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草共生,绿色养殖的“斗门样本”

标签:
时评 |

珠海市文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探索“茜草-罗氏沼虾”养殖,为斗门区打造“渔草共生”绿色养殖模式提供可借鉴经验。目前,斗门区“渔草共生”养殖面积逾两万亩,其绿色养殖模式正在向珠海全市以及中山、江门、东莞等其他珠三角城市养殖户推广,助力加快实现业兴、民富、村美。(6月26日1版《珠海特区报》)
罗氏沼虾是世界级水产养殖产品,凭借个头大、生长快、肉质鲜美等特点闻名于世,于1976年“落户”珠海。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端的斗门区是水产养殖大区,水产养殖面积17.6万亩。传统养殖模式下,池塘布局分散、粗养模式盛行,导致养殖尾水治理压力巨大,严重影响罗氏沼虾的产量。在这样的背景下,"渔草共生"模式的出现,不仅让养殖池塘焕发新生,更提供了一种绿色环保的新路径。通过将水产养殖与植物种植相结合,水生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吸收氮、磷等元素,同时提高水体溶氧量,显著改善了水的质量,降低了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真正实现了污染的源头治理,为水产养殖业的绿色发展树立了标杆。
“渔草共生”模式打破了传统养殖的固有思维,将水产养殖与植物种植有机结合,不仅带来了生态效益,还为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传统的养殖尾水治理是采用三池两坝、岸基一体化设备、工厂化循环水等,亩均投入4000-20000元不等,后期维护费用约300-500元/亩/年。而斗门创新推出的以“茜草-罗氏沼虾”为代表的“渔草共生”健康养殖模式,
“渔草共生”养殖模式以创新的思维、科学的方法,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为解决水产养殖面临的生态与经济难题提供了可复制性和、可推广的新路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府的引导、科研的支撑和养殖户的积极参与下,“渔草共生”绿色养殖的斗门样本将在更多地区落地生根,为推动全国水产养殖行业的绿色发展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