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引领农业减药增效新革命

标签:
时评 |

由襄阳金美科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智能喷洒机器人”在第二届金砖国家(BRICS)发明创新活动中荣获银奖。该装备通过遥控操作与实时视频监控技术,操作人员可在安全距离外完成作业,避免农药直接接触风险,同时通过可视化界面实时观测喷雾效果,确保作业质量。(9月8日《湖北日报》)
在农业生产中,喷施化学农药是病虫害防治最主要的手段,对保证作物的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农药施用普遍存在效率低下、施药不均匀、农药过量使用导致残留超标等问题,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带来土壤退化、水源污染等生态风险。在此背景下,智能喷洒机器人凭借其精准化、智能化的技术优势,正成为推动农业“减药增效”的核心力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由襄阳金美科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智能喷洒机器人”是一款集远程操控、视频监控与精准作业于一体的农机装备。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定位、精准控制”的技术路径,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施药的粗放模式,不仅大幅降低了农药残留风险,还提升了作业效率、节约了成本,实现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变,是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尤其在减药增效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
一是精准施药减少农药使用量:智能喷洒机器人通过精准测算和自动化喷洒等方式,可将药物用量控制在最优范围内,实现“对症下药”和靶向杀虫,避免过量施药或漏施的情况。精准施药使农药用量降低20%-50%,避免传统方式中“过量喷施导致土壤与水源污染”的问题。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符合绿色农业发展需求。
二是提高农药利用率与环保性:智能喷洒机器人通过微细雾化技术,自主定位、导航和作业,使药液均匀覆盖作物,减少农药漂移和挥发,从而降低环境污染。同时,精准施药直接针对害虫,减少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使农药利用率提升30%以上,每亩年节省农药成本超500元。
三是降低人力成本与健康风险:传统手动喷雾是一个耗时、耗力的工作,在大规模农业生产中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而智能喷洒机器人十分钟即可完成三亩大棚的喷洒,效率是人工的数十倍。替代人工背负50kg喷雾器作业,大幅减少操作人员劳作强度,减少接触农药的职业暴露风险。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正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压力增大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多重挑战。202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种植、养殖等领域智能应用,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和农业机器人等装备,推动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与决策能力提升。这一政策导向为智能农业装备的研发与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智能喷洒机器人的推广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中“大水漫灌”式的农药使用模式,实现了农药使用的精准化与环保化,不仅是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更是“绿色农业”理念的实践,为破解资源环境瓶颈、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可行路径。
智能喷洒机器人的应用正在改写农业生产的底层逻辑,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农药“减量增效”,既保障了“米袋子”“菜篮子”的安全,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这场由智能喷洒机器人引领的农业革命,不仅关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更关乎粮食安全与生态保护的长远目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