惨淡的结局。她死后即使宝玉为她专门写过悼词,似乎是在凄风冷雨中的一抹亮色,但怎么也照不亮她昏暗凄楚的谢幕情景。回顾几件事即可见,她遭遇是咎由自取——
任性撕扇子,插着杨柳腰骂小丫头,抖搂箱子底朝天怒斥王善宝家的,挖苦讽刺麝月,狠心用簪子戳坠儿,隔岸观看赵姨娘与人斗嘴,抱怨婆子多管闲事儿,以主人自居冷落颦儿……她时常冷笑,一副高高在上,为所欲为,自命清高的姿态。用书中的一句话来说她就是“上不能容于主,下不能容于奴”。纵观她的人生,我们得到怎样的启示呢?每 个人都要能正确为自己定位,积口德,行善事儿。林黛玉也是作女,但她很有分寸,作得恰到好处。她天真善良纯洁有范儿,我们读者为她点赞!
说香菱是“苦瓜一号”,她一个出身极好的女子,偏偏命运如此不济。先是遇见那个一个不负责任的家奴,后又碰见短命的冯郎,再就是那个毫无怜悯之心的小沙弥,还有那个知恩不报的贾相公,浑浑噩噩地就跟着薛大傻,可怜见的就成了夏氏的出气筒。一生没招惹过谁,她记恩不记怨,总是微笑示人。她一生遇人不淑,就那样香消玉殒。尽管生活待她如此不公,她的样子一直很好看。她把一生的苦水都酿成盈盈的笑意,也没躲过命运的魔掌。祥林嫂见人就诉苦,她见人就微笑。那次上京,傍晚借宿江边,原本应该是恐慌凌乱的,她小小的心灵里却装满了诗意: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个讲座把这个诗句说成:大漠孤烟景(直),长河落日圆。有点太离谱了,我看下面评论区有把这个“景”字改过来的。却没有提示这个诗句不对的。我便在评论区写上“春潮……”句)香菱有句名言:我不记得了。香菱有个经典神态:笑道。可爱的香菱,我们为你点赞!
从“有啥不能的”到“我竟不能了”只差读点书。
凤姐是《红楼梦》中一手遮天的人物。前期她的口头禅是:有啥不能得呢?她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玩弄贾瑞于股掌间,金钏死后她按兵不动捞足了银子,拖欠下人的月例钱放高利贷,收冰片官说贾云……在贾母与王夫人面前混得风生水起。下人谁若是敢吱吱半声,她就扬言要揭了他们的皮。她的权势炙手可热,她的聪明可圈可点。她时时都能享受自己的胜利果实,她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她的口头禅是:凭什么事儿,我说行就行。她扬足了威风,却失尽了人心,最后余殃无量。《太上感应篇》里说:“其心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其心为恶,祸虽未到,福已远离。”她步步把自己逼进祸害的泥潭中,不能自拔,拉都拉不上来。如果她读过《太上感应篇》便不会是这般模样吧。有时我就想,读读书还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