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载49吨,实载150吨。近日,甘肃省交警部门又一次集中曝光了171辆超载100%以上的大货车,其中一辆核载49吨的货运汽车,实载竟高达150吨,超载率高达206.1%。如此超限超载,千里奔行如何能确保安全?(6月24日4版《工人日报》)
一辆货车的极限承载能力,是设计时反复计算的“生命线”。然而,一辆辆非法改装的“百吨王”,却贪婪地撕裂着这道防线。这些车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居然无视交通法规与道路安全,给公路设施、行车安全乃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治理“百吨王”刻不容缓。
“百吨王”是指车货重量接近或超过100吨的违法超载运输车辆。长久以来,货车超载超限问题层出不穷,不仅频频引发重大交通事故,还严重扰乱了运输市场正常秩序,使货运行业陷入“越超载运价越低、运价越低越超载”的恶性循环。有数据显示,我国70%以上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是由车辆超限超载而引发的,50%的群死群伤性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更是与超限超载运输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无论出于何种理由,超载行为都应当被杜绝。
大货车是不少人的“谋生工具”,部分驾驶人为了让自己的腰包“鼓”的更快一些,就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常常无视交通法规,超限超载地在主干道路和桥梁上“肆意横行”。更有甚者,在超载的同时,故意遮挡号牌,妄图逃避电子监控的拍摄,从而逃脱法律的制裁。这些违法的行为不仅是对法律的践踏,更是对自身安全的不负责任。因为车辆一旦超限超载,不仅严重破坏公路桥梁设施、严重制约公路通行能力,还大大缩短车辆的使用寿命,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隐患风险极高、社会危害极大。特别是在甘肃这样地域广袤、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东西横跨约 1600 公里且有着 16 万余公里各等级公路的省份,“百吨王”的泛滥无疑是在这条生命线埋下了安全隐患。
早在2023 年9月,交通运输部发布的《道路运输企业和城市客运企业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第五条就明确指出,道路普通货运企业所属货运车辆运输过程中违法装载导致车货总质量超过 100 吨的,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同年 10 月 1 日起,“百吨王”违法行为正式入刑。2024年4 月,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应急管理部联合印发的《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严厉打击非法改装、重型货车“百吨王”等违法违规行为。这些明确的制度法规,不仅有助于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还能进一步推动公路物流行业向绿色、低碳、高效方向发展。
根治超重超限货车,不仅需要各方积极行动,还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一方面,相关部门要从源头上发力,既要阻止“百吨王”的改装、市场准入,让“百吨王”不再产生,又要限制各货运源头,让“百吨王”无货可装,从制度上给司机和他人提供安全保障。另一方面,公安、交警部门要保持高压严管态势,聚焦路面执法、货物源头治理、科技治超多个环节强化执法惩处,该罚款的要罚款,该扣分的要扣分,该吊销驾照的要吊销驾照,形成强有力的威慑力。作为货运源头企业要增强责任意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禁超限超载车辆出场出站;货运司机也要自觉遵规守法,别被安全为代价的利益蒙蔽双眼,远离“超限超载”的驾车行为,让道路运输回归安全、有序的轨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