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迎新发展前景可期

标签:
时评 |

近日,全国农技中心在河南新乡启动水肥一体化提单产技术大培训。作为今年水肥一体化系统性推广行动的重要内容,本轮大培训重点围绕水肥一体化与单产提升、主要粮油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设备选型与养分管理等内容,线上线下结合,开展一系列的深入系统技术培训。(4月10日02版《人民日报》)
在农业发展的征程中,提升农作物单产始终是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标。而当下,水肥一体化技术正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提单产的有力支撑,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民俗言:“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虽然只有简单的十几个字,却把种植过程中的灌溉和施肥,讲得如此贴切。粮食生之于土、活之于水、长之于肥,土壤、水和肥料既是农业生产要素,也是重要战略资源。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浇水和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具有省肥节水、省工省力、省时省电、增产高效的特点。相比传统的大水漫灌,水肥一体化可实现每亩节水约节水30%以上,节肥30%-50%,人工成本降低70%左右,粮食作物产量提高20%至50%,大面积推广应用,将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高产高效模式集成推广力度,推进水肥一体化,促进大面积增产。此次全国农技中心启动水肥一体化提单产技术大培训,一方面,是要加大对农民和农技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认识和掌握程度。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对广大农技人员和种植大户等进行深入系统培训。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相关设备和技术的研发投入,降低成本,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让更多的农民能够接受和使用这项技术。这一系列举措无疑是要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为粮食单产提升注入强劲动力。
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成果,在节水方面,通过滴灌或喷灌技术,将水肥直接输送至作物根部,极大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渗漏,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施肥方面,通过精确控制肥料的投放量和时间,避免了肥料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了肥料的高效利用。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苗二壕村将传统的迷宫式滴灌带更换为新型内镶贴片式滴灌带,出水更均匀,出水利用率可达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农业史上的一次革命。推广应用肥一体化技术,有助于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轻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增产增效,助力农业向更加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方向迈进。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加大推广应用力度,让这一技术成为提单产的有力引擎,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