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危之心”守护“安居之梦”
标签:
时评 |

“鄞州区宁东路与海晏北路交叉口附近有个地下通道,入口处多根扶手出现损坏,一些地方长出小蘑菇,希望有关单位注意设施保养。”11月6日下午1点,巡访员小杨在午休时到单位周边散步,看到这一问题后迅速整理信息,在宁波民生e点通群众留言板发帖向有关部门反映。(11月9日《宁波日报》)
从事金融行业的巡访员小杨,自2020年加入宁波市文明创建市民巡访团以来,一直善于发现并及时反映身边的安全问题、环境问题,5年来已反映各类问题上百次。他用“多管闲事”的较真态度,打破“公共事务与己无关”的认知壁垒,用细致入微的观察力量化“不方便”、定格“小麻烦”,成为城市里“行走的传感器”。他是甬城的“卷尺哥”。
在城市化进程高速推进的今天,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基础设施网络日益密集,城市俨然成为人类文明最璀璨的结晶。然而,繁华的表象之下,潜藏的安全隐患如影随形——从年久失修的危旧房屋、老化的燃气管网,到违规设置的户外广告、拥堵的生命通道,任何一处细微的疏漏,都可能成为引发事故的“导火索”。这些隐患如同城市肌体的“暗伤”,若不及时诊治,都直接影响着市民的出行安全与生活品质。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在现代社会,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份向往的基石,必然是安全的、方便的。面对复杂多变的风险挑战,只有当每个市民都成为安全的守护者,城市才能真正拥有内在的韧性。让我们以敬畏之心对待城市运行的每一处细节,将“思危”意识融入规划、建设、管理的血脉,真正筑牢城市生命线,让“安居乐业”从愿景走向现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