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珠海市首个社区睦邻劳动调解驿站在香洲区凤山街道红荔社区工会驿站正式挂牌。该驿站的成立,标志着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与凤山街道办在辖区劳动纠纷预防与化解领域的合作迈入新阶段,将进一步完善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动矛盾在基层得到高效解决,助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9月20日2版《珠海特区报》)
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其治理效能直接关系到新就业形态群体的幸福感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而社区睦邻劳动调解驿站作为基层治理的创新载体,正以“小空间”承载“大功能”,成为引导新就业群体依法理性维权,推动企业规范用工,共同构建和谐稳定的关键节点。通过无缝衔接协作的联动工作模式,让劳动争议调解、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协同助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高效便捷维权,这既是解决问题的“终点站”,更是凝聚民心的“连心桥”。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与消费需求升级,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直播带货从业者等新就业形态群体不断壮大,与之相关的劳动纠纷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趋势。现实中,不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面临渠道不畅、费时耗力效果不彰的窘境。在此语境下,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首次与社区合作成立的社区睦邻劳动调解驿站,将有效整合工会、劳动仲裁、社区等多方资源,凝聚工作合力,为新就业形态群体提供更便捷、更精准的维权服务支持,可以说是抓住了问题解决的“牛鼻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畅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道路,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以往,新就业群体维权要先提起劳动仲裁,再到法院提起诉讼。不仅要经过好几道程序,还需要跑好几个地方。在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日益多发的现实背景下,利用社区睦邻劳动调解驿站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引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理合法维权,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工作质效,帮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走出“路长且阻”的维权困境,其核心价值在于打破维权壁垒,缩短服务距离,是服务保障民生的必然要求。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而社区睦邻劳动调解驿站的出现,正以“温度”与“速度”重塑维权服务格局。它不仅是劳动者维权的“绿色通道”,更是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让维权之路不再冰冷漫长。当越来越多的劳动调解驿站扎根街头巷尾,必将汇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磅礴力量,把维权服务从“抓末端、治已病”向“抓前端、治未病”拓展,为基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注入源源不断的“驿站活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