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整治滥办酒席,切实为百姓“减负”

标签:
时评 |

2024年以来,四川旺苍县纪委监委将整治滥办酒陋习作为构建“刹歪风+树新风+带民风+促乡风”“4+”乡风文明建设模式的有力举措之一,从严纠治高额彩礼、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歪风陋习,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民风社风持续向善向好。(4月11日《农民日报》)
近年来,滥办酒席之风在一些地区愈演愈烈,从搬家酒、满月酒到祝寿酒、升学酒、参军酒、周岁酒、红事酒、白事酒、乔迁酒等,东家办了西家办,一年到头,总有吃不完的酒席,送不完的礼。这种现象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甚至滋生了攀比、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成为影响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大顽疾。因此,靶向整治滥办酒席,已是势在必行。
滥办酒席人人怕,当面恭喜背后骂。请客办席本是人情社会中邻里、亲友之间增进往来、巩固关系的一种方式,婚丧嫁娶等人生大事正常办、合理办无可非议。然而,滥办的酒席,不仅让赴宴的人增加了经济负担,还容易滋生攀比、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这种“无事酒”的泛滥,背后是一种恶性的人情循环,如此往复,办酒席的名目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花费越来越高,造成了大量的食品浪费等问题,成为了各地推进整治工作中的难点和堵点。
农村酒席是乡风文明的一扇“窗口”,关乎民生、连着民心。如何引导居民改革宴席礼俗,向着更加节俭、环保、文明的方向转变,成为当前基层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旺苍县纪委监委在狠抓案件查办、纠治陈规陋习的同时,以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群众自治载体为抓手,持续开展农村滥办酒问题专项整治。在推动完善村规民约、调整优化红白理事会、规范党员干部简办红白事的基础上,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真实故事和典型案例编排成舞台剧,在全县巡回演出,将移风易俗新观念融入表演中,寓教于乐地改变群众的传统观念,从而营造了人人参与,人人抵制歪风邪气的良好氛围。
当然,靶向整治滥办酒席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政府、社会和群众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立规矩、严约束,综合施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才能有效遏制滥办酒席之风,为老百姓减轻负担,让社会更加文明、和谐、美好。我们期待更多的地方能够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让整治滥办酒席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让老百姓真正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