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妈妈岗”撑起半边天的精彩

标签:
时评 |

“妈妈岗”是专为育儿女性开设的弹性制工作岗位,由政府鼓励引导、企业等用工主体开发设置,帮助负有抚养义务的女性解决就业问题。有调查显示,82.7%的全职妈妈有再就业打算,其中48.3%希望能够兼职、灵活就业。“妈妈岗”的推行,无疑为渴望回归职场、重拾个人价值的宝妈们开拓了一条新路。
近年来,山东、江西、四川、广东、江苏、上海等地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催生了不少对宝妈友好的“妈妈岗”就业模式。这一创新举措,给生育后的女性铺设了一条回归职场、照顾家庭的温暖路径,盘活了因育儿暂时“闲置”在家的庞大劳动力资源,体现了社会对于这一群体的关怀与尊重,很受女职工欢迎。但当前妈妈岗推广仍存在温差:一是岗位类型偏少。目前“妈妈岗”多集中在手工制作、工厂普工、配送员、销售保洁、物业服务等岗位,专业技术和管理类岗位非常少,岗位的选择范围相对较窄。二是妈妈岗数量有限。由于配套政策和规章制度不完善,企业运营成本增加等问题,“妈妈岗”只能在部分企业部分岗位推行,宝妈很难找到相匹配的岗位。要让”妈妈岗”再丰富一些,还需要多方持续发力,扩大“妈妈岗”的惠及面。
“妈妈岗”一头连着万千家庭,一头担着社会责任。随着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给育儿妈妈们松绑,让那些渴望兼顾家庭和工作的妈妈们能重返职场,可以帮助她们实现经济上的独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育家庭的经济压力、育儿压力,释放了人们的生育意愿。更重要的是,可充分挖掘女性劳动力就业潜力,缓解企业用工难题,让她们在工作中展现光彩,实现自我价值,提升幸福感,顺应了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大势所趋。要让“妈妈岗”为刺激生育的“好时光”,相关方面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让企业在税收减免、降费等方面享受到政策的优惠,不断提升“妈妈岗”的质量,不断规范“妈妈岗”的管理,设立多模式、多工种、多层次的“妈妈岗”,让宝妈们不仅“有干的”,还能“干得安心,干得长久”。如此,才能找到“妈妈岗”供给与宝妈就业需求之间的最大公约数,让她们赢得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