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对代写毕业论文当“零容忍”

标签:
时评 |

每到毕业季,写论文成为不少大学生的烦心事。于是一些学生铤而走险,在网上找“枪手”代笔。6月2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湖北省枣阳市人民法院获悉,该院近日办结一起论文代写纠纷案件,认为论文代写属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写手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应予以返还。(6月3日5版《楚天都市报》)
某高校大四学生小盈,花8000元在网上找人代写毕业论文,最后因迟迟没有收到论文而起诉店铺,要求退还所有费用。枣阳市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论文代写行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属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合同认定为无效。写手向小盈退还8000元定金。此举极大刷新了公众的认知,这位高校毕业生虽然通过法律手段追回了个人财产,但对其代写毕业论文敢对簿公堂竟没有半点“羞耻感”的行为还是让人瞠目结舌。
在高等教育的殿堂里,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学术能力的重要标尺,也是学生迈向更高阶段或社会的关键一步。然而,代写毕业论文这一学术不端行为,却如一颗毒瘤,侵蚀着学术的纯洁性和高校的育人质量。从学生角度来看,花钱代写论文失去了系统研究和写作锻炼的机会,严重违背了学术诚信原则,使得学位的含金量大打折扣,扰乱了正常的学术秩序。对于学校而言,代写行为破坏了学术秩序和声誉。若任由代写之风蔓延,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将受到质疑,社会对高校的信任度也会大打折扣。从社会层面来说,代写论文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欺诈和投机取巧的行为,违背了社会公序良俗,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对于论文代写,教育部早就明确了相应的惩罚机制。《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规定,学位申请人员的学位论文出现购买、由他人代写、剽窃或者伪造数据等作假情形的,学位授予单位可以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202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研诚信建设和学术不端治理的指导意见》,强调对“论文代写买卖”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要突出“严”的主基调。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学位法》明确规定,学位论文若存在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学位授予单位可撤销学位。这些举措既是端正学术风气重塑学术诚信,也是维护学位学历管理秩序。
高校对代写毕业论文采取“零容忍”态度,是维护学术尊严、保障教育公平、培养真正人才的必然选择,也是对教育公平的维护,也是对学生未来负责的体现。一方面,要加强学术道德教育,从思想根源上提高师生的学术道德意识,让他们明白学术诚信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完善论文审核机制,加强对论文原创性的审核,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检测论文是否存在代写、抄袭等问题。一旦发现,绝不姑息,撤销学位、取消资格等处罚措施应严格执行。此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大对“论文代写工厂”以及背后中介机构的惩戒力度,铲除代写论文的土壤。只有这样,维护学术的公平正义和纯净环境,培养出真正有学识、有担当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学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