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做安全隐患的“吹哨人”

标签:
时评 |

记者从市应急局获悉,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自2024年在全市推广实行,截至目前,全市化工生产企业已全部建立并落实了该制度,企业员工累计报告并整改问题隐患1700余项,其中重大事故隐患80项,企业内部兑现奖励总计23万余元。(《安庆晚报》3月4日)
化工生产过程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环节多、风险大,一旦发生事故容易危及公共安全,个人家庭幸福感瞬间破碎,社会关注度极高。为深入推进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参与事故隐患排查的主动性、积极性,筑牢企业安全生产“防火墙”,我市多措并举,在化工生产企业实施安全生产“吹哨人”工作机制,发挥企业一线员工的基础性作用,全面细致自查自纠,强化源头治理,最终使“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我能安全”。
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而言,安全生产就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要想保证安全生产,就需要有多方面因素的支持。在诸多因素中,员工是安全工作的关键因素。企业员工处于生产经营活动的第一线,对身边的事故隐患能在初始苗头期间第一时间发现,举报的事故隐患具有时效性强、内容详实准确、经整改最大程度避免事故发生等特点。实施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对查改和报告隐患的员工予以嘉奖,让员工当乐“吹哨人”,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员工的安全意识,还可提升“吹哨人”发现隐患的能力,促进企业与员工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有效预防和减少企业事故发生率。
化工的安全生产是维系企业持续和稳定发展的基础。推行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通过“吹哨人”不但可以更好知悉安全运行中的核心风险、衍生风险,还可以发现隐蔽性、系统性安全风险,确保企业对事故隐患早发现、早处置,从源头上防范和杜绝事故发生。因此,充分发动广大一线员工愿当、敢当安全“吹哨人”尤为必要。也只有让“吹哨人”敢于吹哨、愿意吹哨,发现隐患后第一时间吹哨,才能够大幅降低监管成本。当哨声越来越响亮、越来越及时,安全生产也必然越来越稳固和牢靠。