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生态环境部门持续推行渐进式执法模式,强化“事前积极预防、事中审慎考量、事后引导整改”全过程执法服务,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安庆晚报》5月15日)
当今时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愈加显著。企业在追求利润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监管要求。如何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助力企业的绿色发展,考验着政府的智慧。我市生态环境部门在这方面积极探索,持续推行渐进式执法模式,强化“事前积极预防、事中审慎考量、事后引导整改”全过程执法服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刚柔并济”环境执法模式,在环保与营商环境之间找到了利益平衡点。
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揺钱树。发展生态友好型经济,就是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算大账、算长远账,推动全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理念新格局,用实际行动给自己也是给子孙后代留下美丽的生存发展环境。生态环保是多年的老话题,环保执法更是老大难问题。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生态环境全过程执法服务模式的推行,如同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传统的环境执法往往侧重于事后处罚,而生态环境全过程执法则注重事前积极预防、事中审慎考量、事后引导整改,贯穿了生态环境执法的全周期,实现了执法效能与营商便利的“双提升”。一方面,它增强了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引导企业自觉守法、主动纠错,促进了企业的绿色发展。如我市通过“数据筛查 + 靶向预警”模式,提前介入指导企业整改隐患700余项,不仅避免了企业因环境问题遭受重大损失,也减轻了后续执法和整改的难度。另一方面,它优化了营商环境,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法律风险,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如我市通过这种方式协助整改环境问题229个,不仅提高了执法的精准性,还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生态环境全过程执法服务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执法理念和方式,它既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又顺应了企业发展的需求。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和应用这种模式,不断探索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创新执法模式,为守护绿水青山、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