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药:绿色转型的破局者
标签:
时评 |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新农药登记产品公告,聚焦农业绿色发展与病虫害防控需求,新批准7个农药有效成分、13个产品通过登记。本次获批的7个新农药有效成分中,5个为生物农药(含微生物农药及植物源农药),占比达71.4%,标志着我国农药研发从化学合成向生物技术转型。
生物农药是绿色农药的重要部分,指通过非传统毒性的机理,用天然产生的某些物质干扰病虫害的生长和繁殖,达到防治病虫害作用的农药,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特点。本次获批新农药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生物农药占比高。通过登记的7个有效成分中,生物农药占5个,体现了先进生物技术推进农药发展的新成果,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增添新助力。二是对环境友好。本次新批准的农药均为低微毒产品,多为水分散粒剂、水乳剂、悬浮剂等水基化剂型,有机溶剂含量少,对环境影响小。三是自主创新取得新进展。本次获批7个新农药成分中4个为国内企业(科研单位)研发,部分产品达到同类产品的国际先进水平。
生物农药具有毒性低、易降解、对环境友好等优点,是农药绿色化转型的主要发展方向,关乎农村热忱的发展方向,而且能有效、经济地改善农作物产量,在绿色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经历了从去污、提质再到增效的发展阶段。农药施用量已经实现了连续6年负增长。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农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未来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这都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生物农药类型包括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和天敌昆虫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农药等6大类型,已有多个生物农药产品获得广泛应用,其中包括井冈霉素、苏云金杆菌、赤霉素、阿维菌素、春雷霉素、白僵菌、绿僵菌。在技术水平方面,我国已经掌握了许多生物农药的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制的技术路线,在研发水平上与世界水平相当,人造赤眼蜂技术、虫生其菌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和应用技术、捕食螨商品化、植物线虫的生防制剂等某些领域国际领先。
随着生物农药行业前景的看好,越来越多的初创型企业涌入这一领域,并成为生物农药的主要参与者。截至2025年3月,我国登记的各类生物农药有效成分达到167个,生物农药产品数量达到2400余个。其中,微生物农药有效成分数量约68个,生物化学农药约54个、植物源农药约30个。虽然生物农药行业的快速崛起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仍需突破产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发展瓶颈。为此,农业农村部同步推出三项措施强化产业支撑:首创资料保护制度,新修订《农药登记管理办法》明确对首个新农药登记实施6年数据保护,防止核心研发成果被仿制;审批流程优化,开通生物农药登记绿色通道,增加评审频次,缩短上市周期;技术服务升级,建立“一对一”登记咨询机制,2025年已为40余家企业提供定向指导。
生物农药作为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正以年均15%增速重塑农药市场格局,农业农村部要求2025年高毒农药淘汰率达50%,生物农药推广面积占比不低于30%。2027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30亿元。我们的农药行业要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政策的有力支持、技术的持续革新以及市场的深度整合,持续开展生物农药相关的技术研发,实现绿色农药研发、农药高速流转、农药科学应用“三农一体”,推动农药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